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高级的品质是,活出本心——《琅琊榜》解读9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悦微评剧
《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已上线, 《知否》系列已解读至70多集,《琅琊榜》已解读10多集。欢迎关注:悦微评剧,每天晚上8点热剧陪你看
上一篇,我们说到在梅长苏的策划下,情丝绕事件圆满落幕,越贵妃降位,太子被斥责,誉王经过一番“大义凛然”的讨巧卖乖,获得了梁帝的赏赐,美滋滋的和皇后一起回顾自己的得意之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誉王和靖王两位皇子在情丝绕事件中所体现的不同性格特征。
NO.1
首先,我们来说说上一篇提出的问题:誉王真的是情丝绕事件的最大赢家吗?
情丝绕事件是梅长苏来到京城之后,在誉王与太子党争中直接参与的第一个事件,也是麒麟之争的重要转折点。
在梅长苏的点拨之下,誉王貌似成为了情丝绕事件的最大赢家,也对梅长苏佩服的五体投地。

可是,通过情丝绕事件,誉王赢得了什么呢?
越贵妃降位、太子被斥责,
梁帝给了誉王赏赐,
郡主对誉王心怀感激,
靖王因为誉王而避免了被责罚的命运。
说白了,誉王用抢功这一个举动一举四得,打击了竞争对手,讨好了上司,还收买了人心,简直是大大的划算啊!
不过,好处这种事,通常比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首先,越贵妃降位,太子被斥责自然是好事,可是对皇后和誉王母子来说,这个好处也不过是出出气罢了。
情丝绕事件,越贵妃的愚蠢危及了一方诸侯的安定,的确惹得梁帝大为不悦。
但是,乐天派皇后母子对于形势的看法未免也太过乐天了。
他们深知太子之所以能成为太子,根本原因是子凭母贵,既然如此,要绊倒太子为什么不从越贵妃身上下手呢?

越贵妃失宠被贬,禁足宫中,皇后最应该做的是趁越贵妃无法与外界互通消息的时候,清理越贵妃的眼线、党羽,让她即便有一天复位,也只剩下个空壳。
越贵妃连掌管十万铁骑的郡主都敢谋害,过往的罪状也一定不会少,运气好的话,还能再挖掘出越贵妃的几条陈年罪证。
把越贵妃打击到彻底失宠,太子这个妈宝男即使不受连累,也要断一条臂膀。

可皇后这个猪对手呢?
只是让人折磨一下越贵妃,出出气就完了,难道还能指望越贵妃受不了折磨自残吗?
NO.2
其次,梁帝赏赐了誉王。
誉王是贪图梁帝的赏赐?
自然不是。誉王得意的是梁帝的态度,梁帝贬低太子,抬高自己,就意味着机会来了。

但是,誉王是实在是太不了解自己的亲爹了。
朝野上下人人都说誉王最像梁帝,誉王的文韬武略也远胜于太子,如果梁帝要因此废弃太子,早就动手了。
实际上,梁帝对于太子和誉王两个儿子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对太子,梁帝是宠爱,不管他是不是那块材料,都一心要把他扶上太子之位。

而对誉王,则是利用,差事办的好立了功劳,赏赐王珠、赏赐金银玉帛,让誉王觉得自己离储君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了。
可这些又有什么用处呢?
太子依旧是太子。
而誉王只能看着梁帝挂在自己眼前的储君之位,不断的自我催眠,想着进一步再进一步。

最后,誉王自认为成了郡主和靖王的恩人,但这两个人真的感激誉王吗?
当然没有。
誉王和梁帝父子都刻薄寡恩、擅长沽名钓誉,但在收买人心方面,誉王与亲爹梁帝的段位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梁帝在继位前,赢得了林殊的父亲林燮和豫津的父亲言侯忠心不二的效力。
要知道,这两个人一个能征善战如靖王,一个智勇无双似梅长苏,都被梁帝收归麾下。
可是誉王呢?

