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看哪些书比较适合?
大学是什么?很多人会把它跟“象牙塔”联系起来。对有些人来说,大学简直就是吃喝玩乐的天堂,但是当你玩了一段时间你就会慢慢感受到迷茫和颓废,大学四年总不能就这样玩过去吧?
你是咸鱼一般的度过大学生活,还是再次拼搏冲向新的高峰?答案自然是后者。
那么我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提醒你,希望你一定要读书。它们带给你的绝对不是几个简单的词语,几句精美的话,它或许会改变你当下的迷茫与无知,帮你走出阴暗,甚至还会影响你的未来。?
-01- 《江城》

读一个外国人写的中国纪实类书籍,最大的好处就是他能带你进入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中
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中国。你会发现,原来很多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
在外来文明看来是那么唐突。
这也就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渊源流传的原因。
-02- 《看见》

整体书一字一字看过去,当合上最后一页时,还舍不得结束。
这就应该是《看见》给我们每一个读者的震撼和共鸣吧。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
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
相信《看见》给我们的启示不止是生活和工作态度,不止是与人沟通,不止是看问题的方法吧。
-03- 《人格心理学》

这本人格心理学也是国外的教材,比较权威。
我觉得每个对“人格”是什么的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
读完之后,自己的心理类型、别人的心理类型,大概都能有所分析以后遇到什么困境
也知道怎么排解,不会生搬硬套地把别人的经验套在自己的头上。
也不会迷信什么星座之类的不科学的分析。
-04- 《社会学》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更何况四年过后还是要步入社会。
所以,自然要读一读社会学。你别看它好像很厚,但其实读起来还是很轻松的。
安东尼·吉登斯是国际知名的社会学家,影响世界历史的人,
他关于“现代性”的相关研究,乃是学界公认的权威著作。
它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改变了英美当下的很多制度设计。
读这本书,也算是见识一下活着的大师对社会学、社会的思考,十分难得。
-05- 《金钱不能买什么》

主要从道德的角度,和市场思维来了一次正面碰撞,告诉我们其实有很多领域是不适合市场思维入侵的。
读社会学的一个好处就是,以后我们在面对一个社会事件的时候懂得从不同的出发点看待一个问题。
之前我在看到一些热点新闻的时候,只能应激反应式地做出一些回应。
但现在,我开始懂得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分析一件事这让我变得更加客观,不免受到人的应激反应的影响。
-06- 《批判性思维》

这本书多多少少有点学院派了,但确实能让我们知道,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多重要。
在这个自媒体遍地的时代,人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很多大V也开始利用自己的知名度赚钱,他们发出的声音也变得不再中立,客观。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思维,告诉我们,面对信息洪流,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而不被大环境左右。这本书不是一本睡前翻两页就能读懂的书
但大学四年,总应该啃两本难啃的书的,不然怎么对得起这四年时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