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治通鉴》的几点问题
最近在读《资治通鉴》,一个多月以来看了有四十二卷,打算年底读完。我曾翻阅过《曾国藩日记》,曾国藩晚年也在读这本书,他断断续续看到了二百多卷,每天几乎以两卷的速度在读。自己开始读了之后,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我看的很细,几乎逐字逐句在读,尽量不看翻译,实在读不通再看翻译,因此一卷要读两个小时。
读《资治通鉴》的缘由是趁着手头有点钱,买一套大部头书来啃,因为自己喜好历史,而且有些断代史不熟,所以果断从编年体入手,一方面可以看一看政治,权谋,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自己的历史盲点;还有,可以从中选择自己钟爱的历史段落,比较针对的去研究。所庆幸的是自己有一套二十四史,想起历史上的一个人,就可以迅速的去查。
其实我涉略过的断代史有很多盲点,比如西周,春秋战国,东汉,南北朝,中晚唐,南宋,元,这些朝代我说不上来。因此读这本书也是一次完善的过程。
从我目前所读过的四十二卷来看,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一个人的是是非非都会被记录下来,比如汉文帝操守有节,但是也会宠幸宦官;老实人刘秀也会诓骗别人。因此,在历史里,人就像棋子,一件件小事,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由此更加佩服太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推动历史的是人民群众。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