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我建构:快乐至上——2018.04.30
QQ搬运
我想,现代人自我建构的起点是:满足欲望。欲望被满足后,我们便会获得快乐。
我们处在倡导自由、反对社会控制、宗族被瓦解、宗教被解构的时代。
剩下了什么?空荡荡的满是欲望
我和父母辈沟通时的困境:
我说:这个选择好难
我妈说:我们那时候都没得选,工作国家分配,对象家里安排,现在都是你们自己选,你还想要什么自行车啊。
我会觉得:选择是一件难事
她会觉得:选择本来就很奢侈
这其中的分歧根源于,我们这一辈,少了条条框框,多了不确定性,欲望没有外在规范的限制,精神也没有了外在的寄托,都需要自己去寻求。因此,我们都是在不断满足自我欲望的过程中,才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尼采那句:上帝死了,着实振聋发聩。
这一背景下最真切的话语莫过于:做人嘛,快乐最重要。
于是,快乐是什么,我们如何实现他,就成了关键,我们的生活哲学似乎也变成了快乐哲学。
有一个很前提性的问题是,欲望会以什么方式被满足
通常而言,欲望的满足以占有为标志。 而占有,受制于各种社会规范,客观条件。比如物与物之间的等价交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律,或者缘分之类的偶然因素。
于是我们往往因为不能占有而痛苦,而不快乐。
有句万金油的话:欲望是无穷的,似乎注定了人生的悲观基调。 但,这不是快乐哲学所能接受的
在我的快乐哲学中,欲望的满足除了占有,还有审美。
所以,我们的快乐,除了占有的快乐,还有审美的快乐。
王献之思戴安道,夜访之,经宿至,造门,不前而返。 王献之的快乐,就是审美的快乐。
占有的快乐基于感官享受,审美的快乐基于精神体验。
在审美的快乐中,得到与得不到并不重要。
得到只会带来占有的快乐,但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获得了审美的快乐。这个之前不是时间的先后,而是逻辑的先后:一个人的快乐可以不是占有的,但必然是审美的,这是审美的快乐所追求的境界。
我们的全部生活实践都会围绕快乐,我们的自我建构都会基于快乐,这是快乐至上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