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被打断,是我喜欢和你在一起的原因
成年人的朋友圈看似繁忙热闹,实则稀疏寥落,来来往往可以一起说笑打闹,疲惫时依靠,难过时倾诉的人不过就那么几个。 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对方听我说不了几句话就开始打断,急急说自己的观点,我便不想再多说一句,剩下的只是附和。当被打断的时候,像提前订好的闹钟一般,对方是同事也好,领导也好,新认识的人也好,我们的关系,都只能止于这重身份了。 也许,在我不太多的言语中,对方发现,我讲话没有干货,说话磕磕绊绊,立意不高,主旨亦不恢弘。最重要的是,我是个小角色,甚至没有角色,可以被强行打断,好把时间放在别的人身上或者更重要的事情上。 我不是一个有志气的人,被人这样对待后,便会暗下决心:今天你打断我说话,明天,你想跟我说话都未必有机会。这是小人物逆袭的剧本,我是小人物,但逆袭并不是我奋斗的目标。选择和自己同频率的朋友就好了,不必跟谁较劲。 那些后来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朋友甚至领导,我们愿意走得近一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我看重的一点是在我努力搜索句子想真实表达想法的时候,虽然有点傻、迂、稚嫩,对方却没有急急地打断我,以他的的经验来评判我、修正我,继而发表自己的“高见”,再不问我的意见。 喜欢《圆桌派》的一个原因是常常能在节目里听到许多在其他媒体上难得一听的私密化、个人化的真实经验和人生观点。谈话需要放松的氛围,气质相投、分寸感相近的人谈话会使双方都放下戒备。别人谈话,我听,不打断;若打断,则说抱歉。 朋友之间的谈话不是唇枪舌剑,不是绵里藏针,是她不知道怎么表达时细心的启发,是她表达得不那么流畅时稳稳地接住。粗暴打断,就等于关掉了一扇心门。朋友之间如此,父母子女之间亦是如此。 先别认为“无用”,别以自己的世界观为中心pass掉和自己观念不同的人,若真是想倾听,想了解对方,至少有点耐心,花点时间,听他把话说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