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体验到的“他人即地狱”的时刻
查看话题 >那些在苦难教育下长大的一代人正以同样的方式在毒害着下一代

每个孩子在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是一张白纸,在你斥责她的不完美时,作为父母应该首先想想你又对她做了些什么才让她变成今天的样子
1
昨天饭后在小区散步,遇到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一个大概三四岁的小男孩,妈妈两手拎着满满当当的水果和一些生活用品,小男孩拖着个儿童自行车跟在后面。
当时要过台阶,男孩还小,面对一个跟他一般大的自行车拖也拖不动搬又搬不起。做了父亲后我对于这些让孩子犯难的画面是看不得的,赶紧帮他把车子搬过了台阶。
他抬头看着我笑着说了声谢谢叔叔,整个神态表情得体大方而又洒脱,丝毫不扭捏做作,而他才不过三四岁!
相比很多同龄孩子包括我闺女,在面对陌生人时的羞怯和扭捏,这一幕让我感触颇深,也让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自省。
一直以来,我认为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得好与坏,父母都是第一责任人。
作为父母在斥责孩子不听话没出息时,首先要想想自己是否又是个善于沟通、积极上进的父亲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这一路,自己到底又给他们注入的是怎样的成长因子和元素。
每个孩子在初初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一张白纸,之后她学会的每一个词句、每一种性格、善与恶的选择、面临不同情境时心态和情绪,都是由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来完成的,而这些都将很大程度的成为她们一生的底色。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面对同一个环境、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时候,有的孩子乐观豁达、有的悲观沮丧,有人盯住困难怨天尤人,有人把注意力聚焦在如何解决问题上。
2
打小我就性格内敛安静,爱看些杂书,那个时候看不懂太专业和深奥的书本,偏爱人物传记,故事性强,看着别人跌宕起伏的人生,幻想着自己的不凡成就,也会试图去寻找他们成长轨迹背后的逻辑和关键因素。
上大学后,我也特别爱观察和琢磨人,每次上着不爱听的课时,我总会坐在后排结合自己对每个人方方面面的了解把班上的同学挨个的分析一遍。
如今十多年过去,再结合他们多数人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发现其实很多东西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一切都是有迹可循。
我把教育方式特别是家庭教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臭鸡蛋”式教育,另一类是“甜甜圈”式的教育。
“臭鸡蛋”教育既不好看还让人难以接受,也让人对未来提不起兴趣甚至充满恐惧和厌恶。这类教育多以苦大仇深为主基调,父母常常把家里穷欠了很多钱、你要听话懂事、以后这个家就指望你了等等挂在嘴边当成口头禅。
有些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关系冷漠,或者从小就把家族斗争的仇恨植入孩子的记忆里,诸如你爷爷外婆就是偏爱你大伯或者小姨多一些、叔叔伯伯看不起我们家,你要争气长大以后要把这些脸面都嬴回来...
在这类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也许不管做什么都会很要强很认真,但是心灵脆弱,承受能力差,从小就特别容易自卑,做事束手束脚,总想万无一失。
一个从小在家庭关系冰冷、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不可能内心阳光充满能量的,一个胆小懦弱的父母是培养不出坚定勇敢的孩子的。
即便他们最终很有成就,仍会觉得不快乐,从小缺失的安全感会让自己总是处于焦虑和不踏实当中,如果太过顺遂,又会怀疑一切来得太不真实。
当不自信已经深入骨髓,就算看起来比别人优秀,依然难以走出安全感缺乏和不自信的阴影。
而“甜甜圈”式的教育则让人胃口大开,这类父母不管家庭环境和条件如何,他们总是能够以美好生活的愿景,去引导和鼓励孩子,教他们自信、大方、善良,给孩子提供健康稳定的语言环境和情绪环境,带领孩子一起去获得快乐,在面对问题时以正向思维去解决而非埋怨和算计。
在这类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就要幸运得多,他们落落大方,打心眼里洋溢着自信,面对生活的九九八十一难总能乐观面对,然后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乐观、自信、豁达的孩子运气是不会太差的,因为情绪是会相互感染的,因此他们也更容易收获好的人际关系,有更多的可能性触碰到现实世界所定义的成功,即便没有,他们也更容易抵达所谓幸福的人生状态。
3
同时,一个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很难有力量去探索外部世界的,因为他们内心本身已经是能量贫瘠,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有些人甚至一生都无法跳出并治愈儿时教育所构建的灰色三观的阴影。
事实上,这些从小被灌输的苦难教育的烙印是难以改变的,大多数会成为伴随一生的基本面,深重的影响着孩子一生的际遇和路径。
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他们正在以同样的方式在教育着下一代。
他们对于“臭豆腐”式的家庭教育给自己所带来的伤害不自知,或者自我有所觉醒却只能苦苦挣扎而不知道如何摆脱和重建,无形中,又以同样的方式在毒害着下一代。
有很大一部分父母都有个极其可怕的观念,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或者附属品,觉得自己给予了孩子生命和养育之恩,下一代就应该唯父母命是从,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从来不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不妥。
不可否认的是,把时间拉长来看,每个人在白纸阶段所勾勒的底色将成为她在今后一生接人待物、处事和看世界的基本面,这些基本面的方向正确与否远比上再多的辅导班和才艺课来的有意义得多,它将直接影响着每个人一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4
我很庆幸自己在过去的两年多一直在摸索和反思与女儿的关系,也很欣慰并没有把太多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女儿,虽然她现在还有不少的坏习惯,依然还不完美。
在人生这跌跌撞撞的一路,我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向她真诚的表达爱意,引导并陪伴她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去收获真切的快乐。
每天回家不再只问她背了几首诗、是不是听话,而是关心她今天过得好不好、开不开心,不再像我们这一代一样只关注进步,而忽略了孩子是否快乐。
不再为了让她读个好学校好专业,工作后爬到个好位置等等一系列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事情而漠视了她作为独立个体的内在需求,压制了她的天性和禀赋。
不深陷于去满足社会和父母的评判标准及肯定,只在阳光下追求自我满足和成就。
愿她善良、明是非、有棱有角敢爱恨,有她在的地方就有光,永远去追寻有边有角的自由和独立灵魂。

-
甜心雪碧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21 18:45:38
-
riptid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1 09:48:13
-
伊夫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02 18:30:13
-
给我走慢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2 17:03:09
-
1790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5 20:14:26
-
徐昭若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4 14:45:46
-
dream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3 07:30:4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6 00:38:52
-
Vampir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12:31:01
-
时光旅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5 20:04:01
-
peruse1998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6 13:13:33
-
Jessic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1 17:31:25
-
冰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5 07:36:30
-
Abby&心莘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3 21:12:52
-
汪旬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0 21:39:20
-
一棵姜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6 23: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