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平:我们自己的大脑懒惰,说的是什么意思?

作者按:这是老板的蜕变--品牌行为学第九课介绍,是按照9999的课程提纲来写的,目标人群是那些做品牌,试图做品牌的老板。
一 关于指数型组织
指数型组织这本书非常好,重新拿出来翻的时候,里边好多东西跟我们现在的管理方式有吻合的地方。
其中一点就是制度、流程,制度和流程都制定好了以后人就不容易动脑子了,那就造成了人大脑的懒惰。
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就是即使没有制度和流程,人也不愿意动脑子。
这本书我理解的还差的很远,需要细细的认真的读。这一节就不继续讲了,先讲一点别的。
别的是什么?
就是讲大脑的懒惰。
二 我们的大脑为什么懒惰?
今天在大峡谷,走完以后下山了,坐在一个凳子上,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孩,摆弄桌子上,饭馆桌子上的筷子。
大人就赶紧制止了,并且想把小孩抱起来。
这个小孩呢,就用手推开,嘴里说着不,想继续跑着玩儿。这个大人呢,根本没有观察到这一切,只是把小孩抱起来,小孩就开始哭、嚷嚷了,表示抗拒,想继续玩儿。
我们小时候呢,大部分也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
这种方式,大人没有观察力,小孩的观察力也会慢慢丧失,好奇心也会慢慢丧失。
好奇心和观察力的减弱和丧失,为大脑的懒惰奠定了潜在的基础。
所以,我们自己大脑的懒惰,我们对这个事儿是浑然不觉。
也就是说好奇心和观察力,是大脑思考、快速运转的一个根本基础。

三 我们大脑的懒惰,说的是什么意思?
对别人说的话,对眼前的事物,周围的事物或者动作,没有什么知觉。
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对于工作,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问。
稍微动一下脑筋就解决的问题,也不主动思考来寻找答案,而是通过问。
也就是说,大脑习惯等待接受指令,而不习惯于思考。
任何指令和决策都是经过大脑运转以后得出的。
相当于前面说的那个小孩一样。我们很多人,人虽然已经长大了,年龄不小了,但是思维方式上还没有拓宽。
仍然习惯于等待接受指令。
四 需要怎么做呢?
思考以后做决策。
这种决策叫什么决策呢?叫执行决策。
这种决策任何人都用得着,包括一个一般的职员,任何人,都用得着。无论你手里有没有决定权,你需要思考了以后,做决定,然后执行。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不动脑筋,而且还去问领导,你希望领导替你决策吗?
这是职场里面一个很大的误区。
为什么有很多领导喜欢多听汇报,大事儿小事儿都喜欢听到汇报。
因为他想管控的是过程,大的事情的过程。
这里边你思考了,做出决策了,有了行动了,然后给领导汇报一下,领导就会看到你的成长,看到你做事的方法。
为什么最近规定让大家开始写作和听樊登读书,也是这个道理,从根本上让自己开始成长。
我是赵卫平,创业心理学创始人,如果你在职场和创业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沟通,微信:wendu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