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圣帝君戒溺女文》、《关圣帝君戒溺子文》】
【《關聖帝君戒溺女文》】
螻蟻尚且貪生,豺狼亦有父子。
如何人心不良,乃有溺女之輩。
問他身從何來,他母豈非女子?
問他妻從何來,難道又是男子?
陰陽配合成家,此乃乾坤正理。
自古多少賢媛,共說門楣添喜。
緹縈救父稱賢,曹娥以身殉死。
其他神聖賢良,古今殆難屈指。
南海普陀觀音,救民如同父母。
又有閩海天妃,榮封及於三世。
周家八百靈長,原由太任姜姒。
遣嫁何須厚奩,荊釵布裙足矣。
隱之賣犬嫁女,千秋人人稱美。
生男未必成人,生女未必餓死。
每有貧家女兒,為人奴婢驅使。
後來或作夫人,或又富貴無比。
天心神妙莫測,往往先憂後喜。
只要存心善良,自然受天福祉。
常言虎不吃兒,人類原非犬豕。
犬豕生女生男,猶且一般哺乳。
人心反不如他,鬼神能無切齒?
可憐才出母懷,無辜便遭毒苦。
神天降禍飛災,貧窮孤寡絕嗣。
就有前世修培,一朝盡行消毀。
變為餓鬼畜生,子孫受苦無已。
只因行事逆天,所以神人髪指。
我今降示格言,各人修心恐懼。
倘若再不回頭,刀兵定不饒汝。
(《端本戒淫勸孝說》)
【《關聖帝君戒溺子文(一)》】
帝德好生,恩及萬類。草木禽魚,皆含有性。
天光下濟,含生賦氣。大小不同,清濁互異。
一點之光,自生在地。光與氣混,性即在是。
可以變異,來生人類。惡人變物,人亦物類。
同是天生,不分彼此。有點生機,乃非容易。
地獄苦魂,性光離矣。天要他生,又與以性。
世上無教,不知生理。有罪求生,買放生命。
惟恐他死,一團善氣。如何己子,又不惜命。
為無供養,亦是愚蠢。多少善人,誰不愛子。
己身無兒,撫如自己。又去求神,望生不已。
見了殺子,如何能忍。己與眾人,十分設計。
定要撫養,不使即死。或撫不行,濟伊柴米。
長大成人,自謀生理。父母有靠,且又出類。
光大門楣,銀錢子嗣。件件皆好,比人強甚。
貧苦發達,自有生理。從古甚多,載在書史。
皆為其先,德澤厚甚。中有罪過,傾跌偶爾。
到頭事好,仍是祖蔭。卿相子孫,流落常事。
貧賤榮華,亦甚可美。天心變幻,人要順理。
仁字統貫,生機在此。不仁夫婦,逆天理矣。
現即遭禍,衣食不繼。所積享盡,定要滅嗣。
自身之苦,更難言盡。只因事困,良心遂昧。
不另算計,敢戕人命。爾子前生,原是人類。
就是變物,別人分去。與爾有緣,方來為子。
如今殺他,冤即是子。多少生兒,多少冤祟。
普天下人,皆天赤子。世上生人,皆有覺性。
天心愛人,惟恐傷損。溺子夫婦,良心甚愧。
天罰下臨,冤孽索命。所以女人,多半產死。
男子還命,變成女子。父母成仇,命亦自棄。
閻羅天子,非要刑很。望人改過,見善生喜。
逍遙自在,人愛生命。自家之子,何肯殺死。
吾掌天化,遊察眾類。仁心救人,最恨殺子。
今示諭文,大眾速悔。有子之家,更添後嗣。
後來之事,且不必計。無子富戶,多救此事。
將我銀錢,分與人去。到處生子,都沾我蔭。
福澤還大,科名發矣。善妻不衰,黃髮兒齒。
身強壽高,子孫遂意。在世如此,安樂無已。
歿後為神,蔭後不止。此等福祿,因救溺子。
如彼惡人,原不明理。一經提醒,即改此事。
養子大恩,感激心內。願爾福至,焚香在頂。
