黑山,不仅有黑色的山,还有蓝色的海
黑山共和国是此次巴尔干之行最漂亮的国家。这是我们导游阿娟说的,也是我的亲身感受。谁不说自己家乡美,阿娟在这里生活工作15年了,这里也算是她的第二故乡了。
黑山,国名直译“门的内哥罗”,英文意译就是“黑色的山”的意思,这是自古就有的地名,名字存续了近700年。
至今恢复独立才13年的黑山小巧精致,有山有水,比较低调,不像隔壁的克罗地亚,有音乐、有诗歌、有小说赞颂,单就那首《克罗地亚狂想曲》就不知勾起多少人想去克罗地亚和杜布罗夫尼克的欲望。而同在亚得里亚海边的黑山,有不输杜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只是黑山人不善于包装和炒作,而是需要你用身心去体验,花时间慢慢品味。
这里有高山峡谷和茂密森林,有静谧的湖泊和蔚蓝的海岸;有巴尔干最好的葡萄酒,也有满街的帅哥靓女;有能追溯千年的古堡古迹,也有亚得里亚海最漂亮的海湾。
黑山人与塞尔维亚人是小弟与大哥的亲兄弟,只不过生活在前南斯拉夫南部的山区,在铁托时代民族划分时定义为黑山族。他们人种、语言、文字完全一样,有些口音,恐怕还没有北京与天津的差别大呢。
小弟对待大哥也算仗义,前南斯拉夫的几次分家都始终和大哥肩并肩,从1992年的南联盟到2003年塞尔维亚和黑山,即便是在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时刻也不分离。可能是嫌大哥拖累了自己,最后还是在2006年分道扬镳了。黑山独立后越发投入西方的怀抱,加入北约,并作为欧盟候选国在排队。小弟的做法,让大哥非常受伤,也很无奈。而最不爽的是,小弟的独立,使塞尔维亚彻底失去海岸线而变成了内陆国,小弟和大哥也在短短的20年间改了四次国名。
居住在山区的人,性格都是顽强不屈、勇敢倔强的。从十四世纪开始的奥斯曼帝国横扫巴尔干半岛,黑山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是唯一未被征服的,当时的奥斯曼首领就承认:“黑山从未臣服于我皇家朝廷”。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位于黑山共和国西北部,属迪纳拉山脉,包括杜米托尔峰(海拔2252米)和塔拉河峡谷,面积350平方公里。
杜米托尔是一个被冰川和河流切割出来的的自然公园,有深1300米,蜿蜒80公里的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塔拉河峡谷和海拔1500米的高山湖泊黑湖,有绵延的绿色山峦和稀有的高山植被,1980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园内最大湖的叫黑湖,是由冰川融化而形成的,一年四季美丽而静谧。在蓝天白云下的映照下,湖水澄碧如镜,能映射出湖周边高大的针叶松和远处的山峰。这里空气清新、美景连连,如果说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静。不光是湖水的静,周围环境的静,而是这样一个氛围能使你心静。你只需在湖边找个地方坐下,看着水中的野鸭嬉戏、鱼儿游荡、水波涟漪,听听林中的鸟鸣和交谈,远望杜米托尔峰上仍未融化的皑皑积雪,就能让你的身心得到静(净)化。


走在公园茂密的森林中,看着树干上生长着大片嫩绿的苔藓,闻着泥土和松树混合的芳香,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梢照在身上,温暖而舒适。地面上铺满了落下的松枝,层层叠叠平滑厚实,踩在上面松松软软地富有弹性。

黑湖的面积没有数据,据说绕着黑湖走一圈需要2个小时,这样估算下来应是颐和园昆明湖大小的2倍。
塔拉河峡谷大桥
塔拉河峡谷大桥位于黑山北部塔拉河峡谷地区,属于杜米托尔国家公园,是国人熟悉的前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电影《桥》的故事发生地和拍摄地。大桥建于1937年至1940年间,是一座混凝土拱桥,横跨塔拉河峡谷,长365米,主桥拱114米,桥距塔拉河河面172米,有5个拱。在其完工之时,为欧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桥。1942年被游击队炸毁,1946年修复,至今仍在使用。
电影《桥》确实提高了大桥的知名度。无数被影片感染的人翻山越岭,就是为了一睹它的尊容。在去往大桥的路上,我们又重温了一遍《桥》,熟悉的黑白画面、琅琅上口的对白和美妙的电影主题曲,使人心驰神往。





