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舅(下)-王音摄影作品展
我爱我舅
我舅,郭绪和大人1924年生于高密东北乡陈家屋子村,2010年逝世于陈家屋子村,享年八十七岁。
我舅是我妈唯一的亲弟弟,小我妈五岁,年长我整整四十岁,是我姥姥(我没见过姥姥和姥爷)十一个孩子中最终幸存下来的两个之一。他们姐弟两人,真是情同手足,情同手足就是为他们两个人发明的。
我舅一直在高密陈家屋子生活,我妈1949年后来青岛生活。我们全家对我舅都很亲很亲的,这个亲娘舅不一般。
他在1946年的那个冬天,在老王家突然遭殃的那个冬天的某个凌晨,救了我妈和我大哥一命。国共相斗的那几个残酷年头,都是我舅和我舅母接纳接济我妈和我大姐大哥。我父亲逃亡青岛,尤其是我大伯逃亡台湾都是我舅和我舅母的相助,那可是冒着被砍头被活埋的危险。
1966年秋天,我们家被遣返回乡,老王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又是我舅家,又是我舅接纳接济了我们一家,那时,我才三岁。
我舅,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受过良好家风受过民国高小教育的农民,一个爱憎分明的农民,更是一个能挑起家族家庭大梁的男人。我喜爱我舅,就从80年代他每年冬天都来青岛我家住一周开始的。
我给我舅写过几首诗,当然,也给我舅母写过一首。父母在的时候,舅母去世了,我每年都回老家看舅然后给舅母去上坟。后来,我舅去世,守夜守灵吊孝报丧奔丧上坟等,我都在。这也包括我大表哥去世,我都回老家去上坟。
今年五月23日农历四月十九,我回老家给我舅上了伟大的九周年坟。我把自打有相机以来,拍了这十一年高密舅家的某些瞬间,某些片段,某些场景等,做一个总结,也算是我对这个世界的一个交代。这个摄影专题,继续贯彻我的历来主张:不变焦,不剪裁,不后期。
毕竟他们都不在了,我舅母,我舅,我大表哥,我父亲,我母亲。
我用自己有限的方式来缅怀他们,缅怀高密东北乡陈家屋子老郭家祖坟,也借此缅怀高密东北乡沙口子我们老王家祖坟(1949年被夷为平地)。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No.8

No.9

No.10

No.11

No.12

No.13

No.14

No.15

No.16

No.17

No.18

No.19

No.20

No.21

No.22

No.23

No.24

No.25

No.26

拍摄器材:
相机 :理光GRD2,尼康P5100。适马dp-1
手机 :iphone6splus
展览时间:2019年6月28日至3018年6月28日
展览地点:微信朋友圈、豆瓣、新浪博客和微博。
作者简历:王音,1963年生于青岛,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著有诗集《其实萨拉班德是一个悲伤的名字》、随笔集《青岛符号》、《青岛符号续集》,影展《啤酒屋里的青岛》、《母亲》以及《乡愁》等
-
贝断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2 2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