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筆記3 Sugar和西國岩蜜
蔗糖起源於南亞地區。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18年遠征印度,也把蔗糖帶到波斯,並被波斯奉為貴族食品。隨著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入侵波斯,蔗糖便傳入了阿拉伯。直到十字軍東征時蔗糖纔傳入了歐洲。所以我推測歐洲各語言中的蔗糖發音,有可能來自波斯語。
網上一些資料解釋西國岩蜜(蔗糖),西國來自梵文 (शर्करा śárkarā )。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等都來自梵文。可是“西國”兩字跟梵文發音相差較大,根據粵語發音,我猜測西國(上古音)與波斯語 sekar 比較接近。今天剛好看到季羨林的《中國蔗糖史》,中國蔗糖最初於漢代從西域傳入中國。
有意思的是今天印地語和烏爾都語把蔗糖叫:cini(中國的意思)。唐太宗派人去摩揭陀(印度)學習造糖術(就是電影《功夫瑜伽》中提到的王玄策出使),並經過改良工藝得到更純的淺黃色砂糖。這種糖後來又出口到印度,cini(中國糖)由此而來,並沿用至今。

Jaggery (Gur) 印度古法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