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吗?7大原则、80个技巧教你成为讲话有趣的人
基因这个事真的很让人气愤。我家里三个孩子,弟弟妹妹都很会讲话,总能把事情用很有趣的方式说出来,而我却不会,总是被冠上无趣的标签。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一天晚上,我们三个去小吃街买吃的,到付钱的时候,我在结账,老妹很自然地站在一旁等着。弟弟问:“为啥是大姐付钱?二姐,你怎么不付?”老妹说:“我们二十多年的交情了,你不懂。”这样的话说出来既解答了问题,又缓解了尴尬。
爸爸妈妈开车带我们出去玩,路上谈论到富二代的问题。弟弟问:“为什么我就不是富二代呢?”老妹一本正经地接过来话:“那是为了让你的孩子成为富二代,你做富一代就好。”机智地扭转了话题。
我的生日要到了,弟弟说:“大姐,你要生日了呀!”“对啊,你要送我什么礼物呢?”“送你弟弟的思念。”好家伙,第一次听到有人把抠门形容得如此清新脱俗。
感觉好不公平呀,同样的爹妈生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我也想成为讲话有趣的人,不说别的方面,起码和他俩的交谈中可以不占下风啊。于是我注意观察弟弟妹妹的说话方式,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很会添加幽默元素,总能抓到笑点,而这一点在大卫·尼希尔《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中也有提及,并且通过7个原则、80个幽默技巧系统地讲解了怎样找到、使用幽默元素,让你学会说有趣的话,做有趣的人。所以我决定仔细研读一下这本书。
大卫·尼希尔是一个很神奇的人,从社交恐惧症到脱口秀演员,他克服了对于公众演讲的恐惧,创办了幽默传播讨论会。他创造的脱口秀演员“爱尔兰戴夫”这一形象广受欢迎,一年之内仅在美国加州的高级脱口秀俱乐部就演出了数百场,并且获得过旧金山国际脱口秀大赛的冠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在《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中。
每个人都可以很幽默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认为幽默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我们生活中见到太多不苟言笑、不会说话的人了。其实,是我们的认知发生了错误。脱口秀演员迪伦·莫兰说:“别指望自己的天赋,你绝对会搞砸的。别去想了,反正天赋这东西就像银行存款,存货总比你想的要少。”幽默并不是一种天赋,它只是一种技能。只要是技能就可以通过练习习得。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就是在这方面特别有天分,但是通过练习我们每个人都可掌握这个技巧。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和“一万小时定律”如出一辙,作家格拉德威尔认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经过10000小时的不断努力,就能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如果10000小时定律吓退了你,不妨试试“元学习”概念提供的方法,即用最短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会一项新技能,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一个专业的相声演员。就像学习操作电脑,我们并不需要了解电脑的设计原理、内置配件一样,学习幽默这个技能,我们也只需要懂得怎样找到幽默元素、在讲话中如何自然地添加幽默元素即可。
我给你讲个故事
故事是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演讲还是表演,利用故事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迅速铺陈开来,引出重点,这远比照本宣科的效果来得好。
梅尔·希尔特兹和马克·施瓦茨在《脱口秀写作的秘密》中提到了有趣故事的几个因素,而这一因素也在大卫·尼希尔《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中被引用:
P=准备(情景铺垫)
A=悬念(一般可以通过暂时的停顿来实现)
P=抖包袱(故事、笑话的结果)
奥巴马曾在国会演讲时,讲了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内政部主管淡水区的鲑鱼,等它们到了海水区就由商务部门主管。我听说还有更复杂的情况,那就是烟熏鲑鱼。”话毕,全场爆笑。美国两部门的责任区划分是背景铺垫;听说还有更复杂的情况这一句是设置悬念;烟熏鲑鱼就是抖包袱的笑点。通过这一幽默的例子,形象指出了美国政府的无秩序性这一尖锐问题,这就是功力。
我们爱吃肉的东坡老先生也是个幽默的人,在《苏轼集与子由弟四首(之四)》中这样写到: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第一句中,买不到羊肉就买了羊脊骨,这是背景铺垫;第二三四五六句讲他怎样炖羊骨头,并告诉弟弟,你每天吃肥腻的肉,都咬不到骨头,有什么乐趣呢?不妨试试我这个方法。这是故事的主体,设置悬念;最后一句,如果这个方法真的推广开来,那狗都要不开心了!话锋一转,机灵地抖包袱,让人忍俊不禁。
看来,铺垫、悬念、抖包袱的整体故事框架构造好,再添加细节,宏观层面上与人产生共鸣,再处理微观细节的讲故事方法,古今通用。
让幽默成为一种习惯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幽默只能用于一些轻松的场合,严肃的场合不适合。那你就错了,大卫·尼希尔针对这个问题在《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爱尔兰的马克·波洛克摇着轮椅登上TEDX好莱坞的舞台,开篇直接说道:“女士们,先生们,我有不少问题。我瘫了。我瞎了。我秃了。我从北爱尔兰来。我有不少问题。这点毫无疑问。相信在座的有些人也一样。”
大卫·尼希尔总结道:“马克用一些严肃、悲伤且毫不相关的话题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在气氛高度紧张的时刻,笑声时最好的解压阀。”可见,幽默的力量远比我们认知的要强大。让幽默成为一种习惯,在逆境中也具有幽默感,调侃困难,是我们在为自己打气。我知道这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尝试,在《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中,大卫·尼希尔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窍门清单,里面列出了80个幽默技巧,包括倾听和重复、遵循“3”的法则、给有趣的故事建档、讲个段子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培养、练习自己的幽默感。
也许你是社恐一族,也许你并不擅长在大众面前讲话,但是只要你愿意,按照大卫·尼希尔在《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中提供的原则和技巧,勤加练习,你终会成为一个讲话有趣的人。要知道,有趣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