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1概念课
今天上了康神的第一次课,从最基本的共鸣概念讲起,整体下来非常愉快,老师开放的教学思维让人非常信服。我觉得唱歌确实千变万化,保留一个开放的心态,会让所有事情都有趣起来。
主要需要记忆的概念有:胸腔共鸣,头部共鸣,混音唱法,弱混音,均衡混音,强混音,气泡音。
【胸腔共鸣】最普通的声音,四大特征:低厚实稳。
【头部共鸣】分为面罩共鸣和头顶共鸣。
【面罩共鸣】气息通过耳朵位置的地方水平出去的共鸣,类似民族唱法,高音没有封顶。颅骨结构决定了中西方人种共鸣效果的差异。东方人正三角形,西方人倒三角形,声音质感会有明显差异。
【头顶共鸣】学名是蝶窦共鸣,气息通过耳朵位置的地方垂直出去的共鸣,高音有限制。头顶共鸣和胸腔共鸣可以相互呼应,头顶共鸣出去的时候穴位处会震动。
【混音唱法】流行唱法都是混音唱法,要调动不同的共鸣。
【弱混音】头部共鸣多于胸腔共鸣为弱混音,案例:霍尊的《卷珠帘》。
【均衡混音】两种共鸣均衡的状态,没有绝对的比例,案例:林志炫、艾伦、李玉刚的《卷珠帘》。林志炫的唱法非常高难度。
【强混音】胸腔共鸣多于头部共鸣为强混音,老派流行歌手的唱法都有美声唱法的影子就是这个原因。案例:费玉清的《卷珠帘》。
【气泡音】嗓子的马杀鸡,如果能纯熟地混合到演唱中,能很好地保护嗓子。案例如林俊杰live版的《输了你赢了全世界又如何》,注意主歌每句的开头和u为元音的字,以及副歌每句的结尾,我一直以为这种唱法只是特色,原来是糅合了技巧和舒缓嗓子的做法。
从情绪分析的层面来看,霍尊的《卷珠帘》是以男性身份代入女性视角,去描述一个他者的故事;林志炫的是男性第一视角去描述自己的故事,中间梦到了妻子,整个演唱层次和细节很多,需要认真听;费玉清和霍尊的合唱版本是一阳一阴,导致费玉清唱出来很费劲,声音太实,不符合他习惯的唱法;艾伦和李玉刚的演唱性别有点错乱。以上分析都是老师带着我感受的,很多时候我只能朦朦胧胧知道,但并不能肯定。情感可以通过共鸣的切换、糅合来表达,对于三种不同位置的共鸣,我现在还不能直观地感受到,需要思考才能给出结论。
我选了张惠妹的《身后》作为练习曲目,主要是这首歌非常能打动我。这是一首描述生死界限的歌曲,我想念家里老人的时候就会唱起来。我觉得阿妹是用第一人称视角去沉浸在这首歌中的,失去至爱的哀伤和事后淡淡的怀念糅合得很好。相较之下自己录下来的版本,主歌受技巧不足限制,没办法表达情感,副歌又太过撕心裂肺,不够清醒。生死的概念对我来说,是已经清醒认识过的,是我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处理的命题,哀声不应该过多。
老师分析我的头顶共鸣是堵塞的,这影响了胸腔共鸣的发挥,导致声音不够入麦以及不清晰,杂音很多。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带着意识去听歌,分析歌手的演唱意图,并思考自己想通过《身后》这首歌想表达和诠释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