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武:一个非卓越演员可达到的成功高度
这几天集中看了一些金城武的电影、早期综艺、宣传电影时的采访以及评论的贴子,对这位传说了几十年的颜神可以说是越来越喜欢,脑中一直萦绕着一些片段式的想法,所以想对这些碎碎念进行一下整理与记录。
谈金城武首先无法避开的是他的颜值,相信所有武的粉丝最开始都是被他的外形所吸引。神颜、亚洲第一帅等词多年来不断的用大写加粗的方式来形容他的外形。迷妹们的表白请看这里 如何评价金城武的长相?知乎 俊朗的面部轮廓和高拔协调的身形比例,迷人又带有纯真的笑容(这个笑容到了40多岁,还是没有变,杀伤力满级),闪亮的眼睛和深情忧郁的眼神,任何一样足以电到观众,而他集齐了3样。25岁以后才get到他的颜,年少时期更容易被古天乐、吴彦祖、林志颖吸引(暴露年龄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能get man,sexy, 眼神这些因素。
看到有评价说,金城武都到了40多岁了,还只能本色出演。虽然称不上卓越的演员,说是完全本色出演就过了。个人认为他具有很好的镜头表现力,但是台词能力不是很好(这里指华语台词),口音具有台湾腔。这个问题在台词比较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来,例子是《赤壁》中孔明游说孙权那场戏,有大量的台词,说辞没有感染力,让人感觉这个孔明真诚有余,睿智不足,看到我略微泛起了尴尬症。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台词少的角色代入感比台词多的好太多了。例如王家卫的电影,台词少,独白多,镜头感强。《不夜城》里面大量台词用的日语,所以也呈现出很好的效果。再一个例子是《武侠》,改用了方言,效果很好。
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达到卓越的天赋,更多演员到了40岁连本色出演的机会都没有了。2004年的《十面埋伏》,2005年《如果,爱》,2006《伤城》,2007年《投名状》,2008、2009《赤壁》上下,2011《武侠》,2014、2015《太平轮》上下,与大导演多次合作,迷妹多,抗票房,一定程度上加持日本票房是一部分原因,演技上没有拖电影的后护腿,也是能有第二次合作的关键。非科班出生的他也有不断尝试突破自己,比如《投名状》中的姜午阳,《武侠》中的徐百九(当然这些进步也少不了好导演成分)。他在挑选角色上非常慎重,不会冒进的去接一些颠覆性的角色。近年的作品往往是一年一部,甚至几年一部。他说曾经也会同时接几部戏,到后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所以减少了接片,尽力把接了的角色演好。也许大部分的我们也是那个普通的“笨孩子”,对从事的工作不是最有天赋的那一个。但请像阿武一样,如果没有办法同时做好几件事,那就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稳中求进,长期积累,即使无法达到顶尖,也能够跻身中上。
最后再推一下《不夜城》,抛开阿武的颜,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势均力敌的男女主角,大师黄岳泰的摄影,电影节奏、故事完整度、人物饱满度均到了优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