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第二日-馍都过早
西安被称为馍都自有他的道理,在这里,蔚为大观的馍吃出了新的境界--泡馍、夹馍、小炒馍……所有你能想到的或者想不到的关于馍的吃法,在这里都可以被找到。

早餐当然也离不开馍,除了早已名声在外的羊肉泡馍和腊汁肉夹馍外,最受本地老饕喜爱和推崇的莫过于腊牛肉夹馍。不同于西方思路的雪花牛肉,作为西安腊牛肉主材料秦川牛的脂肪都是清楚明确的,而且脂肪在制作时都会被踢出,深红色是一块好腊牛肉的标准色。深红浓香的腊牛肉配上刚出炉的馍,肉香麦香相互交织,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好的腊牛肉夹馍得有一个好搭档,比起寡淡的汤汤水水,西安人更钟情于一碗浓郁辛辣的胡辣汤。西安都是不同于河南的肉丁胡辣汤的(牛)肉丸胡辣汤。

看似简单的胡辣汤却十分考验厨师对火候的把握,时机决定了原料的口感。好的胡辣汤里,卷心菜、胡萝卜、土豆、豆角每一种蔬菜都是鲜甜软嫩,再配上紧实弹牙的牛肉丸和头花椒打底的汤底,一口鲜甜爽口。本地老饕吃的时候只用筷子,嘴抵在碗沿上,连汤带菜吸溜吸溜往嘴里拨。此时一定要配上一勺店家自制的油泼辣子,把浓香辛辣发挥到极致。

咬一口腊牛肉夹馍,吸溜一口胡辣汤,腊牛肉的肉香、馍的麦香、蔬菜的甜香和汤汁的爽口辛辣相互交织碰撞,带来味蕾的极致享受。

分割线----
(正经的文风可能不适合我)到西安的第一天折腾到一点多,又起了个大早,吃完就直奔酒店躺着看电影等着午饭了。下午约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要去的话一定提前一直约,不然约不到票)。


午饭直奔博物馆路上的惠记粉汤羊血。半路碰见两位本地人同去惠记,其中一位介绍说这是本地最好的粉丝羊血。
点羊血粉丝配一块馍,对面的大爷嘱咐我一定要配着大蒜一起吃,既可以去掉羊血的腥味又杀菌消毒。羊血鲜嫩,入口又有恰好的韧劲,粉丝微烂有嚼头,汤头清淡,添一勺油泼辣子啃着馍,吃完一头汗。


在博物馆逛了一下午,慢慢地知识快消化不良了。晚饭跟在西安培训的老同事约了老兰家的总店,试试他家的烧烤和涮肚。


点了烤肥瘦羊肉、烤筋、涮牛肚、酸梅汤、酸奶、粉蒸肉和麻酱凉皮。肥瘦羊肉表皮酥脆内里软嫩,烤筋焦香有嚼头。麻酱凉皮中规中矩,但是量非常大。粉蒸肉不是我的菜。酸梅汤是自己熬制的,味道酸甜爽口,有一点中药的味道。自制的酸奶也不错。涮肚是最出彩的,火候刚刚好,软烂不失嚼劲,用筷子撸下来拌着麻酱汁配着油泼辣子,再来三十串都不满足。
馍都一天下来,最大的感觉是菜都太硬了,全天血就没有离开胃,不停地在消化。今天到这,明天继续吃。
(另外还试了蜂蜜凉粽和喜茶,下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