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邂逅上下五千年 · 最终章
小哥哥小姐姐们周二快乐呀~我又来更新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同一个展的前四个单元传送门在这里,没看过的,点进去看看哟~今天是最终篇了。。。
终于来到这场横跨三千多年中华文化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人文, 这个单元有30件不同的展品, 是整个展览中展品最多的单元, 小编因此大胆猜测, 台北故宫在整场展览里其實想透露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话不多说,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个单元都有什么奇珍异宝吧.
西方有圣经, 东方有道德经.
这句话不是谁说的, 而是小编的感概,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过, 道德经被翻译成外文的次数仅次于圣经. 道德经是老子李耳的遗作, 被道家奉为圭臬, 分上下两篇共81章, 上篇《道经》37章; 下篇《德经》44章. 小编记得当年在历史课本学的“道法自然”, 就是出自道德经, 相信各位和小编同龄的童鞋应该也有同感.
这份老子道德经的泥金写本落款写的是赵孟頫赵大神, 但是被史学家一对比, 发觉有蹊跷, 从而发现这个写本其实是明代的仿本, 大家还记得小编在上一篇提到过的“苏州片”吗, 这个仿本十有八九就是出自那里的.
《御笔诗经全图书画合璧》
而另外一本家喻户晓的著作, 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诗经》, 就是紧接出场的展品, 这个恢弘的巨作, 被乾隆配上了图, 成为了《御笔诗经全图书画合璧》, 大家还记得当年历史课本提到的关于诗经的名句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然, 还是受限于场地大小, 展出的只是310篇中的3篇,
分别出自:
《风》-《郑风》-《狡童》
《雅》-《小雅》-《鹿鸣》
《颂》-《周颂》-《时迈》
同时展出的还有同为五经之一的《礼记》中的《曲礼》节选

敖不可长, 欲不可纵, 志不可满, 乐不可极.
(傲慢不可任由其滋长, 欲望不可任由其放纵, 不可志得意满, 不可享乐无度.).
这篇节选是由元朝某位书法家以草书的形式写作而成, 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写者深受唐朝僧人书法家怀素(绰号醉僧, 以狂草闻名)的影响, 用笔圆润厚实, 使转自如, 单字大小错落, 结字讲求变化, 有笔走龙蛇之势.
十八体书碑拓本
怀素告诉我们, 不要老是觉得僧人都是像天龙八部扫地僧那样的存在, 有能武的肯定就有能文的, 来自宋代的高僧释梦英就是另外一个例子, 这是他所写的十八体书碑墨拓本.

为了能让大家对这个作品有更清晰一点的认识, 小编草草的拜读了一下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游国庆先生所写长达74页《宋梦英集篆十八体书碑及其相关问题》. 首先要和大家解释一下十八体是哪十八体:

其次这个十八体书碑现在在西安碑林, 采用的是阴刻的工艺, 因此这个墨拓本就是把书碑涂上墨, 然后用白纸覆盖在上面, 留白的就是碑文本身了. 如果童鞋们还想知道更多的信息, 请点入以下这个链接去查看游国庆先生所写的原文:http://cart.ntua.edu.tw/upload/vercatalog/ver.003/ver.00307.pdf
许道宁 | 松下曳杖
话说这个在宋代奇人异士真的不少,接下来这幅画的作者---许道宁就是其中一个.许道宁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 他本职工作并不是画家, 而只是一个卖药的, 但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随药送画, 所以他生意做得越来越好, 很明显大家就是冲着他的画去的, 没病也要买点药, 由此看来, 宋朝人已经深谙营销之道了.这幅松下曳杖描画的是在风中的隐士, 松树, 杂草和枯枝, 很明显能感受到这个风是从画面的右方吹向左方的. 而左边搭配的诗文是由清朝书法家, 除了礼部尚书没干过, 其他五部尚书(吏、兵、户、刑、工)都干过的东阁大学士梁诗正所写的(有没有瞬间秒杀了那几位在季节单元介绍过的清朝大家?)

柳塘呼犊
接下来这幅题为柳塘呼犊的画深得小编的喜爱, 原因无他, 因为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十分的温馨, 画面上在树下有一位老者还有一头耕牛, 画家用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的描画出每个细节, 留白的地方给人一种宽阔的空间感, 而看久了会发现整个画面好像笼罩在一层薄雾当中, 这种静谧的田园景色实在迷人.

