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数学好,逻辑思维能力不可少|干货:在家帮娃做数学启蒙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数学不好!算数掰手指,就算十指都用上了也算不好。
有的爹妈推说是遗传的影响。妈妈数学不好,所以女儿数学不好需要加强补习。
数学能力不仅只是算数而已,在算数前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建立数感、空间感及逻辑推理能力基础。
其实孩子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天生数学能力。虽然基因遗传占有一小部份,但是后天的启蒙与潜移默化教育,才是主要影响的关键。

01
有次带着女儿去公园玩,正好遇到小区奶奶带着4岁小孙子,在边跳绳边数数!奶奶骄傲的说,“哥哥能从1数到100。”
女儿很喜欢小哥哥,就嚷着要和哥哥一起玩。等两个娃玩累了之后,我就拿出保鲜盒请孩子们吃葡萄,顺便考考他们“保鲜盒里一共有几颗葡萄?”
没想到小哥哥算都没算就张口说2个。
奶奶听了尴尬的轻骂“看看清楚盒子里有几个呀!”
很多家长苦恼,明明孩子能从1数到100,为什么问他盘子有几颗糖就算不出来呢?
为什么会写数字,孩子却不知道数字对应的数量呢?
原来家长误会只要教会孩子数数或是写数字,就是数学启蒙!口头能数的数字越多孩子的数学能力越好?
当孩子只知道背诵数字,而不知道数字与数量间的关联,这对数学学习根本没什么实质帮助。
02
今年年初,有个关于爸爸们辅导孩子写数学作业,从心态平和到崩溃的视频火了。
明明看着简单的加减法题目,怎么孩子就是不会?到底娃是不是亲生的?
视频中还有个爸爸,因为孩子乘法运算答错了,气的边骂边拿棍子出来。
“你就是上天派来气我的!”孩子在一旁委曲的哭了。
看了视频后,爹妈们身有同感:都说陪娃写作业是破坏亲子关系的杀手。
但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光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算术,不理解背后的规则与逻辑,下次换个题型还是算不出来呀!
很多时候孩子数学学不好,是因为在6岁前,没建立好数感与逻辑思维,以至于孩子不明白数字之间的关系;缺乏对数字的直觉,分不清数字“多”和“少”也不懂的抽象逻辑思考。
这样的孩子日后补奥数或是刷再多的卷子也无法灵活运用。
很多爹妈认为孩子补数学就是应付考试就好,一味的刷卷子算题,让孩子失去对数学的乐趣。“数学就是脱离生活呀!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行了”这样的想法抹杀了孩子对生活逻辑思考掌握重点的技能。小时候见过那些所谓学霸,上课听讲完后,回家也照样玩乐。为什么他们就是能快速掌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呢?
你的孩子与学霸的差距就在于“数感与逻辑思维能力”。

03
什么是数感?
数感是由教育学家在1954提出的概念,意指儿童从1开始唱数到10,能将数字与数量连结起来。让数字具体化并且可以理解“多”和“少”的概念。
例如,桌上放了2盘糖果,孩子能直觉知道那盘数量多,那盘数量少;这种数学的直觉就称作数感。
在美国幼儿园及小学阶段教育中,老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儿童数学启蒙。
首先带孩子认识10以内的数字,以及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包括数字的组成,如让孩子了解5是2跟3组成。
可别小看10以内的数字学习,这涵盖了1数到10可以跳着数,认识1,3,5 及 2,4,6 等奇偶数概念,以及加减法运算。熟练之后,延申至20以内的数字。
透过通盘的理解并掌握数字间的关系,往后在计算更大的数字时,孩子的数感可以更直觉得运算出答案。
如何给娃培养数感?
与其带着娃口头数1-100,不妨这样数:一条小鱼,二条小鱼,三条小鱼……这样一来,把原本抽象的数字具体化,能让孩子进一步对数量与数字产生连结。
湾妈推荐小游戏
平时我会准备一些豆子,按照数量分成1,2,3,4,5五堆,并在每一堆豆子旁边放张卡片,写下相应的数字。
我会让女儿一起帮忙数豆子,顺便加强甯甯对数字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再来,考考女儿3跟4哪边的豆子多?别怀疑,刚开始娃都会随便猜!亲自带着她一起数,有趣又能快速理解,慢慢培养数感。
培养数感绘本
《好饿的毛毛虫》是本经典的绘本,里面直观的画出毛毛虫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以此类推,最后在茧里待了2星期后,脱茧而出变成美丽的蝴蝶。
这个故事轻松有趣,女儿超喜欢,在家里算是点阅率超高的一本书,甯甯还会亲自去数毛毛虫到底吃了多少水果?
这本绘本能帮助孩子直观理解数量对应数字,推荐给娃进行数学启蒙的爹妈。

04
前面介绍了如何启蒙娃培养数感,现在来谈谈怎么帮孩子建立空间感及逻辑推理能力。
形状是培养空间感的基础,孩子在口欲期时,就是透过啃咬来建立对生活周遭物品形状的认知。如果孩子被保护的太好,在口欲期及爬行探索阶段,没有尽情探索,很可能会影响到空间感的建立。空间感不好的特征包含:经常迷路、漏东漏西、阅读跳行、算术不好等等。
看了是否捏把冷汗?赶紧看看建立空间感的方法吧!
形状
女儿满一岁时,收到闺蜜送的形状积木盒,刚接触时,分不清圆形、三角形、方形,只会硬塞看看哪个放的进积木盒子,几次探索之后才逐渐认识这些形状。
1.5岁左右,我开始带着女儿分辨形状,告诉她“宝宝,这个电视机是方形。”
“你的小花帽是圆圆的圆形”
2岁左右,她已经能清楚描述,看到的形状属于三角形/圆形/方形。
等有了基本的形状概念之后,我在女儿2岁左右,入手德国的益智积木。通过卡片展示的图案,带着女儿堆叠出一样的积木。

逻辑思维建立
相信爹妈对于串珠都不陌生,能够锻炼娃的小手精细动作,并促进手眼协调。这里湾妈来说说不同的玩法。我们购入串珠通常会有50~100颗左右,会出现重复的颜色与形状。
这时,我就会跟女儿说“我们来玩分类的游戏。你把圆形的红珠子放在左边的红碗,蓝色的放在中间的蓝碗,绿色放在右边的绿碗。”
湾妈说:进行分类配对游戏,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逻辑的概念。顺便还可以让娃认识左右方位。
此外,也可以带着娃玩红蓝红蓝串珠的游戏,建议妈妈可以先在旁边示范,再来让娃自行操作。我是画了张卡片上面有红点蓝点,告诉女儿“一起做条红蓝红兰的项链吧!”
刚开始女儿可能会串错,串成两个红一个蓝;后来她自己对照着卡片也会跟着喃喃自语“红蓝红蓝……”
这个又称做规律思维的培养。在生活中,数学、音乐、艺术等领域都很重视规律。凡是能在事物中掌握规律的人,能够轻易地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中,找到规律与解决办法。

总结
想要孩子数学好,要掌握孩子0-6岁的数学启蒙,包括数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
不要再教孩子死记硬背的唱数,或是过早让孩子学算数,这些对孩子的数学启蒙没有帮助。
让孩子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联。通过认识形状、叠积木建立空间感;物品分类配对及找规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参考图片翻拍自《好饿的毛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