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情席”,烙印着光阴的故事
平江县地处湘鄂赣交界,汨罗江蜿蜒流过。这里是屈原、杜甫两位诗人的归依之处,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
千百年来,平江延续着“博学於文,约之以礼”的古老传统,保留着古老的诗礼之风,也代代传承着当地的传统宴席——“情席”。

汨罗江

汨罗江
“情席”,是平江乡间特有的宴席。席间,人们会摆上十道特色的菜品,俗称平江十大碗。

平江情席
在平江,人们将酒席、筵席视作人情的凝聚。笋干、炸肉、虎皮扣肉、烟笋,见过平江的情席,就知道为什么了解中国人,必须了解宴席文化。
思乡之情、舐犊之爱、孝亲之思,都融汇在这热热闹闹的一场席面之中。

虎皮扣肉

炸肉下锅

装盘后的炸肉

平江油豆腐
除了情席,平江当地的传统小吃,也寄托着长辈对儿孙的舐犊之情。
在平江,每一位奶奶都会为儿孙制作这些传统小吃:红薯干、火焙鱼、炒米,这些塞满后备箱的地道小吃,暖的不止是胃,更是人与人之间在美味的慰藉中,彼此依存的心。

炸火焙鱼

晒红薯干

炒米
人类创造出食物的千百种烹饪形态,有的成就时间,将短暂的鲜美推向极致。有的对抗时间,将长久的美味小心贮藏。其背后,不变的原因,总是百转千回的爱。
一方风貌决定一方吃食,
不同的风土造就了丰富的饮食特色,
也造就了各地人迥异的习性。
千百年来,
是中国人的智慧,
将简单的食材
变成代代相传的地方美味,
流传在大街小巷、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