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地平线: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地平线:零之曙光》是一款2017年发售的“老游戏”了,获得过多次大奖而又被低估的PS4独占的动作角色扮演类游戏。如果在游玩这款游戏时,纯粹为了增加白金奖杯,为了通关剧情而忽略了游戏本身的故事和人物,那也许会损失些什么。

《地平线:零之曙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一句话:“一个名叫埃洛伊的少女从小到大为了“找自己”踏上了冒险之旅最后拯救人类文明的故事”。如果真的要拯救人类的文明,这个选题是非常宏大的,非凡人不可为也。所以,游戏剧情中的主人公“埃洛伊”生来就不平凡,既然在如此一个宏大的“选题”中展开剧情,那么游戏中通过剧情要反应一些深层思考也将是不小的层面。

人生观:
从故事本身的人生观切入:人,生来就分三六九等,这是不争的事实且人生来本身就没有绝对公平可言。而这一切重要吗?答案是否定的。《地平线:零之曙光》已经很好的告诉了玩家们一个相对浅薄的,通过主角埃洛伊的身世带出来的人生观。

从埃洛伊身上,玩家可以找到从小生活在一个受人歧视的环境之中,周遭的人认为她是被抛弃的“放逐者”不愿与其交流,她也想得到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可事与愿违。

这些生来就被迫“歪曲”的人生,并没有压垮这位坚强敢于面对现实的小女孩。埃洛伊身上某些气质与“人猿泰山”有些相似,敢想敢做,有毅力,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一颗乐观有爱的心,而这样的人生观在埃洛伊身上提现的淋漓尽致,因此,长大后的她能担起拯救人类的重任,按照剧情逻辑是完全说得通。若碰上“玻璃心”的孩子,也许已经“扑街”在童年之中了吧。

人性化:
游戏从人类本身的人性出发。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建立的在相对有约束的社会中。游戏中的社会发生于3000年以后的人类社会,其中埃洛伊出生于302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剧情中的“人性”与1000年的人性并无太大差异:摊上大事,有甩锅的,有挺身而出的;碰到危机,有伸出援手,也有退缩逃避的;面对“母神”有盲目无意识崇拜的,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而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文明断层”的出现,那时候的人类与祖先(对,我们是他们的祖先了)曾经的辉煌与文明一无所知,这一切的发生也同样来自于人类曾经的“过失”,造就了“哈迪斯”邪恶意识。

于是有责任心的人类选择为这些“过失”造成的后果买单,埃洛伊的母亲、AI盖亚就是这样的位勇士。

提到埃洛伊母亲,那就可以从“人性”的另外一方面“牺牲”或“付出”出发。剧情中很早领盒饭的罗斯特这个角色就有了很好的诠释。他几乎将所有的心血给予了埃洛伊,给她指明前进的方向。

这表面上看像是父爱,其实是全人类的希望,他知道,埃洛伊身上的特殊使命。罗斯特的牺牲是好莱坞式的转折,总要通过一些更大的挫折让埃洛伊完成最后那一哆嗦的“发育”变得更为强大。大家都知道,埃洛伊当时告诉罗斯特自己的想法,不想离开他的时候,罗斯特内心的担忧的,因为这样埃洛伊永远无法担起人类的希望。所以罗斯特的牺牲是必然的。

口是心非?善哉: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玩家,游玩过这款游戏之后,会嘴上说着埃洛伊是女汉子,没有一点女性的感觉,长得太粗犷,而内心却是深深的“爱”上了这位“女强人”?这也许就是“人性”的一种真实感。

在家庭中也经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嘴上说老爸老妈太烦,背后想着给老妈买一台按摩椅;嘴上嫌老公老爱打游戏,没有时间陪她,而在老公生日的时候偷偷给他买了电竞椅;嘴上说嫌弃老婆胖了,而每次吃饭的时候把肉先夹给她。埃洛伊在游戏中的人设是近乎完美的,现实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人,而大多数人喜欢她的原因也并非是外表,而是内心那一颗有爱的心。从这里,也不难发现,“人之初,性本善”的确存在,他其实时时刻刻存在在你的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