赵佶
命运就像一个小朋友, 总会在某个时候突然的捉弄你一下, 或许对于赵佶来说, 他的人生, 就像是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可能童鞋们对于赵佶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 那是肯定的, 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流传千古的称号---宋徽宗, 他用他奇妙的一生诠释了「虽然我是皇帝, 但是我只想安安静静做一个艺术家」(南唐后主李煜: 还有我还有我!!!)的故事.在介绍这场展览的时候小编一向都是秉持着先看作品后看做人的原则, 所以对待他也不例外, 请看下面的这幅楷书牡丹诗:

整个作品都是宋徽宗的原作, 简介是他自己想的, 诗是他自己作的, 字也是他自己写的, 全文摘抄如下:
牡丹一本同干二花, 其红深浅不同, 名品实两种也, 一曰叠罗红, 一曰胜云红, 艳丽尊荣, 皆冠一时之妙, 造化密移如此, 褒赏之馀因成口占:
异品殊葩共翠柯, 嫩红拂拂醉金荷.
春罗几叠敷丹陛, 云缕重萦浴绛河.
玉鉴和鸣鸾对舞, 宝枝连理锦成窠.
东君造化胜前岁, 吟绕清香故琢磨.
所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个诗才不知道比爱摆弄文采的乾隆帝高出多少, 在宋徽宗面前, 乾隆帝顶多就算个狂热艺术爱好者, 而宋徽宗更为厉害的还有这手字---瘦金体. 这个瘦金体不能说完全是由宋徽宗创造的, 但是是他把这种字体的美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举世无双, 对书法有研究的人用“瘦挺爽利, 侧锋如兰竹, 洒脱明快”来形容宋徽宗的瘦金体, 不仅如此,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 他对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他的艺术成就是名垂青史的.可是, 在作为君主和政治家的方面, 宋徽宗在乾隆面前估计就是渣渣. 在他任下, 宋朝政治, 军事, 经济全面衰落, 最后葬送了整个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 一个“靖康之变”让他的名字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知道倘若赵匡胤泉下有知, 会作何感想呢?
夏圭便 | 观瀑图
当然, 宋朝三百多年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艺术家, 接下来这幅画的作者夏圭便是其中一员:这幅名为观瀑图的画刻画的是雅士二位在松下凉亭里观赏瀑布的场景, 画面层次分明, 呈现出有远有近, 有虚有实, 有疏有密的画面感, 别有一番古意. 画家夏圭是位宫廷画家, 南宋四家之一, 因为构图经常只有半边, 所以绰号「夏半边」, 还和另外一位南宋四家之一的马远合称「马夏」.

马麟 | 秉烛夜游图
而马远的儿子马麟就是以下这幅画的作者

这幅画名叫秉烛夜游图, 相信灵感是源于苏轼的诗「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画中建筑有明显苏杭宫苑的风格, 一位白衣文人坐在圈椅上看着月光和烛光映照下的海棠花树, 感觉十分的静谧和安详.
“世人皆知赵孟頫, 却不知赵孟坚”
腾讯新闻的标题把这两位有着血缘关系, 同为赵匡胤十一世孙的宋宗室后裔放在了一起, 平心而论, 赵孟坚在艺术上的造诣, 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是无法和赵孟頫相提并论的, 但是, 古代文人看中的不单只有才华, 还有节操(对的, 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节操掉一地的节操). 而赵孟坚恰好最擅长画梅, 兰, 竹和石头, 就是古代文人眼中最能表示高尚节操的代表, 关键他还画得很不错, 下面这幅岁寒三友图就是证据:

钱选 | 兰亭观鹅图
而另外一位宋末元初画家钱选就从实际行动上告诉别人, 我可是有节操的文人, 因为乡贡进士的他, 并没有在元朝担任一官半职(人品好), 和赵孟頫还有其他六人合称“吴兴八俊”; 不止如此, 钱选还跟了当时四位大神学习四个方面不同的绘画技巧, 所以他画画的技巧非常全面(画品好). 由这位人品画品俱佳的画家所画的兰亭观鹅图, 是描写王羲之由白鹅运动的姿态从而得到启发, 获得书法上灵感的场景.
林良 | 秋鹰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画家也是小编的老乡, 来自广东南海县(相当于现在广东省佛山市的禅城区和南海区)的林良. 这位明朝的画家最擅长以没骨水墨捕捉生物的动感, 这幅秋鹰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王铎
没骨画法是中国画传统花鸟(花卉)的一种画法, 什么叫没骨呢, 其实就是不能勾轮廓, 不能打底稿, 更不能放样板拓描, 所以要求作画人必须胸有成竹, 而且必须一气呵成.先给大家上一张图

大家除了能看懂这是在写字以外, 能看得懂究竟写的是什么字吗? 除了某几个字小编能看懂以外, 其他的对于小编而言就是鬼画符. 但是, 写这幅字的人来头可不小, 他的书法可是和上个单元介绍过的董其昌并称“南董北王”, 他就是王铎. 而上面的那副图就是他展出的作品---草书中堂. 引用简介中的话
此作行笔放纵, 运转自如, 笔力雄健, 点画错综复杂, 结体欹正莫测, 章法变化丰富, 可谓淋漓痛快之作.”
(各位看官自行感受一下即可, 小编就不多插嘴了)
郎世宁
而这个单元最后一幅书画作品落在了一个洋人头上, 这位洋人可不一般, 本来只是要来中国告诉我们上帝有多伟大多全能, 结果一不小心竟然成为了影响清宫绘画和艺术审美的代表性人物, 这究竟是道德的扭曲, 还是人性的险恶…咳咳咳咳, 不好意思, 讲串台词了. 他就是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的郎世宁, 而展出的画作是云锦呈才, 又名八骏图. 郎世宁在艺术上的主要贡献有探索西画中用, 融合中西画法, 并且引入了西洋画透视的概念, 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

清代玉采莲笔筒
而第一个摆件是清代玉采莲笔筒, 笔筒的外壁采用了多层次浮雕的雕法, 一面刻画了莲塘上一位文人用扇子指挥两个小童采莲蓬和莲花, 而另一面则刻画了另一位拿着羽扇的文人和捧着荷花和荷叶的小童在小径上前行, 除此之外, 还能看到亭台楼阁, 山石树木. 刻工棱角分明, 转折直硬、工整, 显露出乾隆时期的风格.

