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界】流浪旅行之甘肃陇南——我家住在大山深处,那里没水没电没通车。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 浪子物


若非亲眼所见,我绝不相信2019年的祖国大地上,竟存有如此穷苦落后的地方......
没水,要翻越一个山头去挑;
没电,意味着一切与电有关的设施在这里都是摆设;
没通车,只能步行,从镇上到社里最快也要5个小时。
这里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营镇贾阴坡村折弯社。


在上一站重庆时,我搜了很多资料,主要是想确定目前甘肃最穷的地方在哪儿,然而网上有用的信息少的可怜,只得先到陇南,再做计划。

刚出火车站,迎接我的即是这荒芜的山丘。

先找住处,没成想高的吓人,看着装修差不多的酒店就要160左右。好不容易找到市医院对面的旅馆聚集地,也要八十块,八十在我老家省会长春可以住设施很好的宾馆了。
放好行李,出来找吃的,到处是米皮店,误以为是不是到了陕西。吃的还算符合这个末线城市的消费水平,一碗米皮在3-5块之间。

在街边摊买了份凉皮站着边吃边跟老板攀谈起来。当他听说我要寻找甘肃最穷的地方,便极力推荐我去他的老家,马营镇张坪村徐家社。
并热心的告诉我怎么坐车,还反复叮嘱从镇上至村里步行途中只要遇到岔路口就开微信视频给我指路......
既如此,就去看看吧,我想。


隔天上午,退了房,步行五公里到汽车站。

坐我旁边的是个刚从新疆回来办理迁移户口事宜的20岁小伙。

只有他的背影照。他微信名叫仔仔,老家离凉皮老板家的张坪村不远。13岁出来打工,做过餐馆、厨师、KTV。上一份工作是夜场商务经理,就是带公主。
“干腻了,太熬人......那些小姐吧,我真觉得她们很可怜,天天陪酒吐的跟狗似的,挣来的钱心甘情愿给别人......好几个都是以前打工认识的,但我却把她们拉来做了这个,我挺对不起她们的......”谈到为何辞职,他如是说。
他问我为何去张坪村,我说了缘由。“去我家呗,我家那更穷。我正好回趟家,要不你一个人是绝对走不到的。” 他信誓旦旦地称。
就这样,我临时改变了目的地并有了一名向导。

这时车窗外的景象,也让我开始对他们俩争相比穷的地方,有了一丝期待。

开了三个多小时的盘山路才到镇上,正赶上小学放学。

他们脸颊通红,仔仔说都是冬天冻的。
清一色穿着布鞋,躲闪着我的拍照。对这样一个外来的陌生人,他们的表情充满着好奇、羞涩又略显呆滞。

镇上就一条街,街两边零星散落着小卖部、饭馆、和蔬菜店。饭店消费很高,我俩吃三个菜花了80块 ,甚至比陇南市区还贵。

这一排排显眼的二层黄色小楼是镇上最好的房子了。

是去年才盖好的,下辖的乡村可申请,前三年免费住,三年后每月要交钱。仔仔的堂姐刚搬来不久,今晚我们就住她家。

仔仔的姐夫外出打工了,堂姐在家和婆婆带着三个孩子。这里的孩子很怕生,见到我都躲到大人身后,偷偷地用小眼睛瞟我。
我去超市买了一堆零食,挨个散发“贿赂”他们,才敢面对我了。

趁堂姐做饭的间隙,仔仔带我去爬山。

这里的山较陇南市区多了些绿色。放眼望去,巴掌大小,却是下辖了24个行政村的。

市区的山上种的全是山椒,而这里种的是黑药(一种药材),可想而知,应是当地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试验才总结出来的。惊叹于老百姓的智慧,不论多么贫瘠的土地,总能找到适宜种植的东西。

忽入一条小路,两旁是葱郁的小树。一道阳光直射下来 ,相得益彰。
我不禁惊呼”太美了!"

还没等我从这幽静的景致中回过神来,仔仔电话响了,是堂姐催我们回去吃饭, 站在山顶,俯瞰着这片土地,有种似曾相识之感......不忍离去。


晚饭后,我跟一群小孩儿玩起游戏来:捉迷藏、呼啦圈、跳皮筋,不亦乐乎。

天渐黑,我跟着仔仔来找他发小。他还没放学,要十点才回,只他弟弟在 。 这是他们在学校旁边租的房子,每个月100块。

屋很小,除了一张床,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外,别无其他。 我们进屋的时候,他弟弟正在做饭。

这......勉强能叫土豆丁吧。

看不到一点肉沫儿的素炒土豆丁......他现在上小学六年级,从三年级时就和哥哥独立生活了。他们早饭几乎不吃,学校食堂只有中午才开,晚饭要自己做。他跟哥哥每人每周生活费只有十块钱。是的,你没听错,十块钱。

