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是我目前为止最讨厌的男主没有之一。
“原来那些大名鼎鼎的情话都不是说给大名鼎鼎的直子的。”渡边是我目前为止最讨厌的男主没有之一。
他看上去很爱直子,但其实是拯救欲(为了证明自己),被需要感(直子把他当做生的希望来依赖),性欲(排遣空虚),对美的追求(直子的裸体和月光总是浮现在他心里),还有对木月的嫉妒(三人同行时他只能是观望的角色)融合的产物。如果不是直子,而是其他更美更需要他并且没有木月这样情史还不会总是丧的人呢?他怎么选择?
所以绿子出现了。绿子的天真活泼给他的内心注入了活力,比起直子的阴郁当然更轻松。但这是爱吗?他对绿子也不是爱,而是逃避直子所带来的压力(虽然他自己不会说而且认为是责任)。绿子不温柔,没有古典美,和渡边内心的理想型大相径庭。但绿子填补了直子不在身边无法陪伴他的空缺。绿子也满足了他的被需要感,绿子缺爱也很轻易地依赖渡边。
如果渡边爱直子,他不会一直接受绿子的靠近;如果他爱绿子,就不会一直是绿子主动,直接抛下她离开数月。
最后直子读了他的信知道了绿子的存在,觉得渡边有人陪伴,可以安心离开,所以自杀。渡边理所当然地走向了绿子。
渡边是个内心无比矛盾的人,他既想拯救直子,又想得到绿子的温暖。
面对矛盾和困惑,他只会选择逃避。他为了排遣自己的精神孤独(社会动乱,政治不稳和时代压抑以及日本的物哀文化根源)去找女人,睡了第一个女人之后就跑掉,无法填补就去找下一个。但和永泽的游戏人生不同,他要欺骗自己欺骗对方是出于爱。他没有得到爱的满足,于是得出结论,“直子从来没有爱过我”。可直子是个精神病人,她有多少精力来满足渡边的精神空缺?
三人的悲剧在于没有看清楚,外在局势看不清,自我内心也看不清,一切随感觉随感性情绪做决定(年轻人青春期典型特征)。而全书最清醒的人是玲子,所以最后能逃的出来,踏上开往新生活的火车。
假如渡边不是逃避,不是朝三暮四,不是对爱举棋不定,不是为了填补自我空缺,而是真实勇敢地去爱,像玲子的丈夫一样将直子破碎的心拼凑起来,是不是结局会有所改变?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渡边是个懦弱的人,也是个可怜人。他才是那个从没爱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