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很准是你的天赋?想多了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款的,我很早就想买来着,天啊!”
上周,我一个朋友过生日,我送了她一条裙子。她收到后非常惊讶,据她说自己已经心仪很久,但是一直没出手,也没和任何人讲过,结果就在生日那天收到了意外之喜。
她很好奇我是怎样挑选的礼物,还夸我肯定做了不少功课。我开玩笑的说了句:可能是因为直觉吧!
没想到朋友竟然十分赞同,还和我分享了她之前一些直觉很准的的经历。

坦白说,之前我也一度非常相信直觉。女人嘛,第六感有时确实邪门儿。尤其是看到身边那些非常优秀的人,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比如:
- 写满数字的业绩报表,一眼就能发现错误;
- 精细复杂的策划方案,一眼就能判断可行性;
- 平淡无奇的时事新闻,一眼就能发现机会;
不用经过复杂的逻辑分析,凭借直觉就能马上给出正确答案。就像是带了作弊器去考试一样,看完题目直接填答案,没有演算过程。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曾经看过关于一个柳传志的专访,记者问到平时怎么做决策时,他给的答案是直觉。但是他坦言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自己的思维体系和经验达到一定高度后,直觉往往就是之前大量积累的结晶,可以代替你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材料或者报表,胸有成竹的拿给领导看,以为领导会夸你几句,结果领导迅速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或漏洞,让你回去重做。在失落之余,你可能也会惊讶,领导怎么会这么精明,我用那么多时间没看出来的问题,他上来就发现了。其实现在回头看,这背后就是思维体系和经验的“累计存量”拉开的差距。
所以,直觉并不是天赋,也不是女人特有的神秘第六感,而是后天的学习和进化的结果。

1
通过升级思维可以形成有效直觉吗?
思维决定出路,要说思维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们前几篇也专门写过关于思维的话题。具有完善的思维体系,是新时代的我们必须掌握的底层素养。很多同学确实也下了不少功夫,一出口就是:复利思维,长线思维,反脆落思维,边际效益,熵增,锚定等等。
那么这些思维模型是否会有助于我们提升商业直觉呢?
我有个朋友非常认可复利思维,他说在很多商业大佬身上也看到复利思维产生的深远影响。所以每每谈论到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时,他都会提到复利思维,很显然这个思维模型已经深入他的脑海。但是很有趣的是,他之前的一些习惯,比如频繁换工作,炒短线股票机会,健身只能坚持三天,这些一个都没有改变。
他说自己虽然知道自己原来那些行为和习惯,套用复利思维中都是错的。自己也努力去做了,但是他就是很难改变。所以,现在自己也有些彷徨。
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个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获取信息很容易,渠道多的是。这些信息充斥着你我的脑头脑和心智,一提到什么,好像都明白,但是这些始终没有演变成你的行为准则和指导意见,一直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
既然这些理论体系连自己都没消化过,那就更谈不上输出准确的直觉了。

