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取名:如何从《论语》十则里,给小男孩取一个儒雅大气的好名字?
《论语》十则的影响非常深远,但并不是每一则都适合取名。江南易林从《论语十则》里挑取了八则适合取名的篇章,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取名的思路和灵感。但不论怎么取名,都不要忘了结合宝宝五行,五行先天对名字有补救作用。
本文由江南易林原创。

学而篇 第一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义:孔子说:“学了又市场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得君子吗?”
本句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有朋
《学而篇·第一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有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在同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表达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有知心朋友,能交到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引申为情商高,善于与人交流,口才好,学识高。也希望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的谦谦君子。
为政 第二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知新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学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新”指刚刚学到的知识。“知”是得到,收获的意思。寓意着男宝宝善于思考,反思,反省,温故。能够不断地反复做一件事,说明有恒心,有耐心。《刻意联系》说:“天才是反复练习一万小时。”寓意男宝宝热爱学习,学而不厌,专心致志。“知新”给人感觉就是聪明、反应敏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男孩子聪明有学问,遇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文由江南易林原创。
为政 第三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学思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学思”这个名字寓意非常好,非常适合对孩子有学习,思考方便的期望的父母取名,学思名字好在哪里呢?一是学思结合,寓意着男宝宝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将学习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也就是学以致;一是学习是为了运用于实践,实践能更深刻体会和巩固知识。寓意着男宝宝不是一个死读书,呆板的读书,而是融会贯通,善于思考,善于发现。

为政 第四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知之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寓意着男宝宝即使有不懂的问题。都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有了这样的态度,学习的心态,最后也才能“知之”,不断地充实自我,知识丰富。
里仁 第五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思齐
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在诗中中“思齐”也是高频率出现,比如《文王之什·思齐》的”思齐大任,文王之母“一句。我们就可以字将两个字拆解:“思”有两层含义,一是思考、思虑;二是思念、挂念。“齐”既可以表示一种”修身齐家“的期许,也可以表示一种强大的领导力,驾驭自己的人生,结合在一起则有”见贤思齐“的涵义、表达父母期望孩子在今后有智慧、有作为。
贤思
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除了“思齐”这个名字高频外,还有其他名字有特别之处吗?想必说到任贤齐大家就不陌生了,他的名字也出自《论语》里的这句话,“见贤思齐焉”,为了避开名人的名字,江南易林选用“贤思”二字,结合原文,“贤思”就是向贤者一样思考、学习。寓意男宝宝向德才兼备的人学习,引申虚心学习,虚心请教,不懂就问,善于思考。
本文由江南易林原创。
述而 7.22 第六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有行(xíng)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结合原文及原义,对于“有行”作为名字,希望能指导孩子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有一定的行为和成就的。
择善
孔子之学,以人道为重,斯必学于人以为道。道必通古今而成,斯必兼学于古今人以为道。“择善”二字寓意深远,比如“择善而从”,表达了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还有“择善固执”,就是指认定目标不放弃,坚持不懈。它是圣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真知睿智的勇气。可见“择善”寓意之丰富,韵味之深远。男宝宝取名“择善”,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正所谓:“百善之家必有余庆”,“千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等意义深远的箴言,都无不表达“择善”二字的好。
师从
孔子曰:“性相近,习相远。”此后孟子道性善,皆本于此章所举人道之实然而推阐说之。然则孔子之创师道,亦非曰人道当有师,乃就于人道之本有师。结合原文情感,不难理解“师从”的内涵,是惟学则在己,能善学,则能自得师。只要好学,虚心,态度端正,终有一天也可以为人师,这里的“师”是老师,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寓意着男宝宝有远大目标,能够实现它。
泰伯 8.7 第七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弘毅
“弘”是广大;“毅”是强毅。非弘大强毅之德,不足以担重任,行远道。“弘毅”本义是宽宏坚毅;刚强,勇毅。谓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前不久热播的《国宝奇旅》的男主角任弘毅,名字就出自这句论语,希望孩子像一名君子一样,不可以不弘毅。寓意着心胸宽广,性格坚毅,有责任有担当。实为佳名!
士弘
文中的“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曾子此处所言“士”,译为读书人比较恰当。“弘”在文中是发扬,光大的意思,搭配“士”,表达父母希望孩子能言善辩,读书明智,贵在继承和传承。正所谓:“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寓意着男宝宝有大志,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懈努力,有士大夫的品质。
道远
说到“道远”,避不开“任重道远”这个成语,意思是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寓意着男宝宝有雄心壮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就不断地努力争取。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金山银山都没有自己做靠山踏实。“道远”如果单字分析,寓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江南易林不多分析。细细品味,“道远”二字,就会得出不同的哲理。就像文中的曾子言,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心弥小而德弥恢,行弥谨而守弥固。孔子生时,即以推行仁政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但他没有看到自己的理想国。曾子继之,自觉任重道远,有此一叹。“道远”之意可谓深远。

子罕 9.28 第八则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凋,凋伤义。凋在众木之后,曰后凋。春夏之交,众木茂盛,及至岁寒,尽归枯零。独有松柏,支持残局,重待阳和,所谓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然松柏亦非不凋,但其凋在后,旧叶未谢,新叶已萌,虽凋若不凋。道之将废,虽圣贤不能回天而易命,然能守道,不与时俗同流,则其绪有传,其风有继。本章只一语,而义喻无穷,至今通俗皆知,诗人运用此章义者尤广。吾中华文化之历久常新,孔子此章所昭示,其影响尤为不小。
松柏
诗中的“松”是松柏,可引申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寓意着男宝宝有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结合原诗的理解,“松柏”的蕴意,表达了强烈的愿望,随时为理想不懈努力。寓意脚踏实地做实事,专心致志干实事。就像孔子在文中说的,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诺贝尔奖获得者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有人统计过,在《论语》中“小人”和“君子”分别出现了24次、107次之多。江南易林这次专门选取了最著名的《论语十则》,也是最为经典的十则箴言,为您的宝宝取一个智慧儒雅的好名字。
原创作者:江南易林,专注周易八字、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