饭做好了,不知为什么,我很想尝一尝。这一尝不要紧,我竟停不下来,吃掉了三分之一。倒不是有多好吃,可就是想吃。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真的无法言说清楚。心疼、无奈、难过、敬佩......反正各种情绪交织,搞的我心隐隐作痛,直到现在想起当时的画面,还缓不过来...... 在镇上上学的孩子尚且如此,大山里的孩子呢?肯定更艰苦了。这让我对明天的目的地充满了期待,我感觉自己将要找到理想的素材,这么一想,突然有些激动,恨不得马上飞过去。


第二天上午九点,吃罢早饭,背起行李,开始向仔仔的老家贾阴坡村行进。由于不通车,只能步行,我们计划用5-7个小时,最晚在下午四点前抵达。 “小时候,家里半个月左右来镇上赶次集,每回都哭天喊地的求着才带我来,一路都靠走的,通常早上7点出门,晚上回家已是8-9点了。”仔仔说。

临近中午,阳光炙烤,行进速度明显变缓。这里早晚温差大,中午还穿短袖,晚上就得穿外套。 一路风很大,偶尔驶过一辆大货车,扬起的灰尘很久都散不去,呛的人直咳嗽。 好在,风景不错。

农田

油菜花

乡村卫生院

黄、蓝 、白相间一体,本该是绚丽的。在这里,却莫名令人感到空旷与凄凉。

我们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将近一点,到了一个叫涝水村的地方时,天空骤变,仔仔一路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因后面半程都是土路,一旦下雨,行走将异常困难...... 这时我手机也仅剩最后一点电了,慌忙拍两张照片,自动关机了。

大雨瓢泼而至,还夹带着冰雹,我们跑了好一会才找到一处帐篷避雨。走了4个多小时,肚子早就抗议了,向大叔讨了一个大馒头,一人一半,就着热水,几分钟就吃光了。吃饱喝足,我们才得空跟大叔聊了聊。 大叔今年55岁,当地人,在这里帮忙看修路的设备,一天50块钱。他小儿子从18岁那年得了白癜风,五年间,跑遍了兰州的医院,花了十几万,现在病情不好不坏。“都怕被传染,我跟他们讲不传染,没人信,万一以后复发,我也没办法了......结婚 ,更是不可能的事了。”谈到儿子的现状,大叔无奈的说。

雨停了,继续上路,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原本仅剩一小时的路程,我们生生走了近三小时。由于全是土路,又刚下完雨,走几步鞋上就被泥裹住,只得找石头揩去,可没走几步,又浸满了泥。最后我们索性拖了鞋,光脚走。 这一段路,仔仔滔滔不绝,这里有他太多回忆: 15岁那年在这条路上因刹车失灵出了车祸,右臂打了三根钢钉,医院昏迷十多天; 8岁时在这条路上突发癫痫,幸亏有人路过看到捡回一命; 还有路旁随处可见的已半人高的树。“这片儿是我小学时种的,那一片也是,这,这颗大的,也是我种的!” 说这话时,仔仔满脸的成就感。


到了!到了!终于到了! 雨过天晴后,站在村口望向远处,太美了! 已全然忘却了一路的疲惫和被泥巴裹满的脚。

中间光秃的部分恰好呈一“心”字形。 走进社里,我终于亲眼见到了“土房子”。

这是仔仔的家。

只有仔仔奶奶一个人在这住。 镇里现在有政策,可以迁移户口至新疆阿克苏,条件是至少要有一人留在阿克苏种地或上班,仔仔这次回来就是办理这个事儿,全家七口人都迁去了,每人补助5000块,共35000元。

这里是做饭吃饭的地方,墙上挂着很有年代感的相框和明星照。 日常用水,要翻越一个山头去挑,正常来回得一小时。

可以看到电线,去年才开始修的,到现在都没通。而这还是仔仔和一帮村民们去年在市政府前静坐几天才得来的。 只有个别人家能用水利发电,也只在晚饭后才用用。我也是趁着这会给手机充了点电,这些照片都是隔天上午补拍的。 屋里还没信号,要走到村口才能勉强接收到一点。

社里正在修路,一直修到家门口。 “还不如把这些钱直接补贴给我们......你看从那边修过来只要几公里,他们非要从礼县那边绕一个大圈子,我们老百姓都能想明白的事,你说当官的怎么就不明白呢?”仔仔指着山下的公路愤愤的问我。

土鸡,是这里最拿得出手的招待客人的东西了。仔仔的表哥麻利的将一只土鸡剥皮下锅,然后带我们去山上寻找“宝贝”。

就是它了,羊肚菌。当地人尽皆知的好东西,晒干了一斤能卖上千块。 我们跟着表哥穿越深山老林,打野鸡,采羊肚菌。山里的风景太美了,尤有一处地方印象极深,那是一片挺大的空旷绿地,绿地四周被山坡包围,旁边还有一条小溪,这里太适合静坐和野炊了!可惜手机没电,遗落了很多好景致。 不过,当我想起《白日梦想家》里那句“Beautiful things don't ask for attention”,便释然了。 我们在山里来回共走了三个多小时,我几度认为自己一步都走不动了......大概是土鸡和羊肚菌的诱惑吧,才使我坚持下来。

晚饭,我吃了一个大馒头,喝了三碗鸡汤,真饿了。 饭后仔仔和表哥们划拳喝酒,我在炕上沉沉睡去,直到天亮。


早上才发现,我们昨晚睡的床的顶上,满是蜘蛛网......