观瀑山子
接着的这一个正是乾隆时期的玉摆件---观瀑山子(小编在前面的山水单元说过山子的意思,). 小路上有一位士人和小童驻足观看山涧瀑布一泻而下的美景, 而匹配的木座则延续了这件玉的构图, 水流穿过小桥激起阵阵水花, 而在石壁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刻了乾隆的诗作(小编要翻白眼了).


珐琅彩墨彩寒江独钓图梅瓶
这个珐琅彩墨彩寒江独钓图梅瓶也是乾隆年间的, 瓶身描画的是一个渔翁披蓑独坐在孤舟上垂钓, 而渔父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中的一个老话题,

在一面上还有诗句:
吴天枫叶落, 六出雨霏霏.
独有江湖客, 飘然风雪矶.
披蓑不知冷, 把钓欲忘归.
放佛富春畔, 伊人是与非.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吗, 你一定很好奇还有其他四个名窑分别是什么吧, 它们分别是汝窑、官窑、钧窑和定窑, 除了官窑在这场展览里没有展出以外, 其他三个名窑都有代表: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
十瓣花口, 通体青釉, 釉面布满棕色细纹, 温碗是宋人日用酒具之一

金-元钧窑天蓝紫斑圆盘
呈灰色的青釉, 前后两面都有自然流淌晕开的紫色彩斑.

北宋定窑鹧鸪斑纹盏
通体黑釉, 内壁流布或长或短的赭红色斑点(烧制中铁元素释出而致), 因而得名鹧鸪斑纹.

南宋吉州窑乌金釉叶纹碗
当然了, 作为补偿官窑的缺席, 这里还展出了另外一个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南宋吉州窑乌金釉叶纹碗, 通体黑釉, 碗内还装饰了一片枯叶(将沾釉桑叶放在碗中).

再接下来又是三件玉制品, 分别是:
清代玉荷叶洗

另一个不同风格的清代玉荷叶洗

还有这个可爱的清代玉蟾

清·前期三松款雕竹荷叶式水洗
而这个精致的清前期三松款雕竹荷叶式水洗也吸引了小编的眼球

清·红釉瓷盘盛木雕彩绘寿桃
然后再请大家吃一盘桃子

清·红釉瓷盘盛木雕彩绘佛手
和一盘佛手

清代太平有象瓷尊

这个大象有没有给你一种很憨厚的感觉?
这是清代太平有象瓷尊, 大象背上有一个元宝形的鞍, 鞍下有长锦缎, 鞍上有出戟瓷尊, 这是中国传统吉祥图腾, 太平有象代表天下太平, 五谷丰登的意思.
霁青描金游鱼转心瓶
这个瓶子和在季节单元介绍过的清乾隆洋彩瓷开光山水双耳转颈瓶都有机关, 很明显这个瓶子也是乾隆时期的产物(可见乾隆多么喜欢一些新奇好玩的东西), 名叫霁青描金游鱼转心瓶, 瓶子分为内外两层, 内层绘有落花, 水藻和金鱼, 因此只要转动瓶颈, 内层的图案就好像走马灯一样活动起来.

清·乾隆 | 紫檀多宝格方匣
而整个单元, 也是整个展览的最后一个展品, 就是它---清乾隆紫檀多宝格方匣子.

这个「皇帝的玩具盒」里面装饰和藏有微型的雕塑, 瓷器, 青铜器, 玉器, 绘画和珠宝共计28件, 还有四面装饰有模仿宋代文人的山水画和书法作品, 显示出乾隆收藏的艺术品种类之多(瞎得瑟). 而方匣的顶部装饰有一块汉代的玉璧, 表现出了古人的「天圆地方」的信仰. 这个方匣子也是最多人驻足观看的展品, 每个人都惊叹这个小小的方匣子竟然藏了这么多不同种类宝贝.



到这里, 连续五个单元的国立故宫博物院珍宝展: 天地人就告一段落了, 小编在写完这洋洋洒洒两万多字的展览介绍, 除了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和文物的了解呈指数性增长以外, 更惊叹于我们中国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底蕴. 每一件文物就是一段浓缩的历史, 小编作为千百年后的后人再重新仔细端详这些凝固的史料之后, 脑中浮现出了这句话:
以铜为镜, 能正衣冠; 以史为镜, 能知兴衰; 以人为镜, 能知得失.
不知道诸位又有何感想呢?
© 本文版权归 Vivienne Su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