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海比你们的多
罗杰·克劳利在《地中海三部曲》之《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中将“场所”一词聚焦在一座城市的命运之上。而这座城市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与《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中已经出现地足够频繁了。
对于这座城市,在历经长久的阅读之后,罗杰·克劳利也试图为威尼斯写下必要的备注:
威尼斯自成一派,它是唯一一座在古罗马时代结束之后才兴起的意大利城市,它的居民通过盗窃和借鉴,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古典”文化。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创立神话,并且借鉴了希腊世界的神。
不过我更为看重的是这一段话:
威尼斯人比任何人都更早的了解到一系列基本的商业规则:供应和需求的原则,对消费者的选择、稳定货币、准时交货、理性的法律和税收的需求;长期有效、控制得力的政策。它用一种新型英雄取代了中世纪骑士:商人。
尽管在《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中我们还是如常看到的是一部有关“衰败记录”的历史。但威尼斯这座城市的历史中,它所创造的历史要比它本身的衰败历史更为重要。罗杰·克劳利教会了阅读之人从远距离观望威尼斯这座城市,虽然在罗杰·克劳利的笔下,我们对于威尼斯的出现和这座城市的内部运作多少还是有些陌生,但是威尼斯这座城市代显示了中世纪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我们知道达芬奇和马可波罗都曾与威尼斯这座城市发生关联时,大概就能理解这座城市的奇妙之处了。
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地中海三部曲》所记述的内容,对于地中海的争夺不是简单的夺取这片海洋,而是地中海代表着彼时的世界中心。这片并不丰饶的海洋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战所代表的争夺其实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就一直存在,那就是谁可以证明自己有权:谁有权继承罗马帝国的遗产?谁有权统治整个地中海?谁有权可以继承“凯撒”这个头衔?在这场围绕着地中海争夺战的漫长历史中,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此起彼伏而已。在实现“一个帝国、一种信仰、一个君主”普世统治过程中,参与各方在试图恢复原状的努力中却创造了新的历史。而且《地中海三部曲》中所展示的种种努力,已经不再以来密集的人力,还更依赖技术与金钱。对于参与争夺地中海的各方而言,”势均力敌“这个词语已经不是单单只是指人数一项指标了。《地中海三部曲》中最精彩的内容就在于我们看到历史嬗变过程中那些不可控制的细枝末节是如何影响历史的走向的。哪怕是一门火炮的出现,都会让历史脉络陡然转向另外一个方向。
如果阅读之人注意到罗杰·克劳利在讲述地中海的历史中提及到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就大概能明白《地中海三部曲》给予的另外的提示:当我们按照固有的思维顺着一个方向去理解历史时,在那些未曾察觉的地方却出现了可以颠覆整盘计划的细微变化,而且这些微小的变化总是有意无意的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历史进程中。奥斯曼帝国在1453年夺得君士坦丁堡之时,大概没有想到在1500年前后出现在欧洲的印刷术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欧洲。面对咄咄逼人的奥斯曼帝国,支离破碎的欧洲似乎束手无策,不过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力量不是来自欧洲,而是来自西班牙人发现的新大陆。在大量的美洲白银涌入欧洲时,奥斯曼帝国很快就感受到白银所带来的溃败。同样,也正是奥斯曼帝国横跨在亚欧大陆的要冲之上,而欧洲才会努力的向大西洋进发。而以经营海洋著称的威尼斯人,却面对新航线、新大陆和大洋无计可施。这些新变化出现时,我们在《地中海三部曲》中一样可以看到不乏有识之士提前预见到这一切,但面对新变化却依然不会有调适和适应。历史的变化是累积,当这种累积足够时,所谓的历史趋势就成为了历史叙事的主线。
在《地中海三部曲》中我们还会看到在调适新变化和新力量的过程中,支离破碎的欧洲虽然在面对奥斯曼帝国的紧逼时节节败退,但也正因其破碎,才为调适新变化提供了实验的场所。威尼斯人创造出来的海洋帝国,也将由西班牙人接手,并传递到其他人手中。貌似铁板一块的奥斯曼帝国却在面对新变化时反应迟钝。这不是一两个人能决定的,而是更依赖不同的制度所创造出来的命运决定了地中海以及这些国家数百年的走向。在继承罗帝国遗产的问题上,”凯撒“的头衔不过是一时风云,而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宗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部分。罗杰·克劳利对于那些变化尽量地放置在阅读之人的眼底。至于这些微小的变化会带来什么,需要历史来诉说和唏嘘。

《地中海三部曲》中给予的另外一项提示还是由”场所“本身讲述的。地中海的争夺不仅仅是来自陆地,也来自海洋,还同样来自威尼斯这样的航线控制中心。这部历史讲述的重点是从陆地开始,但最终将在海洋中铺陈。大海之上看不见的航线、风向、技术开启了新历史。场所的变化只是承载历史的方式不同而已,但场所一旦变化,对于场所产生的应对会带来一连串的反应。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在地中海发生的一切,都深切的影响着环伺海洋的陆地生活。港口、岛屿、灯塔、季风、火炮、船只都深切的影响着地中海。不论是君士坦丁堡,还是勒班陀海湾,威尼斯瀉湖,这些场所都是海洋的延伸,我们不能将这些场所单纯的视为陆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地中海三部曲》还可以作为认识海洋的一部历史著述。只不过在这部历史著述中,阳光、沙滩和闲适这些与海洋产生紧密联想的事物几乎不曾出现过。
有意思的是,在《地中海三部曲》的写作中,罗杰·克劳利都会将阅读之人带领到战场之上,而且是最激烈的战场上,例如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中的第13节:铭记这一天。在《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中的第三那部分:大决战:冲向勒班陀,在《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中的第二部分:崛起:海洋的君主。《地中海三部曲》中最让人屏息的内容都在于此,而罗杰·克劳利的历史智慧一般都在这些战场结束之后的尾声部分在显露出来。在你争我夺的残酷之余,罗杰·克劳利才会指着战后的余烬说:你看,这些灰烬的下面藏着新的历史!
也许只有当这三卷本的《地中海三部曲》全部阅读之后,我们才会理解罗杰·克劳利为何会引用布罗代尔的那段话:”这片大海耐心地为我们重演过去的景象,将其放置在蓝天之下、厚土之上,我们能亲眼看见这天与地,它们如同很久以前一样。只消集中注意力思考片刻或者瞬间白日梦,这个过去就栩栩如生地回来了。“罗杰·克劳利以他的讲述让”栩栩如生“这个形容词恢复了本来的意义。
同样,陆大鹏这位译者也同样未曾辜负这样的文字!
=====================================================
每一本书都在等待它的推荐语!《短书集》
《地中海三部曲》
作者: [英] 罗杰·克劳利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 陆大鹏 / 张骋
出版年: 2017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