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1981年的一本书


这是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前几天,从普者黑的网店,寄送到了我的手里。 丁玲的传闻或者故事,多是别人写的。这本书,算是她生命后期的“回忆”录吧,再版恐怕也无法原汁原味。有些文字已经无法让2019年的读者可以理解了。 “我和也频,后来加上我母亲住在二楼,沈从文和他妹妹岳萌住三楼,有一个时期他母亲来了,也住在三楼,沈从文的哥哥弟弟也短时住过。我们两家人各自起伙做饭。这就是三三年我被国民党绑架 ,社会上传说我死了之后,在《记丁玲》一书中所说的三个人“同住”。这本书我一直没机会读到。直到去年(1979)由一位在我国教书的日本专家送我两本,我才得读到。我们在萨坡赛路没有住到一年,沈从文搬去吴淞中国公学,我们也搬了家,出版社就关了门. 坊间传说的沈从文丁玲胡也频“三人同住”,丁玲几十年后的回应。也难怪丁玲生气,“老朋友”明显不够朋友,写了老朋友,出版了图书那么久,竟然不赠书给当事人,隔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丁玲早已不是当年的丁玲,以她文革以后的社会地位,她能不生气吗? 八十年代至今,沈从文的作品很受社会的欢迎,他的文字生命力更强。而丁玲,因为种种的原因,早已远离文学的轨道,外人为她惋惜的多,但她晚年也未曾闲着,毕生打拼伤痕累累换来的社会地位,出国访问,该享受的待遇,她都有,写不写作,都是在吃作家那碗饭。 “听到您病重。我们心痛,神痴。我们深深后悔,为什么不早早把您歌颂?《诗人应该歌颂您 献给病中的宋庆龄同志》”(原载于《人民日报》) “后来在陕西三原,是“双一二”事变以后,我到你们二方面军去了。你把彭老总给我的一件旧皮大衣,派人拿去换了一个很好的面子,而且照着我的身体改作了给我。彭老总的关心,你的体贴,都给了我深沉的温暖”.《元帅呵,我想念您!》(原载于《人民日报》) 且不说1980年,今天的《人民日报》副刊,也不是一般作者可以上稿的,换个角度来说,朋友圈里有谁是《人民日报》的读者? 年轻时代的丁玲过的是穷困颠沛流离的日子,和胡也频一起生活,也是穷中作乐,当铺常是胡也频常光顾的地方,有当无赎,胡也频一腔热血搞革命,年纪轻轻就成了烈士,丁玲九死一生的活过了文革,自然知道取舍,单纯做文艺女青年?张爱玲晚年还在卖文,萧红根本就未曾岁月静好过。 收集在1981年7月出版的这本小册子里的多篇文章,丁玲反复呼吁“要多读书”。答记者问“现在的文艺界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到文 革前的水平?” ——跟过去相比,现在还是有不少新作品,有些老作家的作品较前少了,文革期间没有很多作品。 丁玲就是丁玲。 1981年的一些信息:本书印数1万,定价:0.75元 (简易精装)0.98元 喜欢翻旧书,并不等于是怀旧,很多旧书已经没有再版的机会了。
-
胡子读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2 19: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