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郎配
1947年10月7日晚,季羡林写完了《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①。他认为“在中国书里,我到现在还没找到类似的故事。在民间流行的这样的故事是从外国传进来的。我们离开中国,到世界文学里一看,就可以发现许多类似的故事。时代不同,地方不同;但故事却几乎完全一样,简直可以自成一个类型。我们现在选出几个重要的来讨论。”② 所以,季羡林一口气举了六个例子。前四个来自印度,后两个分别来自希腊和法国。 来自印度的第一个例子出自《五卷书》③,大意如下:
洗衣匠叔陀钵吒的驴缺少食物,瘦弱不堪。某日,叔陀钵吒在树林里游荡,偶然发现一头死老虎。于是,他剥了虎皮,蒙在驴身上,让它到大麦地觅食。看地的人以为吃大麦的是真虎,不敢驱赶。后来,远处传来母驴的叫声,大麦地里的驴也鸣以相应。这一叫就露了馅儿。看庄稼的人立马杀死了这只假老虎。
来自印度的第二个例子出自《嘉言集》④,大意如下:
洗衣人羯不罗毗腊萨的驴不堪重负,生命垂危。于是,洗衣人给它蒙了一层虎皮,让它到庄稼地觅食。地主以为真老虎在吃庄稼,吓得拔腿就跑。某日,看庄稼的人穿上灰衣服,隐藏在地边。没想到驴的视力好,隔着好远的距离都能看出地边有某种生物。不过,它误以那个灰色生物是母驴。于是,那头驴跑向了看庄稼的人,还边跑边叫。这一叫就露了馅儿。看庄稼的人立马杀死了这只假老虎。
来自印度的第三个例子出自《故事海》⑤,大意如下:
洗衣人给自家的瘦驴蒙上了豹皮,让它到邻居的地里觅食。人们以为有只真豹子在吃庄稼,不敢惹。某日,穿毛毡的农人也以为地里真有只豹子,于是弯腰爬着走。他这姿势把驴给迷惑住了,让驴以为有个同类路过呢。所以,驴就大着胆子叫了几声,抒发饱餐一顿的喜悦心情。这一叫就露了馅儿。农人立马杀死了这只假豹子。
来自印度的第四个例子出自《本生经•狮皮本生》⑥,大意如下:
某个商人喜欢用驴驮东西,到哪儿都一样。某日,他给驴蒙上了狮皮,让它到麦地觅食。看守人以为真有只狮子在地里,不敢靠近。于是,他回家通知了全村的人。大家各带武器,一起到了地里,气势汹汹。阵仗之大,把那只驴给吓得大叫。这一叫就露了馅儿。全村人合力杀死驴,打断骨头,取走了狮皮。
来自希腊的例子出自《伊索寓言》⑦,大意如下:
驴蒙狮皮出游,群兽咸摄。驴乐甚,嗣遇一狐,讥之曰:使吾未闻君鸣,吾亦几摄矣。⑧ 来自法国的例子出自《拉封丹寓言•驴蒙狮皮》⑧,大意如下:
蒙了狮皮的驴引得世界震动,恐慌处处。可是,它的耳朵露了出来,泄露了它的欺骗和错误。
印度的四个例子可以归结为:蒙皮驴吃庄稼,不小心叫了起来,遭人识破真身,最终命丧庄稼地。
希腊的例子可以归结为:蒙皮驴不小心叫了起来,遭狐狸识破真身。
法国的例子可归结为:蒙皮驴不小心露出耳朵,遭人识破真身。
所以,季羡林的这六个例子确实“自成一个类型”。然而,它们和《黔之驴》并不是一个类型。《黔之驴》的大意如下:
黔之驴是当地的新物种,把老虎都吓到了,驴鸣则虎遁。时间一久,老虎习惯了驴鸣,不再害怕,甚至上前撞它。驴气得踢老虎,老虎却无所畏惧,以为驴就这点本事了。于是,老虎咬断了驴的喉咙,吃了驴肉就走。
这个故事本身可以归结为:黔之驴是当地的新物种,受到老虎的试探与骚扰,不得以而反击,结果技不如虎,最终命丧虎口。
那么,《黔之驴》和季羡林的六个例子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驴蒙了皮?没有。驴吃了庄稼?没有。驴叫了起来,真身败露?驴确实叫了,却没有露真身,因为它事先并没有扮作其他动物。驴露出了耳朵?没有。驴吓跑了某种生物?驴确实吓跑了虎,可是并不是扮成别的动物吓跑老虎。所以,《黔之驴》和季羡林的六个例子根本没有相似之处,它们并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故事。既然如此,《黔之驴》和季羡林举的例子就没有关系,《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名不副实。
奇怪的是,季羡林在文末写道:“我们现在再回头看我在篇首所抄的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的故事,虽然那条到了贵州的长耳公没有蒙上虎皮,但我却不相信它与这故事没有关系。据我看,它只是这个流行世界成了一个类型的故事的另一个演变的方式。驴照旧是主角,老虎在这里并没有把皮剥下来给驴披在身上,它自己却活生生地出现在这故事里。驴的鸣声没有泄露秘密,却把老虎吓跑了。最后,秘密终于因了一蹄泄露了,吃掉驴的就是这老虎。”⑨ 季羡林显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为啥还说“但我却不相信它与这故事没有关系”?有关系就要证明。季羡林虽然举了六个例子,却没有证明这种关系。既然没有证明,为啥还要写这篇文章,并冠之以《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我没想清楚其中的逻辑。 季羡林在文末还说:“柳宗元或者在什么书里看到这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无论如何,这故事不是他自己创造的。”⑩ 我估计陈允吉和季羡林的想法差不多,因为他认为《黔之驴》源自《佛说群牛譬经》。⑪
