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 | 第166期万里会论坛——走在回归的路上

把老家做成民宿(28号印象)
把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回家之路
变成一次分享
我想试一试
by: 老刘

我的老家在中国最美小城大埔的大山里,用客家话来说:好山!客家话中的“山”,相当于形象词,意为偏僻。从小,父母就一直期望与强调,我们必须靠读书才能走出“这么山”的地方。
当我幸运地考上大学后,特别是从事个性旅行事业后,不断填充对中国与世界的地域认知,不断感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不断感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在不断地“入世”和“出世”中彷徨和求索,什么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哪里才是自己最终的落脚点。

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我从农村走到城市,自己的小孩从此远离乡村在城市成长。我“承上启下”的角色有时很尴尬,父母不适应城市生活,小孩不适应农村生活,所以我不得不往来于城市与乡村。
当然,相比而言,现在的我更爱乡村。所以,我乐享乡村生活。

曾经有知友笑我:就没见过比你更热爱家乡的人。说得有点严重,一定有比我更爱家乡的人。
在情感上,我非常感恩父母及乡土给了我生命很多滋养,甚至我会想,实际上适度的贫困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因为贫困会激励每一个有思想的人,贫困能助人学会奋斗。
从小树立“走出去”的理想,其实就是从小训练强烈的目标感。如果我有一点点能让自己小孩学习的方面,我想,都是我最初成长的乡土和家人给予我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依然在外面的世界中无尽探索,当我一次次回到广州时,也一次次想回家乡。
家乡是中国最普通的乡村,甚至可以说“没有风景”。平时,家乡很冷清,整个村没有几个人留守。可是我回家乡的念头却与日俱增,回去干什么呢?
我想,自己需要的并不是所谓的风景,而是精神上的回归,回到给予自己生命中几乎所有的能量场,回到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物质条件都可以感知的舒服。




太平洋大马哈鱼洄游被誉为地球上最壮观最伟大的旅程,它们生命中的最后旅程,充满悬念与悲壮,数月中要跋涉将近五千公里,千辛万苦回到自己出生的家乡产卵,最终完成生命的轮回。
不知道这些鱼是否与人一样有类似的情感,也不知多少人与老刘有着相似的感受。
2019年7月19日周五晚,一起交流你我的家园——我们的乡土。




欢迎光临知途旅行第166期万里会论坛!
时间:2019年7月19日周五晚19:30-21:30
地点:知途旅行社总部(广州市天河区龙怡路银汇大厦24楼06房,地铁三号线华师站E出口直行三百米,金山大厦对面。)
报名:可电话或微信报名,免费活动。
报名微信:知途旅行zhitulvxing,报名电话:020-38273002


分享内容
1、刘铭初先生分享他镜头下的家乡及其二十多年的回家之路感受、对当下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些思考。
2、来宾代表分享各自家乡的风景、习俗及其回家心路,共同交流乡村建设的创想。
主分享人简介
刘铭初(微信号zhitulmc),摄影师,报刊特邀撰稿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者,专注个性旅行的知途旅行、有爱有故事的“56小铺”、28号印象(民宿)的创始人。

常年考察于中国最原始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是“环游中国,走遍中国少数民族”总策划师。从2013年开始,带领大家“环游中国,走遍中国少数民族”,目前已带领大家探访了23支少数民族。
其个人事迹及其创办的广州知途旅行多年来广受主流媒体关注和报导,多次被大学院校邀请讲述民族文化、旅游文化。
-
知途旅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6 08: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