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耶克、马克思、达里奥到周金涛,没有预料不到的危机……
2017年,马克·哈特做空了7年之久、他认为将会贬值50%以上的人民币,居然出乎他意料地涨了。事后马克感慨,“这个世界变了”。
无独有偶,彼得·林奇在提出“鸡尾酒会定律”后,说过一句话:“我根本不相信谁能预测市场。”

从玛雅预言,到《推背图》,无论在哪个文明都少不了对未知的探索。从政的预测对了未来权力的中心,站到了正确的队伍;搞金融的预测对了,那就是战胜了市场。
1867年6月,曾国潘忧心忡忡的去找自己的幕僚赵烈文聊天,一路上想着北京传回来的消息。天子脚下,抢劫的抢劫,讨食的讨食,男男女女甚至衣不蔽体。越想眉头皱的越紧,一直走到赵烈文的门口才慢慢停下,明明还差两天就夏至了,却觉得这夏日的夜晚凉意逼人。
待二人见面,曾国潘把现在的局面完完整整的告诉了赵烈文。没想到赵烈文沉默了片刻,语出惊人:“不出50年,清朝必亡。”
听了赵烈文这句石破天惊的话,曾国潘眉头皱的更紧了。他一直觉得,清王朝怎么可能被完全推翻呢?当年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作为西晋的宗室,南迁政权建都建康,建立起了东晋,又苟延残喘了数百年。北宋灭亡的时候,也是康王赵构南迁到临安,重新建立了北宋,又是一百多年的王朝。
然而,44年后,清朝果然土崩瓦解,接踵而来的混乱局面,也为赵烈文所言中:“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
11年前,花旗和高盛喜气洋洋的提高次级抵押债券规模的时候,带着传奇色彩的“空头大师”,马克·哈特已经预见了美国次贷危机,做空美国房地产,豪赚6倍以上的收益;10年前又看到冰岛危机,又做空欧洲,赌对欧债危机,大赚几十亿美元。
所以,华尔街有那么一句名言,能够准确预测股市涨跌的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天才、一种人是疯子。今天,我想带你们看一看十大金融行业的疯子和天才们。
公众号内回复预言,获取下文中提到的预言之书。
“2015年出现生育率的转变”
◆
杜闻贞
◆
1985年,还是计划生育的时候,南大经济系主任杜闻贞已经在《人口纵横谈》的书中提及,老龄化问题要在2015年以后才会出现,我国在未来百年中合理的人口发展趋势应该是:
- 到2015年后,开始生育率的第二个转变,逐步过渡到生两个……
- 2015年10月,二孩全面放开……

不知是一语成谶,还是计划好的……
2008年金融危机
◆
雷伊·达里奥
◆
2007年12月,寒风凛冽。一位高瘦挺拔、眼神深邃的老伯见到了保尔森手下的一个工作人员,他语气严肃的告诉他,美国可能会面对一场严重的信贷危机。随后又走访了白宫,指出许多大型银行将处于破产边缘,并预见银行体系会录得天文数字的损失。但是,当时没有人真的把这位老人的话放在心上。
这位老人是雷伊·达里奥,桥水基金的创始人。2008年随着雷曼的倒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多数对冲基金经营惨淡,唯有桥水逆势获得了高达14%的正收益。自此,桥水开始为世人所熟知。

桥水的预测方法可以归为一句话,经济危机的本质是债务。桥水计算了当时的债务情形,据此预测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根据同样的方法,在2010年预测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桥水旗下有一支最大规模的纯粹阿尔法基金,在当年获得了高达45%的收益。
正是基于这些经验,达里奥2018年初版了一本新书《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穿越债务危机》),贯穿过去100年的金融史,剖析了金融危机的债务本质。
2014年牛市,2015年熊市
◆
任泽平
◆
2017年,恒大用1500万的高薪挖了方正证券的墙脚。挖的这个墙角就语出惊人的任泽平。

