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房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房奴是当前中国比较流行的词汇,似乎与马克思主义有点风牛马不相及,马克思当年在著书立说的时候好像也没提到过房奴这个词语。 即使过去了几百年,就是在当年的欧美也没有像现在中国房价这样的夸张方法。 房奴,我们首先从字面上来看看。“奴”字,从女从又,女为形旁,又为音旁。在中国古代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处于从属的地位,如果在往前推,在从父系氏族开始之后,女性的地位是每况愈下。 后来,男主人死了还要陪葬,不仅是原配就是连丫环都不例外。 在奴隶社会,整个就是一个大规模的殉葬,我个人觉得那个才是真正奴的意思,没有人身自由,自己的命运掌控在别人的手中,自己仅仅是人生的一个工具,所以我觉得古罗马人说奴隶就是会说话的工具,一点都不假。 奴隶,没有自由,没有生产资料,所从事的劳动成果全部都交给了奴隶主。难道现在我们的房奴不真是这样的命运吗?我们每天都腾腾地从家里奔向工作单位,从上班一开始,就在老板的监督之下了开始了高度紧张的劳动。 当然说劳动还是个好词语,现在大批大批的人想劳动还没有地方劳动,你说这是怎样的一个世道? 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加班,拿的工资,也就是我们的劳动成果都交给了银行和开发商,结果自己辛辛苦苦了一辈子,还说不定倒欠开发商和银行的钱。 我们有自由吗?答曰没有,因为每天为了交房贷,必须要工作。我们有生产资料吗?答曰没有,现在能有生产资料的大概就只能算上农民伯伯,不过,过不了多久,农民伯伯都基本会被逼到城里去了,学术用语叫做“城市化”,多动听的一个字眼,我们都是城市里的人了,但回头一看,自己辛勤耕种的土地被人“出让”之后,自己竟然没有什么好处,即使有,钱还没捂热,通过别的渠道重新流入到别人的口袋。 城市里的人是没有生产资料的人,更没有生活资料的人,很简单,为了得到马克思所讲的基本生存条件,我们要住吧,那就买房子吧,那我们就把自己身上的所有都出卖了吧。 这时,人的不平等终于出现了,有人卖出了好的价钱,有人卖的价钱很低。 我们就这样进入了一个荒唐的怪圈,被人赶出自己的土地,被逼进了城里,被迫买了高额的房子,为了还甚至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债务,辛苦地劳作,劳作所得都奉献给了他人,当房子刚属于自己的时候,房子老了,又要拆迁了,于是又被人赶出了自己的房子,在获得了一定补偿之后,又得去买房子,环顾一看房子还在涨着,算了还是提前结束生命,结束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怪圈。 马克思在他自己的那个年代没有详细地分析房子对于城市化的效应及其带来的后果,但是马克思的一些思想还是值得我们在分析房奴产生时借鉴的。 当房奴诞生之后,他们失去了所有,甚至是负的(大部分是欠社会的)。 在宣扬自由主义社会的今天,我们不觉得其实一点自由都没有,无可奈何地生,也无可奈何地死,即使人生被人说成数十载,但从它的起点到终点,在人生走过历程中,真正有几个人活着是自由的。 夫妻做着同床异梦的生活,长辈与晚辈在教育与反教育中逐渐地同流合污,每个人在熟人与生人之间不断地改变着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面具不停地换着,当真正想按自己方式来生活时,上帝约着撒旦一同走进了你的身旁。 唯一能获得自由机会,也被剥夺了,怪不得宗教能如此地蛊惑人心,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够获得自由的也仅仅在宗教所说的来世了,可是来世就能真的实现自由了吗?谁也不知道。 甚至在当代连我们自由思考的能力都被强有力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控制而变得不在自我。 有时我在我这样地仇恨美国和日本是我自己本能情感的表达,还是国家思想教育的结果。 其实回到最现实的社会中,我们真的一无所有,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不正是我们吗?我们有时一如托马斯莫尔在批判圈地运动时的农民,失去了所有,只能到城市中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也是马克思所分析的剩余价值的来源。 在这里我们仍然要佩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让我们真正认清了“房奴”是怎样诞生的。 虽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并没有明确地分析来源,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得出信息。 相信很多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对马克思提出的“异化”词语肯定非常熟悉,简单一点说,所谓“异化”就是指人成为非人的过程,原来是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人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机器所屈服,而不是人类自己操控机器,人的劳动过程不在是自由独立的,而是成为了劳动的奴隶。 特别是在没有生产资料情况下,只能出卖劳动力来获得工资,而资本家只提供出卖劳动力者恢复体力的基本生活资料,以及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位房奴每天的劳动都是为开发商和银行工作,本来买房子的目的是为享受生活,结果生活水准急剧下降,房子成了“主人”,而买房人却成了房子的奴隶,人成了非人,步入“异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