临近大桥,阿娟又应景地再次播放了一遍《桥》的主题曲。一首“啊,朋友再见”,震撼的音乐撩拨你那脆弱的神经,此情此景我们沸腾激动。如今身临其境,被它的阵势所感染,让你产生共鸣。大桥不仅壮观,姿态也很优美,80多年前能建造这样一座大桥确实是个壮举。
沿着大桥来回走了一圈,去寻找当年游击队埋藏炸药的桥墩,望深不可测的塔拉河峡谷,看峡谷两岸玩溜索的勇敢者。走到峡谷低处,换个角度仰望大桥的宏伟之势。
大桥目前还在承担着交通任务,经由中国的桥梁专家检测,需要维修和加固了。
首都波得戈里察
波得戈里察在二战中被完全摧毁。因二战的顽强表现曾被前南斯拉夫命名为铁托格勒,目前只有一座复建的土耳其钟楼表明这里曾是老城原址。该城可能是巴尔干地区最缺乏历史建筑的城市了。在前南斯拉夫时期,对处于边缘地区的波得戈里察,修复这些历史遗迹,当局既不重视,也觉得没必要。
这里靠近斯库台湖区,因此地势平坦,是黑山难得的低海拔地区。
城市的建筑明显地分成了两个时期: 前苏联时期火柴盒式的建筑和受西方风格影响的现代建筑。林荫大道平整宽阔,直上直下的棋盘格局,不会迷路。从我们下榻的酒店,沿着笔直的大马路走1.2公里,就能看到市中心新建的东正教教堂。晚上8点了,红霞高挂,天还很亮,教堂仍在开放供人们祷告和参观。教堂外宽敞的基座上,孩子们在玩耍,大人们在交谈,好熟悉的场景。



路过黑山大学,顺便到里面走走,对于我这个有大学情怀的人,去不同国家的大学看看是瞒有兴趣的。看介绍说黑山只有一所大学,下设五个校区,在校学生一万人,首都波得戈里察的应该是主校区。走了一圈,感觉完全没有大学的模样,几座外表斑驳的旧楼像是毫无规划样地矗立在不大的校园中,楼群后有一大片荒地,长满了一人高的杂草,我猜想这应是为建运动场而预留的,因为资金缺乏而荒废。喜欢运动的学生只能在旁边的一块公共林地中跑步健身。
晚上吃完饭逛街,遇到三个戴眼镜的年轻中国人,聊起来得知他们是路桥公司的,来这里建高速公路,从黑山亚得里亚海边的巴尔港到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工程已进行五年了,即将完工。这条高速的受益者肯定是塞尔维亚了,使它有了一个出海港口,当然前提是黑山要能维持与塞尔维亚现在这种亲疏关系,毕竟港口还在黑山地面上。
斯库台湖区
从波得戈尔察出来向东南方向行驶不久,就到达斯库台湖景区。
斯库台湖370平方公里,是北京密云水库的2倍,由黑山和阿尔巴尼亚共有。
黑山靠近斯库台湖一边的平原地区居住的全是阿族人。在去往景区的路上,高耸的清真寺宣礼塔时常出现在路边的村落中。其实历史上这片区域确实是阿尔巴尼亚人的,只是在一战后划分给了前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对此还耿耿于怀。


坐在湖边露天的观景平台,吃着烤鱼,就着黑山的啤酒,居高临下地看近处垂钓的老者和远处玩划艇的青年男女,观赏湖光山水景色,在这炎热的天气里任凭由湖水飘来的微风轻拂,我觉得这是我们此行就餐环境和实景结合得最好的一次。
乘游艇到湖区深处亲近湖水或观看各种水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因时间关系我们放弃了,转而去参观附近最高的建筑-巴萨奇城堡。这个由奥斯曼人修建的古城堡,早已毁于历次的战争中,目前这座石头结构的城堡是在2016年复建完工的。城堡建在一座小山上,高于斯库台湖100米,有瞭望台、垛口、掩体等,厚实的墙体可有效抵御枪弹。透过瞭望口,湖区和周边的情况一览无余,是个绝佳的战略工事。
站在城堡的最高处,俯瞰斯库台湖,远处氤氲湖水波光粼粼,近处红顶村落炊烟袅袅,载着游客的小船正穿过大片湿地,沿着水道向湖区深处缓缓驶去……
布德瓦
布德瓦位于美丽的亚得里亚海沿岸,是黑山最受欢迎的避暑胜地之一。以美丽的沙滩、丰富的夜生活和独具特色的地中海建筑而闻名。
在去往布德瓦的山路上,路过一百年前黑山的首都采蒂涅。一座座红顶小房子映印在高山峡谷之中,背靠海拔1800米的洛夫琴山,易守难攻,连奥斯曼帝国最后都放弃了攻打,采蒂涅也因此捍卫了黑山不败之身的荣誉。据说现任总统的夏季行宫就设在此地。


