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宫词中的五代十国
“寝殿门前晓色开,红泥药树间花栽。君王未起翠帘卷,又发宫人上直来。 ”宫门紧闭,朦胧天色,晓月沉沉,虫鸟无声,湿红泥土,株株药树,间有鲜花,君王未起,宫人已经开始换班。寥寥数语,把清晨蜀宫的生活刻画了出来。为什么种药树呢?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年光走车毂,人事转萍根。犹有宫梁燕,衔泥入水门。”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写的《摩诃池》,描述的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及其皇后花蕊夫人的住所——宣华苑之景。
对于皇家禁苑,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好奇的目光向其窥视,多无疾而终。宫廷外臣、多才诗人多无缘进入,因此真正的内廷生活,我们都只能臆测。好在花蕊夫人留下了数百首宫词——难得的一手资料供我们品读,相隔千年,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领略花蕊夫人及前蜀后宫的前世今生。

宫词
宫词,顾名思义,即描述宫中之事的词。《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中提到:“宫词,先秦《诗》三百,《关雎》《鹊巢》为始;两汉乐府歌渐兴;唐时最盛,多是五言、七言声歌,短则四句,长则联章。”这是宫词的形式,接着我们来说宫词的内容。前文提到,宫廷外臣、多才诗人多无缘进入后宫禁苑,因此他们写的宫词难免有失偏颇。
顾况的《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白居易的《宫词》“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无一例外地都在描述宫中妃嫔的哀怨、凄苦、求而不得。就像现在大多数宫廷剧,一提起后宫就是尔虞我诈、相互争宠。但真实的历史上是这样的吗?并不尽然,花蕊夫人以宫廷女性的视角写的百首宫词,并没有被此局限。她写宫人日常、写闲情逸趣、写花果栽植,从小处着眼,细致刻画,将真实的宫廷生活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分为宫阙楼台、绣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饮行乐、应时饮馔、四时嘉节、闲情逸趣、骑马射猎、歌台舞榭、谪仙冠裳、宫人日常十二卷,为我国的诗词文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花蕊夫人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的有三人:一是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后来的翊圣皇太妃;一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慧妃,孟昶降宋后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后被赵光义射杀;一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
经过《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作者苏泓月对古代典籍、考古文献、学术专著、期刊论文等多方考证,确定宣华录中的宫词作者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皇后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因“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而得名,可见她的容貌艳丽,倾国倾城。花蕊夫人姓徐,和她妹妹一同成为王建的妃子。她们均有诗才,花容月貌,很受王建的宠爱。之后大徐妃生下了儿子王衍,立为皇太子。王建去世后,王衍继承王位。王衍对国事没什么天赋,对吃喝玩乐倒是十分在行,经常陪着大小徐妃游览名山大川,有这样一则故事足可以看出王衍的荒淫无度:
传闻当他陪母亲和阿姨游青城山时,命宫女衣着都画云霞,又令宫女穿着宽松的道袍,簪莲花冠,浓装艳抹,叫做“醉妆”,他自己跟随在后,夹着檀板哼哼唱唱:
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
对国事的荒废态度,身为皇太后、皇太妃的大小徐妃并没有进行劝阻,反而结交宦官卖官鬻爵,把国家搞得更是乌烟瘴气,后唐庄宗乘机灭掉前蜀。由此可见,这位花蕊夫人并不值得称赞,按下这一块不表,单就诗词方面的造诣,花蕊夫人是值得肯定的。
宣华录
在宣华苑中,一草一木皆可入画。人物、宴饮、亭台、楼阁、花果、四时……日常之景能被细致描绘,自成乐趣。花蕊夫人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在四面宫墙的单调中,描绘出远广于尺寸的开阔。进入宣华录的世界,我们去领悟前蜀的真实山水。
“寝殿门前晓色开,红泥药树间花栽。君王未起翠帘卷,又发宫人上直来。 ”宫门紧闭,朦胧天色,晓月沉沉,虫鸟无声,湿红泥土,株株药树,间有鲜花,君王未起,宫人已经开始换班。寥寥数语,把清晨蜀宫的生活刻画了出来。为什么种药树呢?据记载“蜀人从来好事,遇良辰、不肯负时光。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药市从唐开始,到宋就已成规模,蜀人对仙道是及其崇拜的,药市上药草奇珍,茶炉药榜,伶戏杂耍,好不热闹!许多士人来此不为购物,只为闻香,以期疾病不治而愈。“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三月时节,樱桃成熟,点点红珠,竞相观看。(皇帝)拿上弹弓,以树藏身,要打那贪吃的雀儿!一副充满童趣的画面展现在了众人面前。都道帝王家戒律森严,谁曾想还有这样的平民之乐?
《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皆是宫中生活的所见所闻,有人、有事、有物,不见宫怨愁情,只闻琐碎欢趣,是一副真正的蜀国宫廷白描画,这就是花蕊夫人宫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