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码头
七月中旬我的一个好友从苏州实习完回南京。得知她归来的消息后,我便计划着要见一面,已经有些日子没有会面了。
商量过后,我们最终决定从浦口码头乘船过江,再从中山码头外的车站坐车到中山陵附近一游。
虽然在浦口已经生活了很多年,我却从未到使浦口称之为浦口的浦口码头,以及使得浦口在近代能有所发展的浦口火车站——就是朱自清《背影》中朱父在月台爬上爬下的那个火车站。
我沿着铁道边的兴浦路一路往南走,路两边是上世纪便建成的老旧房屋。左手边被房屋和墙壁隔着的,便是原来的津浦线铁路。

走在路上迎面行来一辆电瓶车,车上坐着一个微胖的年轻女人。在她因拐弯而减速时,我问她火车站是否就在这条路尽头。她说在是在,不过还要走好一段路。
废弃的铁路在房屋之间穿过,横穿过兴浦路,往不知是何处的另一头延伸而去。

在如今要建设为“江北新区”的浦口,路两边这样的老房子已经几乎见不到了,大概也只能在浦口码头和公园附近还留有这些老房子。在我小时候经常光顾的、珍珠街西侧的“服装城”,如今包括其周围的房屋一起,都被拆掉了。车站名也从原来的“服装城站”改为“明发城市广场站”。但在公交车上偶尔还能听到有人对卖票的人说:“到服装城。”
到达码头外,终于见到了先我一步到达的朋友。她也跟我一样,虽生长在浦口,却从未来码头看过。我跟她一起,先到码头正对面的浦口火车站看了看。隔着一道铁门,瞧见了朱自清先生文章中的那个月台。两侧的月台中间相隔了有几十米,月台下便是铁路,在铁路中间有用以隔离的矮石坛,高度跟两侧的月台一致,石坛中种着梧桐树。




不能入内,甚是可惜,很想走到铁道中间去看看。
铁门旁是一栋民国风的办公楼样的建筑,民国时大概是办事处一类的吧。

顺带一提,浦口公园就在火车站和码头的东北面不远处,从阳沟街往东渡过一条河便是了。
与废弃的火车站不同,浦口码头直到现在还在营运着,票价跟公交车一样,只需两元。
船上开着空调,空调效果不错,进去后我和朋友都连连喊爽,心情也愉快了很多。

乘船渡江的大多是骑着车的人。过去或许还有不少行人靠乘船过江,但码头旁的地铁四号线开通后,大多数码头附近的居民都选择乘公交过江,码头渐渐变得更冷清了。
住在租住的公寓里,每晚都能听到码头的船开动时“呜呜”的鸣笛声,让人顿生惬意,像是船夫开船前的一声吆喝。这声音还能听多久呢,我有时会这样担心。



到达中山码头后,发现中山码头比浦口码头要干净崭新的多,大概有翻新过。从这对比中,我感受到了新与旧的冲击。浦口现在虽然大力建设新区,但码头及其附近还未拆迁动工,因此还是几十年前的样貌。而对岸的中山码头,早已建设为现代化的漂亮街区了。

我一面希望老旧的浦口可以变成南京的新中心,像上海的浦东新区那样。一面又不希望小时候的风景变得面目全非。在感叹浦口越来越现代和方便的同时,也随之而生一缕愁绪。
之前我一直在暗暗后悔没有用相机拍摄记录下建设新区前浦口的样貌,今日的码头之行,总算是稍稍弥补了这一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