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重逢:上一代人和我们这一代人
前几年,同学会比较流行。小学会,中学会,大学会,海外同学会,干校同学会五花八门。这两年,感觉谈了不少。
我很欣赏或曰愿意体会“久别重逢”的感觉。今人由于沟通的便利,久别重逢的感觉一般不算强烈,可古人强烈:“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唐·韦应物)
过去古人久别重逢所诉说的都是个性化极强的内容,而我们今天,社会共性化的东西太多,你知一个人的职业就知他的生存状况,猜测与实际之间差距不会很大。这就使重逢变得实际:交往有用没有?
于是关系网织好,铺开,利用。
中国是个关系社会,用人情维系,谁也摆脱不开。随着年龄增长,人际就越发复杂,居高居中居低都有难处的一面。其实,人情社会在贫穷时对社会的支撑力起过加强作用,但进入富足,人情之间的美好就会被利用,其结果人所皆知,无需我多说。
我们今天常常喟叹为人情所累,尽管如此,我们仍会鄙视西方人不谙人情。一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个做事的人都会有切身感受。我们为了生存每天都在做事,而且都是小事,做大事也是由小事堆积而成。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开了一半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当时谁也没能想这样一个党在28年后拿下江山;更不能想87年后新中国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
以前,到处可以看到八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不怎么关联的字今天与年轻一辈说起,需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讲清毛泽东在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定下的这一校训。正是这八个字,让中国共产党逐渐强大,坐定江山。
我们今天如果重温这一段历史,方能感到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制定这个方针的用心良苦;灾难深重、内忧外患的祖国多么需要一支统治力量,坚守信念,不抛弃,不放弃。
人生总是需要信念的,具体成文就是信条。
自信源于知识或本领的掌握。人是群居动物(我们姑且委屈自己),所有的行为都在社会环境中发生。你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熟知的,生疏的;友善的,敌意的;成熟的,幼稚的;不管你愿意与否,生活注定了你每天要与人打交道,你如果封闭自己,有自闭症倾向,严重者要去看心理医生。
人类的自信是逐步建立的,每一个婴儿从诞生之日起,即包围在社会复杂严酷的环境中,由父母呵护,渐渐成人。社会三大教育系统,家庭,学校,社会。依次教授你知识,让你渐渐积累生存经验,至十八岁成人。现代社会学公认十八岁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就是说,什么事情得你自己担着了。
无论今天的孩子如何叫苦,今天的未成年人所面临的社会也比我们这一代人轻松;我们这一代人无论怎么叫苦,也比上一代人轻松;否则,社会怎么能说是进步?
我知道每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不一样。今天的年轻由于有知,有资格蔑视前辈的无知。我们在那个无知的社会,同样也是靠着局限的有知,成为强者,任何社会强者总是少数。
自信是一个在当今社会取得地位的必备条件。想要得到社会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凭什么尊重自己,就是知识或本领的掌握,学习知识,得下苦功,不能势利;临时抱佛脚一定不如对宗教抱有虔诚的态度奏效。
一个人的一生再平坦也会遇到坎坷。肉体上过不去的事不一定遇上,心理上过不去的事情一定会有。
我们过去说坚强,一定是面对肉体的苦难。面对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和他聊起战争反而轻松得很。他们会说,与日本人拼过刺刀,面临过无数战友的阵亡,几天几夜在战斗,从来没有听到过什么集结号。由于战争的残酷,面对后来生活的磨难,他们总是淡定如初。
在今天竞争如此严酷的社会环境下,没经过磨砺的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坚强,怎样坚强?强调内心的感受,逼迫自己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战胜现实,不逃避而敢于面对就是坚强。
最重要的是,这个坚强是内心真正的坚强,不是伪装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