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古典诗词中的中国意象与中国精神之“风花雪月”系列》
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风花雪月的意象在我们古典诗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这个系列的风花雪月并不是讲美丽的风景,也不是要讲浪漫的爱情。我们的风,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浩荡东风;我们的花,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怒放百花;我们的雪,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风雪;我们的月,是“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的思乡之月。这样的风花雪月里,有家有国,有悲壮,更有希望。
那本期我们首先和蒙曼教授来一起领略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朝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希望、开明、阔达之风。中国诗词一个核心的追求就是美。比如,音韵美、颜色美、意象美、意境美,及至道德美、情操美。美在人间的载体就是美人,在自然界的载体就是百花。
花 从《诗经》时代起,“花”就是中国诗歌里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比如,我们熟悉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梅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是兰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菊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桃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荷花。当然还有牡丹,“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这是大国牡丹。 每一种花都有一种芳华,也都代表着一种中国情怀。但是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花,而是春天里怒放的万紫千红。 我们给大家讲的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春日》。
雪
雪是冬天的灵魂,所以涉及到冬天的诗往往会有雪这个意象。不同诗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心境之下会赋予雪完全不同的意义。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今天分享的不是边塞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瑰丽之诗,也不是独钓寒江雪的清冷之雪,而是出自于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愤·其一》的雄壮悲愤之雪。
月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几乎最常见的一个意象。为什么常见?我感觉可能有这么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月亮是夜晚最亮的天体。所以呢,人们世世代代仰望它,也对它充满好奇。最经典的表述比方说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一个理由。 还有一个理由,月亮是周期性的圆而复缺,缺而复圆。这就不禁会让人联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更加渴盼团圆。但最经典的表述,比方说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对吧? 那其实还有第三个理由:就是月亮的清辉是洒遍世界的,你所在的地方和你牵挂的地方,你本人和你思念的人,是共享同一轮明月的。这个最经典的表述是谁的呢?是张九龄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其实张九龄写月亮,不仅仅有这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首诗叫做《望月怀远》。还有一首诗叫作《西江夜行》写得也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