我也算是吃过苦的人了,可这里的条件实在让我无法再呆一天。 我三天没洗澡没刷牙了,不好意思也舍不得用他们的水。

仔仔与我一样,虽然对故乡有感情,却已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 “这大概也是我最后一次回来了。”他略显伤感的说。

全镇24个村下面的社加起来近百个,基本情况大同小异。 这个社目前常住居民3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户口将迁往新疆,因为有补贴拿。

但是,仔仔的表哥,就是昨天带我们转山的,上图蹲坐在路边的这位,却执意不走。 仔仔说,他几乎每天都去转山,打野鸡、野猪,采蘑菇,种树...... “别说新疆了,就算是迁到兰州、北京、上海我都不去,有啥意思,哪都没家好。”他不屑地对我们说。 那一刻,我竟有些感动。他是这里唯一深爱这片土地的人,即便条件很差,他也全然不在乎。那一座座山,一棵棵树,一寸寸土,都留有他的足迹和感情吧,我想。

临走前,这个大叔问我是不是记者,问我怎么没带摄像机。“你下次带着摄像机来吧,把我们这里的情况都拍出去,最好能在甘肃台播,我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我们全村人都忘不了你啊。”大叔握着我的手,饱含深情的说道。 看着大叔满怀期待的眼神,我只能笑笑,无力的点了点头。

在村口等车时,仔仔指着远处的山头说:“我小时候就从那里走一小时的盘山路去上学,中间要路过一条河,好多次下大雨,水涨的很高,过不去,就只能在原地等。” “那现在呢?”我问。 “近两年国家有政策,村里学校都合并了,大山的孩子都去镇上上学了。” 又过了一会,仔仔望着远处,突然说了句:“我现在都不敢想象我是怎么长大的。” 车来了,仔仔的一个大哥送我们去镇上,返程的路上,我们各自陷入了内心的情绪中,一路无言。


到了镇上,正是中午,仔仔先去政府办理迁户口的事宜。任何事情,追本溯源起来,都有原因的,穷也一样。 其一即是政府腐败、不作为。 早在重庆搜索资料时,网上贴吧、论坛一片骂声,可以说这里的政府很不得民心了。事实亦如此。接待仔仔的是一个胖到连腰都看不见的官员,可以说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胖到这个地步的人,若是一个亲力亲为、殚精竭虑、为人民服务的好官绝不可能是这般模样。 本来办理迁移户口是分内的事,他却要仔仔为他充两百话费,说什么总往新疆打长途,话费太贵。天呐,就不能编个高级点得索贿理由吗?如此可见一斑,也知这里为何穷成这样了。 近几年,国家高压反腐,一大批贪官折戟,可谓大快人心。但纵有深谋远虑,也鞭长莫及。可见,反腐之路,扶贫之路仍是任重道远啊!

其二是思想固化,保守。 临走前,我请仔仔和他上初三的发小及他一干同学吃了顿饭。 饭桌上,他们说,父母坚信读书改变命运。马上中考了,他们自己很清楚跟不上,学习差,但家里条件很苦了,仍要他们至少读完高中......

在座还有一个次次考年级第一的优等生。我跟他聊了几句,方知道他家情况也很差。但他却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马上就中考了,他说自己有信心考到陇南市最好的高中。 他欲言又止,我猜出几分。即便学费减免,到了城里,经济和物质方面的自卑对他来说也将是一大考验,除非他有着超人的心里素质,遥想当年的我,就是因为物质上的自卑而早早辍了学...... 这顿饭花了172,结账的时候,我笑嘻嘻的问老板,170行不?“这里跟你们南方不一样,该多少就是多少。”老板冷冷的说。 “我也是北方人啊~”我很无奈的回了句。 下午三点,终于坐上了回陇南市的小客......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可口的饭菜、温热的洗澡水、舒服的床垫......


这三天的经历和感触,太震撼了...... 让我对人性、命运、金钱等很多方面都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我曾经对钱是很嗤之以鼻的,但现在,我对它竟有了些许敬畏之心。 如果早几年我能来到这里,或许将会对我的人生产生颠覆性的改变。 最后,就像文章开头中岛美雪的那首歌里所唱的,祈愿有一天,能有一位勇者骑着“银龙”抵达这里,拯救这里苦难的人民,让他们早日过上好日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每周日更新

流浪,
也是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