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 | 是电影成就了演员,还是演员成全了电影?
演员的投入和付出,给了电影灵魂
在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竞赛入围影片中,不乏有职业演员参与的身影。究竟是电影成就了演员,还是演员成全了电影,这些职业演员在影片中的表现,又是如何影响了电影的影像呈现、塑造了故事的戏剧化效果?
《世外之子》:无声的言说

美国 / 中国 | 2019 | 彩色 | 91分钟 | 剧情 导演 | 王崑琳 制片 | 倪圣雄、黄侠 编剧 | 王崑琳、周灵聪 摄影 | 海利·桑德斯(Haley Saunders) 剪辑 | 金昱婷 美术 | 罗姬玲 音效 | 徐忱 音乐 | 赵恩光
影片一开始,即是农场少年挤牛奶的镜头,一遍又一遍握紧母牛乳房的手掌,也牢牢地握紧了这个母牛的命运。整部影片设定在远离大众视野的荒芜之地上,一个三口之家长年居住于此,过着日复一日农场劳作、极其简单的生活,每天所做之事不过工作、吃饭、洗漱更衣和睡觉。

三人的情感与语言皆被高度压抑与消弭,成长过程中的少年少女悄悄共享着那些琐碎的、片刻的亲密:搬运牛奶桶时的接力,传递牛奶碗的香甜,农场上播撒饲料、锄地耕田时的相视一笑,共枕同眠的安稳,和酒吧中二人依偎彼此的悠慢舞步、对视缠绵……关于人物角色的设定,导演最初的想法是讲一个简单的少年故事,静静地观察他产生性意识并成长的过程。围绕着少年,导演设计了两个人物,一个类似于父亲的男性——代表权威与压迫,一个类似于姐姐的少女——象征情感与情欲。
影片中,少年与少女二人无一句对白,所有的交流都依靠眼神表情与肢体动作,这对于演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谈到选择角色的经历,王崑琳导演直言她有幸在美国选角导演协会(CSA)官网上找到了在洛杉矶有15年选角经验的Jeremy Gordon,在几轮筛选和试镜之后,最终选择了影片中这三位职业演员。他们都是美国演员工会(SAG)的成员,都有着相当多的表演经历。

在开机前,导演与三位演员各自的沟通都比较顺利,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从一开始就与导演的设想非常契合。确定合作关系后,制片组织了一次剧本朗读会,剧组人员与演员坐在一起逐场戏分析每个角色的想法与感情,但有一场戏男女主演由于视角不同产生了矛盾。虽然担心两人是否能顺利一起拍摄,但导演觉得这反倒是件好事,因为这场戏本身就关于两个角色的思想矛盾和情感冲撞,演员各自的解读正如所设想的两个角色不同的心理。当时导演把两人分开,单独沟通并让他们顺着自己的理解去出演这场戏。
拍摄前期,导演让演员整天都待在故事场景中,以期演员能以更自然的方式“生活”在设定环境里。到拍摄时,导演让演员们尽量减少感情的流露并放缓肢体动作,来呈现人物和环境上的陌生感、虚构感,在人物行为的慢节奏里,让观众静静观察他们的世界、猜测他们压抑表象下的内心波澜。

不仅如此,男女主演的表演中也融入了各自的故事和情感:男主演在美国中部农场长大、热爱动物,是个纯素食主义者,在“少年”面对自己朝夕相伴的牛成为盘中的牛排时,他那种愤恨和反胃是真情流露;同时他也有一段难言的父子关系,拍戏时他一直在想自己的父亲,拍摄时强烈代入了这个角色,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而现实中的女主演也很刚强,自我保护意识极强。在一次拍摄外景时和男主演偶然发生动作冲突后,她谈起自己有过被男性欺凌的相关经历,所以特别能与这个角色感同身受,也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表演,展现出受到压迫的女性的真实情感和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正是这样的境遇与经历,和表达上的克制与收敛,使得男女主演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并与角色融为一体,成就了这部入围影片《世外之子》。

《第四面墙》:内心的坦白

中国 | 2019 | 彩色 | 91分钟 | 剧情 导演 | 张翀、张波 制片 | 禹芳 编剧 | 张翀、张波、齐皓 摄影 | 赵龙龙、Saba Mazloum 剪辑 | 韩啸凌 美术 | 卞斯桥 音效 | 陈晨 演员 | 刘陆、王紫逸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段跟拍女主人公纯熟的长镜头,琐碎繁杂的任务接踵而至,一系列的纯属老练的动作,让观众沉浸在她的鹿场生活中。正如导演对于故事角色的设定,这是一部以女性视角为出发点的电影,正因女性更为注重情感,所以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都被困于过往的情感中而无法自拔。刘陆亦然,在鹿场工作,肉体上远离尘世,但精神上饱受过去伤痛的折磨而无处可逃。如同生养她的老工业城市一样,有过曾经的辉煌和美好,但未来在哪里并不知晓。

直到大年三十晚上,马海的突然闯入打破了这表象的沉静。马海的梦境将刘陆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不同于他们的生活的平行世界。夜晚灯光昏黄,马海眉下隐没在阴影中的眼睛吸引着刘陆,似乎讲述着他们曾经一起经历过的过去。男女主演的表情神态精准地抓住了观众的信任,带领他们进入电影营造出的多个“现实世界”中。
在这些多维的世界中,每一个“刘陆”和“马海”都性格迥异,有着各自的特点。要想在一个电影中饰演多个角色并且让观众信服,需要很大的功力,演员王紫逸饰演两个“马海”、刘陆饰演三个以上的“刘陆”,两位都是出色而成熟的职业演员。

刘陆原是孟京辉工作室的演员,主演过多部知名话剧和音乐剧,丰富的舞台经验,使她能将大段戏剧对白念得一气呵成,后来她还出演过贾樟柯导演的《天注定》、《山河故人》等。王紫逸常年活跃在大银幕上,出演过王小帅导演的《日照重庆》、杨子导演的《喊山》等众多影片。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离不开故事与演员的相辅相成,谈到选角和沟通的过程,导演直言剧本创作之初就锁定了这两位演员:刘陆的真实生活感悟成为影片的许多灵感来源,而王紫逸的眼睛里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东西,难以言表却能赋予角色丰富的内涵。他们也参与了多次剧本会,每一次围读不仅在提升台词的表达,在更深层次地挖掘人物内心、寻找每一个行为的动机,而避开刻意的“演”。以至于杀青后,两位演员需要缓很久才能从角色走出来。

导演说:“这两个演员的付出和投入给了《第四面墙》灵魂。”他们带着观众去目睹一个背着伤痛的女人,如何真正面对生活,是否能够选择接受现实,就如影片一句台词:“记住光明、并坚信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