2
直觉是如何产生和训练的?
实际上,我们刚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病因”,就是理论并没有成为自己实际做思考和行为的基准。那应该怎么去解决呢?很简单,就是多练呗。
其实,这一块学问还很大呢,安德斯·艾利克森在他的著作《刻意练习》中详细讲述了理论模型如何被逐渐内化的过程,他认为一般会分为五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想不到的阶段”
就是当你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需要用理论模型时你根本想不到。上面我那个朋友其实就是属于这个阶段,因为他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理论模型的影响,自己之前该怎么做还是照旧,理论模型没有对他产生任何改变。通常,这个阶段也是绝大多数人停留的阶段,但是别灰心,你需要持续提醒和强迫自己去运用,过程肯定是痛苦的,需要打破你之前既定思维模式,离开“舒适区”,但是为了蜕变这些都是值得的。
- 第二个阶段是“事后回忆的阶段”
也就是说你做事的时候还想不起来理论模型,但是事后有时间详细反思和总结时,你可以意识到不同场景对应着哪些理论模型。
比如,你买了一只股票,第二天突然因为消息因素暴跌了,这时恐惧和非理智因素占据了上风,你迅速就把股票卖掉了。但是第三天利空消息过去后,股票又涨回来了 ,这时你回想起自己之前学过的长线思维,反思自己之前的操作是不对的,不应该受短期因素的影响,下次争取可以在决策时就想到长线思维。
在这个阶段你应该每天晚上不断的反思白天自己做过的事情,运用理论模型检验正确与否,并且不断的在脑海中形成这种“理论模型-实际案例”链接,目的就是可以在未来实际操作中直接想到对应的思维模型。
- 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刚提到的“事中有启发”
实际生活中遇到一个事情中途会突然想到我们可以用哪个思维模型去解决这个问题。进入到这个阶段,已经是阶段性胜利的一步,因为它证明这些理论模型已经内化成你的一部分,虽然还谈不上熟练运用,但是至少已经改变了你过去的思维模式,在自己的意识和思维中换成了那些正确和成型的思维模型。
还拿刚才炒股的为例,你虽然知道长线思维的重要性,但是在交易过程中恐惧和短线思维仍然支配着你,事后又非常的后悔,就这样一次次的磨练,终于有一天你在交易时想起来长线思维,并且告诉自己不要短视,从而叫停了自己这次交易行为。这,就是自身的蜕变。
- 第四个阶段进化到“事前会想起”
在我们做这件事情之前,当我们准备用过去的习惯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突然提醒自己,我还学过一个更好的思维模型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我们在行为之前就学会去使用思维模型。
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其实就是“增强熟练度”的过程,当你持续运用各种思维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时,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反馈机制,这时思维模型已经完全成为你的工具。套用赵本山小品里的经典台词:都学会抢答了!
- 最后进入到的第五个阶段——直觉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其实已经在用思维模型了,已经自然而然的用新的思维模型去解决问题了,它已经成了我们的直觉。至此,你完成了把一个思维模型驯化成直觉的阶梯性过程。
虽然我们把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拆分成了五个阶段,并且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但是总体来说,很简单,就是重复再重复,直到量变到质变。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些例子就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只是我们没有去注意。就拿女生对感情的直觉来说,你以为真的是第六感的原因吗?
那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首先女生由于性别特质,天生确实是高敏感性的,也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高感知力——思维颗粒度密集。女生可以容易的发现很多细节的变化,尤其在自己关心的事物上。同时,对于感情,女生一旦投入又是非常专一和感性的,这就促成了她会利用自己高感知力的优势不断的去观察,理解,分析,反思在感情中发生的一切。
不仅仅是自己的感情中,还有其他姐妹和外人的感情案例都给她提供了刻意学习的机会。所以,本来就具有高感知力的女生,在不断的自己感情生活和外界案例的训练下,已经对感情中各种情况炉火纯青。
男朋友一个不寻常的动作,就可以让她通过直觉察觉到异常,并且联想到自己之前储备的案例去套用模型。
所以,说到这里,你还觉得女生对感情的直觉是天生的么?其实背后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只能说在感情这件事上,女生的练习过程并不太辛苦,因为自己相对擅长并且特别在意。
直觉就是足够多刻意练习产生的结果。

3
有什么办法激发和增强直觉?
我们刚才已经详细的介绍了有效直觉形成的全过程,五个步骤一个都少不了,因为这就是人学习任何新事物的自然规律。高考前少不了大量的题海战术,其实就是刻意练习的过程,等到考场看到题就能举一反三。
既然过程省不了,那我们的目标只能寄希望于如何缩短每个阶段的时间,让这个过程尽可能快一些。针对这一块,我提出两点建议:
01掌握足够多的思维模型
这是一切的基础,练习的目的是把模型变成自己的,但是前提是你学会足够多的正确思维方式,这也是我们之前写思维相关文章的原因,未来有机会还会分享,大家也可以从不同渠道去学习,类似的公开资料有很多。
02同一思维模型在不同的场景运用
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不同实际场景中去总结适用哪些理论模型,也就是“场景”找“模型”的过程。如果你对模型还不够熟悉,也在同步学习的情况下,这个过程会相对缓慢。而更有效的方式就是,你学会一个模型就在不同场景中去运用,看看哪个场景适合它,立刻开始刻意练习的过程,这样你在这个细分场景的直觉就会很快产生了。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的分享,现在我们回头去看,直觉其实并不神秘也不邪门儿,背后都是苦功夫。
© 本文版权归 Leave me alon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