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周迅
周迅对我来说一直是个很特别的存在,这么多年没有特意关注,但又好像一直都在。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那会儿特别流行明星画报,我买的第一张就是周迅。她穿着白衣服,手搭在头顶的帽子上,露出甜甜的笑容。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看了她就会爱上她。

最近读了《周迅·自在人间》,里面主要是周迅幕后的一些照片和师友们眼中的周迅,让我大饱眼福,看到了私下周迅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和那些我爱的作品台前幕后的故事,最后我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好像还是那个简单,单纯的“小女孩”周迅。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郝蕾眼中的周迅:很羡慕她,她也许从来都不是自己,而是任何一个她饰演的角色,她的自由是借周迅这个名字自由行走在这个世界的吧?
这句话一下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一直以来人们称赞周迅演技,爱她清澈灵动的眼睛。她像水,像空气,明明长着一副小女孩似的样子,却可以成为她饰演的任何一个角色。摄影师斯特凡说过周迅是没有明确地域属性的那种人。她可以是南方人,也可以是北方人,甚至巴黎,甚至伦敦。
最开始对周迅的印象,是《大明宫词》里那个鬼灵精怪,不谙世事的小太平,是《像雾像风又像雨》那个天真烂漫,追求自由的富家小姐杜心雨,也是《橘子红了》里面那个委曲求全,顺从命运的秀禾,《如果·爱》里狠心决绝,坚持追梦的孙纳。

在周迅众多作品中,我印象最深也最最喜欢的是《李米的猜想》,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周迅在里面饰演的是一名大大咧咧的出租车司机李米,脸上密密麻麻的小雀斑,嘴上叼着烟,看着有些粗糙还有点憔悴,坐在驾驶座上向后座的乘客背诵她那个消失四年,不见人影的混蛋男朋友寄来的54封信的内容,也不管别人感不感兴趣,有没有在听,只是自顾自的发泄。那个样子既让人心疼又让人佩服,心疼她的单薄和无助,佩服她有一股来自骨子里的潇洒气质。

其中有一段,我看一次哭一次,邓超饰演的消失的男朋友方文,突然回来了,只不过这次他有了个全新的身份马冰,还有了新的女朋友。他们似乎并不认识李米,别人也都认为是李米认错了人,但是李米就是不死心啊,一直跟在两个人的后面,他们怎么撵她都不走。最后李米实在没办法绷不住了,开始哭,一句一句背诵她收到的信中的句子,企图想要唤醒什么。可是这时候马冰说出的话让她彻底崩溃了,他说:“是的,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个男人,可是我现在爱上别人了,不想和你在一起了。能不跟着我了么。”李米这个时候有点愣住了,忍着哭腔说:“如果是我认错了,那我跟你说声对不起”,然后转身哭着就跑远了。那一刻我的心疼的不行,好像苦苦守护了四年的那一点点黑暗中的光亮,在那一刻熄灭了,什么都没了。

《如懿传》刚播出那会儿,周迅遭到全网槽,槽点就是四十多岁的周迅演了十几岁的青樱格格,“周迅老了”“周迅脸太僵了吧”“周迅声音太难听了,一点儿没有少女感”的声音不绝而耳。可是有谁不会老呢,尽管没有了十几岁少女的面容,可谁又能不被青樱那种怯生生单纯可爱的样子打动呢。

周迅从小爱唱歌,小时候梦想是“当一个录磁带的”,未成名之前她在北京有过一段酒吧驻唱的经历,后来也出过两张专辑,分别是《夏天》和《偶遇》;之前的专业是舞蹈,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的邮电艺术团,但为了和当时的男朋友在一起,放弃了“铁饭碗”,去做了“北漂”;后来也爱上过摄影,尤其爱拍静物。
她有很多的爱好,她说这些她只是觉得好玩儿才做的,自己并没有觉得有多喜欢。只有演戏是例外。
周迅非科班出身,演戏不靠技巧,全靠自己感受,大家都说她是天赋型演员,为演戏而生,是老天赏饭吃。确实,她似乎对节奏、形体和语言表达有天生的觉知。通俗点说就是有灵气,这是跟她合作过的导演对她最多的评价。《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的导演戴思杰说过:“她不需要演,她站在那里,很多戏就会有。”

周迅演戏和很多人不同,有人演戏是用脑子演,有人用身体演,而周迅是用五脏六腑演。她必须要彻底的相信,感受到这个角色的真情实感,她才可以演,她不停的把自己撕碎,然后缝合,所以常常人戏不分,她说她最害怕的就是剧组杀青,最自在的时光就是在剧组里。

其实现实生活中,周迅是有点结巴的,你看她的一些采访就可以知道,但一到拍戏说台词的时候,她说话就很溜,这一点真的挺神奇的。
李少红形容周迅,“她是靠演戏和恋爱去认识世界的。”这些年,周迅也经历了好几段恋情,她爱帅哥,更爱才子。她爱过的人好像都有一种文艺气质,她爱的热烈,纯粹,毫不隐藏,不顾一切。即使受伤又怎样,爱了就是爱了,不爱就是不爱,不伪装,不做作。就连她的朋友,王菲,刘若英,桂纶镁,范晓萱,无一例外,都是那种可以为爱燃烧的人。

前几天,看《圆桌派》,主持人窦文涛问周迅,为什么这么多年她都没怎么变过,还是保持着同样的真实,坦率和简单,周迅说是因为身边的人把她保护的很好,她很幸运。
而我想说,这个世界上有周迅,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