أبو السيد 矛盾小记
أبو السيد是埃及一家中上消费水平的阿拉伯餐厅,承袭奥斯曼时代的菜品特色,在开罗和亚历山大都有分店,来此店用餐的埃及人一定属于中上阶层。自从开始研究埃及的中产阶级,我看人自动开始从其衣着、气质、所用的手机等判断此人是否是个中产,想到陈老师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看到一个人,手插在兜里就开始描这人的像,同款get。
言归正传,那天饭吃的一般,反倒是隔我一桌的一对埃及夫妇让我有点错乱。男士是一副正常的世俗休闲打扮:条纹polo衫,中裤、阿迪达斯跑步鞋(由此可判断此人一定是upper-middle class,因为埃及的阿迪、耐克真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贵),他的妻子坐在对面:身着蒙面黑纱罩衫,只露出一双眼睛。面对这种打扮的穆斯林女性,我已经不足为奇了。我还记得三四年前去巴林,在多哈机场中转时第一次看见身穿一身黑色罩衫只露出眼睛的穆斯林女性和一身白袍、拖鞋踢踏的海湾阿拉伯男人时那种新奇、紧张、陌生和莫名害怕的感觉,现在走在路上看到已经可以坦然地无需多看一眼。其实心里不免有一份好奇,好奇这种只露眼睛的保守程度在她的思想、认知方面是如何体现的,这是丈夫的要求还是从父权?抑或是遵循自已内心的要求?如果这对夫妇他们对于自己宗教的保守程度不一,他们是向对方的长处补齐还是把握各自的尺度?抑或互相中和?何为长处?更保守是算长处还是更不保守算长处?
阿拉伯社会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个文化标签一贴,对于很多女人来说,阿拉伯男人基本就是从负分开始算了。那位条纹男士对于我而言却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这也是让我觉得矛盾和错乱的地方,他的妻子吃饭时将罩住眼睛以下部分的面纱取下,戴在头上,两边垂下来正好阻隔周围人的视线,如果上菜的服务员走近,她就用手从内侧拉起面纱遮住脸部,随后放下继续与丈夫共进晚餐。由于妻子不能随意的扭头取靠近餐桌边缘的沙拉,条纹男士会时不时的往自己妻子的盘子里添沙拉;服务员送来的易拉罐装的可乐,他打开可乐倒进加了冰块的杯中,放上吸管递给妻子;用餐结束后,妻子戴上了因为吃饭而摘下的手套,条纹男士牵着带着黑手套的妻子的手潇洒的享受的离开了,由于用餐时间差不多,我们和他们前后脚离开餐厅,我看着他妻子背着一个时髦的一点也不埃及的小包,是那种鲜艳的橘黄色,和那天晚上扎马雷克岛上的夕阳的颜色很像,和她丈夫条纹polo衫某一条纹色很像,和她那黑色的罩衫很不像。
我刻意避免用“贴心、温柔”来形容这位条纹男士,甚至是任何一个埃及男人,哪怕是我那完全americanize了的房东,因为“埃及男人”在我的头脑中就是固化了的大男子主义的唯我独尊的形象,就像纳吉布·马哈福兹三部曲中的那个天天去咖啡馆抽水烟喝酒撩骚玩女人、回家要求妻子遵守本份不得出门不可露脸的艾哈迈德还是穆罕默德。条纹男士对妻子的呵护与照顾的样子和妻子只露出一双眼睛的黑色罩衫真的很矛盾,说不出来是哪里错了,也许是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