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子·应帝王》中季咸第四次见壶子的一个不成熟的脑洞
首先声明,以下所有的文字都是瞎扯。
《庄子》的专业课上我们讨论到了内七篇的《应帝王》,其中第五章,季咸见壶子那里,老师的一个提问,让我突然产生了一个不成熟的脑洞。
为了讲述方便,有必要把这个故事简单复述一下——
季咸是个给人相面的,壶子的弟子列子见了他之后非常佩服,于是回家对壶子说,我还以为老师的本领就顶了天了,结果人家季咸也很好啊。壶子当然知道列子是因为没学成才觉得季咸好的,为了给列子上一课,壶子便嘱咐列子把季咸叫来给他相个面。
季咸听话地来了。第一次,壶子对他出示了“杜德机”,也就是心境寂静、生机闭塞的状态,季咸于是诊断说,壶子要死了,活不长了。
第二次,壶子对他出示了“善者机”,也就是一线生机,季咸于是诊断说,壶子有救了,有生还的希望了。
第三次,壶子对他出示了“衡气机”,也就是气度持平、阴阳平衡的状态,季咸为难,说他看见的是飘忽不定的状态,诊断不出来。
到了第四次,原文是这样的:“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
要知道,列子可是御风而行的,就这样都没有追上季咸,可想而知季咸跑得多么慌张。
壶子于是感叹:“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就在第三次结束之后,壶子曾对列子解释了一句话:“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这三个渊基本上可以对应上面的三种机——止水,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可以表示闭塞的杜德机;流水,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可以表示动态的善者机;鲵桓,是一种循环的状态,类比道家经常用的阴阳鱼,可以表示非静非动的衡气机。而“渊有九名,此处三焉”,是指渊本来有九种,这是其中的三个,全部的九个名字可以在《列子·黄帝篇》中找到:“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
主讲的同学讲到这里的时候,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渊有九个,前三次相面分别用了三种,那么第四次相面,有可能用的是哪一种呢?
我的答案是,第四次相面,壶子把剩下的六种渊全部都来了一遍。
下面我为大家描述一下这个过程——列子第四次把季咸带来的时候,季咸一进门就看见了壶子,不过不是一种状态,而是六种状态随机变换,像变数码儿一样地轮着来。季咸这才突然明白前三次的经历到底是怎么回事——壶子能随机变换六种状态,说明前三次的状态都不是出自他的本真,而是他故意摆出来的。他也因此明白,并非自己能窥天机看破了壶子的状态,而是壶子愿意摆出个什么状态来让他看到,他就只能看到这个状态而已。
还有一个证据能证明壶子是六种状态随机变换,就是壶子给列子的解释——“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也就是说,壶子跟季咸随机应变,季咸根本捉摸不定壶子的状态,只能完全跟着壶子走,就像草随风飘摇,或者水随波逐流。用事情本身来解释的话,也就是说,壶子的六种状态不停地变,季咸能相到的东西也就跟着他变,所以才叫“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嘛。
是不是很有道理!
当然,我肯定不敢在课上把这个答案当着老师的面提出来,毕竟怕挨揍。
虽说每个人读到的《庄子》都不一样,但是这种读法……我毕竟还是想要期末成绩的,为了不给老师留下一个古怪的印象,还是不要讲给老师听的好。
最后再次声明一句——我认真地说,我不是认真的……
P.S.
对了,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
《应帝王》的最后一章,是中央之帝浑沌的故事。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在中央遇到了浑沌,浑沌待他们非常好,他们想要报答浑沌的恩情,于是想了个办法——人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呼吸,浑沌却没有,他们便想为他凿开七窍(这都什么报恩方式),每天凿开一个,七天之后七窍全都凿开了,浑沌也就死了。
我们姑且不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思想,单单说一件事——主讲的同学讲到浑沌没有七窍不能视听呼吸的时候,旁边有个同学压低声音问了我一个问题:“那他是怎么对另外两位好的?”
……是啊,一个看不见、听不见、不能呼吸、不能说话的人,是怎么对别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