布德瓦适合从高处看全景。一路南下我们的行驶高度在不断降低,行车途中却遗憾地错过了俯瞰布德瓦老城的最佳观景点,退而求其次,在后来的行进中把握每次机会,从海拔600米的山上盘山而下,远望布德瓦,每降低一个高度都有不同的景观。远处有一座小岛叫圣斯特凡岛,已被安缦酒店集团买下,将这个15世纪的原始村庄改建成亚得里亚海边一个奢华的旅游景点。




布德瓦曾长期被亚得里亚海的霸主威尼斯所统治,因此绝大多数的老城建筑是由威尼斯人设计的,从街道、城门、城墙到门铰链、窗户、阳台等无不体现了威尼斯共和国时期的罗马设计风格。
暴晒的阳光,抵挡不住我们寻找美的脚步。湛蓝的海水、弯曲绵延的海岸线、金色的沙滩、比基尼美女、停靠的游艇、远处老城的地标-圣伊凡天主教堂的塔尖……。独占亚德里亚海岸最美一隅,有着“小杜布罗夫尼克”美誉的布德瓦,真是一步一景,处处是画。仅仅是在古城随意行走,亦或是临海的老城墙上发发呆,看太阳东升西落、看海水潮起潮落、看海面鱼帆掠影就足以了。
科托尔
亚得里亚海的科托尔湾呈蝴蝶状,而科托尔就位于右边的翅膀尖上。与布德瓦相比,科托尔的美更趋古典、更加迷人。她像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群山环绕的港湾里。
汽车行驶在湾区的公路上,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秀美的海湾。科托尔湾里没有大风大浪,海面平静,有沙滩,有码头,有扬起风帆小船,还有垂钓的人们。
依山傍海的科托尔老城不大,完整地保留着城门城墙。古老的城门上被刻上1944,这是二战纪念日。再上边,据说刻的是铁托的名言,大意是: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要,我们的东西别人也休想拿走。阿娟指着有两个N的错别字,调侃他们敷衍的工作态度,这应是休闲胜地人们普遍的心态。




老城被高十米的城墙围起。进得门来,古老的街巷,石板铺就的路面,与布德瓦老城没有区别,因本身也被威尼斯统治过,甚至还与威尼斯叫过板呢。教堂多是科托尔的一大特点,眼前有一座,转过身又是一座。据说一年有多少天,科托尔老城里就有多少座教堂。顺着山势向上看有段残城墙和小古堡,想必是当年守护科托尔的设施,上到那里可以鸟瞰科托尔老城和港湾的全景,无奈天气太热,我还没有发烧到那个程度,遂放弃。
科托尔岸边停靠着两艘巨型邮轮,将上千名环游地中海的游客塞进了不大的科托尔老城。狭窄的老城巷子中,操着不同语言的游客们摩肩接踵,两边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也是尽情地兜售。这里的商铺基本上被土耳其人垄断了,他们热情耐心,会用各种语言简单与你交流,不愧是经商的好手。

在科托尔老城的中心,吃了一顿牛逼的西餐三道式,它的牛逼不是指菜品,而是时间,必须要持续一个半小时,餐厅要提前很长时间预定,上菜时间由餐厅控制,想快也快不起来,这是这家网红餐厅的卖点,意思就是让你放慢脚步,放松心情,细细品味。回想我们的热门景点,恨不得午餐时间能翻八次台,呵呵。
Aloh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恩施,北纬30°的山水秘境 (9人喜欢)
- 早春,丽水 (11人喜欢)
- 山水桂林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