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日记|活在当下,没有时间去想乱七八糟的事儿
万物都有存在的意义。
先前组装小茶几、小床头柜和小桌子,扭螺丝的时候是想把小桌子退了的,可因为懒加上小桌子最好组装,最终留着它放在床边随意放了点东西。
而现在,一边泡着脚一边敲打一个月没有摸过的电脑,除了担心桌子塌,余下就只有发现桌子存在意义的惊喜了。坦白说,这比低头捧着手机玩舒服得多。
言归正传,这个周末过得极其充实,充实到不太想上班,想继续这样下去。
这两天醒得挺早,培养了一周的早起习惯,拦住了回笼觉的捣乱,只是没有晨跑计划,躺在床上无所事事。

[成年人的快乐很简单]
周六一大早刷完了《向往的生活》大结局,并准时在九点半出门办卡、换书。
目前也没有想明白看起来智商并不低下的我,会在没有收到银行通知时自发跑去网点“碰运气”,显然老天并不眷顾没有做好准备的人,只能背着四本厚书一壶水继续赶往图书馆,公交转自行车,再坐BRT转APM线,难能有幸在36度高温下将广州的交通工具都体验了一遍,就不分享感觉了,还没到馆就决定将换书时间改为周五下班后。
选书的过程并不顺利,穿梭在层层书架间,小小懊恼一下自己的无知,想在大海里快速地挑一朵最美的浪花无异于痴人说梦,喜欢的太多,无从选择,最终只能看眼缘。
下午到家差不多两点,做饭、午休,六点准时出门骑着自行车探索周边。下过雨的傍晚,空气带了点湿度,有风,人少,一路前行十分顺畅。两公里后,意外发现前头等了一座大型商场,这让误以为生活在村里的人很是惊喜,每层都转了一圈,记了几家喜欢吃的餐厅,还有电影院和“言几又”,没有特别想看的电影,只在书店里驻足了片刻就出来了。

进去时披着夕阳的余晖,拿了一杯饮料推门而出,热气袭来,喧闹更重,霓虹交错着换了装,商场在门口搭了台子,一群年轻男女踩着音乐舞动,成年人聚集在舞台四周,小孩则在门口的喷水区戏水。
毫不犹豫地走向了孩童区,看一群小不点儿和水柱耍。站在动感音乐与欢快笑语的交界区,环顾了四周成群结伴的人,被冷饮抚慰过的心突然失去了温度,坦白说,那时真的有“周围的热闹不属于我”这样会让人孤单的感受。持续了十来秒,我走进了水中。
从这一头,到另一头,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却又用力淌水而行。小孩们从我身边跑过,笑声掉落,和水一同沾湿了裤脚。没有皮孩子泼我水,我却有踩住水柱控制方向喷小孩的冲动,只是看了一眼周边的家长,意思性地拦了一下,就沉浸在自己隐秘却克制不住的快乐里。
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一来一回里体验到的快乐。特别简单,可又特别难得。

[想做麦当劳女孩]
周日则一连看了三部电影,一次性过了把瘾,时间将将过了十一点,才爬起来买菜做饭。
《我们假期做了什么》+《爷们儿些》+《妈妈咪呀》,这个组合明显透露了出根据眼缘选的随意。想起从前一个很好的同事告诉我,不要一直看沉重或者会引起情绪的电影,但也不要一直看无厘头的喜剧,深度与松弛是可以交换着来的。
但即便在看完第一部“生日会上的死亡”后换了风格,内心里的忧虑还是被唤醒,午睡做梦,梦里家中长辈忘记了我,而我只能不知所措。

梦醒后,关乎衰老,还有不能启齿的那个词,实在不敢想太多,索性出了门,去了三个月前就想进的麦当劳,点了份套餐,选了个偏僻的角落坐了一个半小时。
一直都想做个麦当劳女孩,在没事可做的时候,带一本书过来,点杯饮料一坐就是半天,不用担心温饱,心情够好,不怕无聊,看着麦当劳里来来去去形形色色的人,完全可以消磨一天。
更重要的是,里边空调很足,还可以续杯,完美。
这个周末,总体而言,十分充实,没有时间去想其他乱七八糟的事。
活在当下的感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