朝野上下谁不知道他是假贤德,郡主和靖王更是一眼看穿他的诡计,讽刺他跳出来抢功,半点没有感激他的意思。
所以,自认为是最大赢家的誉王,既没有趁机削弱太子党,也没有赢得梁帝的青眼,更没有拉拢到郡主和靖王。
实在是一无所获,空欢喜一场罢了。
NO.3
那情丝绕事件真正的获益者是谁呢?

当然是麒麟才子选中的靖王,靖王的好处并不明显,却是实实在在的达到了目的。
他阻止了太子的阴谋,救下了有故交的郡主,还顺利脱身,让太子把怨恨记在了誉王头上,甚至还收获了誉王的一点拉拢之心。
但这个真正的获益者却高兴不起来,怒气冲冲的来找梅长苏算账了。
如果说誉王的缺点是假仁义,那靖王的问题就是真耿直。
作为被麒麟才子选中的主君,靖王并不信任梅长苏,这一点也是有情可原的:
其一,当了十几年学渣的靖王,突然被大咖梅老师捧为最有潜力的学霸,心里自然是恐慌的。
你是不是学霸雇来坑我的啊?你是不是来赚我补习费的啊?无数个疑问在靖王心里打转。

其二,靖王对谋士这个职业天生就有抵触心理。
当年赤焰案就是由一个谋士——秦般弱的师父,滑族的璇玑公主挑唆而起的,靖王因此失去了兄长和最好的朋友,心理阴影犹在。
如今郡主事件如此圆满的解决,不免让靖王怀疑,一切都是梅长苏刻意安排的。
故意让郡主身陷险境,然后再让自己出手相救赚云南穆府一个大恩情。

对于靖王的疑心,作为林殊,他有些恼怒,但作为梅长苏,他似乎又可以理解。
靖王的性情就是如此,还好梅长苏早有对策:
如果我想害你,单凭庭生的身份就可以置你于死地,何苦再费别的功夫呢?
对于谋士的抵触心理,你必须放下,夺嫡之争何等惨烈,没有人在背后谋划,你恐怕很快就会被太子和誉王算计掉。

靖王虽然耿直,但不糊涂,梅长苏的两个理由,句句戳中要害。
如果说,当日雪庐之中,两人的约定对靖王来说,实在太过突兀和草率,以至于他一直没有真的把自己与夺嫡联系起来。
那么今天,靖王算是真正知道了梅长苏的诚意与决心。
两人终于达成一致,准备并肩作战一起争夺这大梁的至尊之位。
关于誉王与靖王:
靖王质问梅长苏这场戏,被很多人诟病,认为梅长苏如此不易,靖王却是一根筋,胡乱猜疑,根本不懂得梅长苏的苦心。
事实上,当梅长苏说出自己要扶植靖王时,就连最耿直的蒙大统领和郡主都认为靖王不是合适的储君人选。

靖王这个人,为人正直,讨厌心机和算计,这样的人能成为一个好人,却很难从险象丛生的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
在太子、誉王和靖王三位皇子中,太子庸庸碌碌,的确不适合继承皇位。
但誉王在文韬武略方面样样都不错,还有政治家的野心和谋略,为什么不选他呢?
这不仅仅是因为林殊与靖王的友谊,也不仅仅是因为靖王能帮助赤焰军平反,更重要的是,靖王的确是梅长苏最认可的主君人选。
景睿曾向豫津转述过梅长苏对于一国之君的期待:

梅长苏期望的一国之君不是玩弄权谋,猜忌人心的政治家,而是一个坦诚正直的君主。
他对靖王的期待不仅在于夺位、平反,更在于治理大梁朝局,开创清明盛世。
这样的政治理想,只有靖王能帮他实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悦微评剧
《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已上线, 《知否》系列已解读至70多集,《琅琊榜》已解读10多集。欢迎关注:悦微评剧,每天晚上8点热剧陪你看
下期预告:庆国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