2014年5月,任泽平从体制内刚刚下海没多久,面多已经陷入长达7年之久的熊市,他在7月份提出“大牛市”,8月份喊出“5000点不是梦”,9月份撰文《对熊市的最后一战》。一年之后,上证指数真的站上了5178的新一轮牛市高点。
但,就在股市崩塌、股灾来临的前夜,任泽平又发出预警:我理性了,市场疯了……
这种预测实力,不拿高薪还真不科学。
1997年金融危机
◆
保罗·克鲁格曼
◆
就在2008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这一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保罗·克鲁格曼,一个研究经济地理的经济学家。不过,保罗真正成为焦点其实早在12年之前,源于他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测。

1996年,保罗·克鲁格曼出过一本名字是《流行的国际主义》的书,他说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会幻灭”。
1997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引爆了亚洲经济体的弱点,泥沙俱下。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无一幸免。
如今看来,当时亚洲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其脆弱的金融系统错配,危机的种子早已埋下,恰恰映正了克鲁格曼的浮沙之言。
互联网泡沫
◆
罗伯特·席勒
◆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暴还在继续,罗伯特·席勒教授就已经开始预估美国股市的泡沫。

席勒在《估值比率和股票市场长期前景》(Valuation Ratios and the Long-Run Stock Market Outlook)的论文中,对市盈率进行了周期调整,发现2000年的市盈率水平已经到了和1929年股灾相同的高位。
最后席勒教授认为美国股市已经整体高估,处于“非理性繁荣”。而在随后的2000年3月,他出版了著名《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一书。
在这本书出版之后的一个月,美国互联网泡沫崩溃,纳斯达克崩盘。
1987年股灾
◆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
◆
1929年的大萧条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热衷研究的对象。

1987年初,哈佛教授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在《大西洋月刊》上说,美国股市不太好,和1929年大萧条的时候差不多,算账的日子终于要到了。不仅如此,他还在文章中预言,1987年虽然会出现崩溃,但它造成的经济后果不像1929年那么严重。因为有了工会,银行保险,灵活的政府政策……
事实确实如此,刚刚上任两个月的格林斯潘在关键时刻大放水,稳定了市场的信心。短短3天后,股市就开始回升。在此之后,华尔街的牛市又持续了十多年。
世界货币
◆
经济学人
◆
《经济学人》的封面常常隐藏着极大的信息量。2017年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之后,他们就用八张塔罗牌隐喻特朗普的当选会严重影响世界秩序。
其实,经济学人这个“恶趣味”在1988年就有了。1988年1月,经济学人的封预示2018年将会出现世界货币。

这一期,“经济学人”的封面是共济会凤凰从燃烧的货币中站起,配上了副标题“getready for a world currency”(为世界货币做好准备),正中间是一枚2018年的硬币。
而2018年,我们迎来了区块链……
《货币的非国家化》
◆
哈耶克
◆
对数字货币的出现哈耶克也曾从制度和学术层面预测过。
哈耶克在他的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中系统论证了一个革命性建议: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币并展开自由竞争,通过竞争阶段将发现最稳定的货币程序。

虽然哈耶克的理论当时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认可,但是受限于技术,能够出现非国家化的货币却往后推了40多年。
2009年,比特币诞生,开启了去中心化货币的历史。
2015年股灾
◆
周金涛
◆
如果要说预言帝,肯定少不了“周期天王”尼古拉斯·金涛。
- 2007年,周金涛在《国际化博弈》的报告中说,接下来一年会出现中国经济拐点和全球经济的康波衰退。结果,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了。
- 2014年10月份,周金涛就在报告中预警,2015年二季度会发生二次冲击,二季度之后股市暴跌,人民币贬值。结果2015年6月份股市走上最高点5178.19点,随后四个月连续下跌到3000点,跌幅将近60%。
周金涛预测经济走势的理论依据只有一个:康波周期(点击可看)。无论是2008年次贷危机还是2015年的股市暴跌,都是康波周期的长期趋势所导致。只可惜,周金涛看破了这么多趋势,却看不破自己的命,他在《人生就是一场康波》的演讲过后没多久便因病去世,年仅44岁。
周金涛离世后,他的师兄房四海说,自己身边已经走了三个部下,现在又多了个师弟,常常半夜惊醒。总是觉得干这一行,干得好的,要么走得早,要么就是‘和尚命’。
“人生发财靠康波”,2019年究竟是不是一次财富洗牌的机会,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