2009年7月22日,陈允吉写下了《柳宗元寓言的佛经影响及<黔之驴>的故事渊源和由来》。这篇文章所说的“由来”就是《佛说群牛譬经》。
譬如群牛,志性调良,所至到处,择软草食,饮清凉水。时有一驴,便作是念:此诸群牛,志性调良,所至到处,择软草食,饮清凉水。我今亦可效彼,择软草食,饮清凉水。时彼驴,入群牛中,前脚跑土,触娆彼群牛。亦效群牛鸣吼,然不能改其声:“我亦是牛,我亦是牛!“ 然彼群牛,以角觝杀,而舍之去。
这个故事可以归结为: 驴扮牛跑土,以脚触牛,效牛鸣,而不改其声,终遭牛杀。其中哪一点和《黔之驴》相像呢?一点都没有。
所以,我认为季羡林和陈允吉都在搞拉郎配,强行把不相干的故事凑在一起。
当然,我自己也没发现《黔之驴》的故事来源。我只是找到了一个小故事,大意如下:
巨灵之战开始之后,酒神和火神都骑着驴子来到了战场。他们离巨灵的位置不远,驴子都被吓着了,以至于放声大叫。驴鸣本来很常见,可巨灵从未听过,也就吓得匆忙逃跑。
原文: "According to Eratosthenes [Greek writer C3rd B.C.], another story is told about the Asses. After Jupiter [Zeus] had declared war on the Gigantes, he summoned all the gods to combat them, and Father Liber [Dionysos], Vulcanus [Hephaistos], the Satyri, and the Sileni came riding on asses. Since they were not far from the enemy, the asses were terrified, and individually let out a braying such as the Gigantes had never heard. At the noise the enemy took hastily to flight, and thus were defeated⑫.
参考资料:
① 《季羡林全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P47。
② 《季羡林全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P42。
③ 《季羡林全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P42
④ 《季羡林全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P43
⑤ 《季羡林全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P43
⑥ 《季羡林全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P44~P45
⑦ 《季羡林全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P45
⑧ 《季羡林全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P46
⑨ 《季羡林全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P46~P47
⑩ 《季羡林全集•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P47
⑪ 《佛经文学研究论集续编•柳宗元寓言的佛经影响及<黔之驴>的故事渊源和由来》P305~P313
⑫ Pseudo-Hyginus, Astronomica 2. 23 (trans. Grant) https://www.theoi.com/Olympios/DionysosMyths2.html#Gigantes
dotchi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卖菜回来吃掉你 (2人喜欢)
- 清晨絮语 (4人喜欢)
- 读《中国神怪大辞典》第三版(2) (1人喜欢)
- 读《中国神怪大辞典》第三版 (10人喜欢)
- 胆小莫当官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