伊多子孫,乃伊之幸。爾能救伊,爾亦多子。
天理循環,報應如此。更有大美,生氣不已。
處處祥和,刀兵不起。瘟疫水火,自然少矣。
天地仁慈,人能實體。是好子孫,是好百姓。
天地是親,有何不喜。朝廷愛民,清平足美。
如不作善,只知利己。到頭災禍,錢亦失去。
前人勸文,亦有此理。吾今所說,全是生氣。
保守良心,合天亦易。理在氣行,氣附即理。
以身心言,理亦在內。氣本生生,理無災戾。
大地人心,變成好氣。所謂善道,如是而已。
所謂因果,以此運去。守理保氣,全在善事。
人皆守正,即合天理。自然清平,少有禍事。
一片仁慈,劫亦消去。先常悔罪,再多做事。
一人提倡,眾人皆應。風氣改好,生機自寓。
天地人物,一同而美。有學問人,好教愚昧,
愚蠢之家,自思天理。神明在上,護佑成事。
吾本神威,亦深憫濟。富貴中人,切切勉勵。
倘違吾言,大譴即至。
(《端本戒淫勸孝說》)
【《關聖帝君戒溺子文(二)》】
先天之理,儒者罕知。後面有儒書,先王留遺制。莫非慈祥愷惻,為下方人民,多多勸戒,亦保天理。夫何世界人稠,乃有因無養而溺子者,以儼然人類,變作獸心。自家身,先人澤,均化烏有,此不知教之害,實為可憫。其所以害己,如此其大,天神在上,暗為切齒,多少善人,亦徒唏噓。
夫有善必先取資於衣食,而其貲不易,又俗事俗心,常為私己去害之。前朝以及今時,無不由此以壞風教,吾今提明,再將人所以生之理,細為陳說,以勸男女不明理者,並望諸有力量善人,為之救拯。孔孟書有云,饑溺由己,己立達必立達人,此蓋開闢來一個生氣,全賴生理維持,兩聖垂訓,在四子中,亦非無所原本。天以生德望人,原為老安少懷,如孔聖之大,必及天下。而凡不得生養之人,皆天赤子,人同此身,豈私心為己,而不為之顧惜耶?況因無食,誤卻天良,將己子置死地,其不知天本生物以養人,大地山河,處處可取以養生。而貧困顛連,本是前生罪甚,惟教以多多之神鬼,悔得自身之愆罪,暗中為之導引,生計自可如心。即不然,而天下生靈,豈皆無食以死?古聖鳥覆其身,後人砂積得金,種種報應,善惡兩分,要皆有善得生,無善多罪乃餓死。此千古所常有,實生人所當共知。
一個怕壞良心,時時念人苦困,即無衣食,亦得生路,又何至不可供養一家人?況世上善人,多多無後,能撫養人子以昌達,并自家積德,以約人為事,而又壽考富貴,并生得賢子孫耶。吾謂天既生人,必能養人,人不學好,因此事而失天理,自尋死路,亦誰害之?豈知天之憐見孩子,更甚大人,愚夫婦自家生育,乃是好事,而膽敢忍心害子,戕生不育,使魂魄加恨,天神怒加冥刑,明明在上,神靈赫濯,哪肯容留作惡輩,使彼偷生在世耶?
世人每每溺女,此固良心喪失,而今乃多溺男孩,又不思有人收養,男之較女為尤可做事。此豈非太喪天良,狗彘之不若耶?昔人由貧賤出身,致位通顯,書中亦難以屈指,彼溺子者,特為一貧字所誤。而如有明理善人,隨處開導,再多集貲,以宏養育,人人皆有天良,未必不可改行,使天生理能扶,生氣將滿天地,又何至刀兵水火、瘟疫大災,處處遭遇耶?吾前曾示勸文,今再書此以戒溺子諸人,即望大界善士,各各戒此,奉行善世,全在各人到處勸戒,以靖災殃,如敢有違,天罰即行,毋使後悔不及。切切此諭。(《端本戒淫勸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