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焦虑了,怎么办?
张雪是我朋友,她说,经常夜里两三点她醒过来,看见老公在看手机。早上5点半睁开眼,发现老公还在看手机,感觉任何时候醒来他都是醒着的。天天这样失眠,怎么办?
张雪不怎么失眠,但常常烦躁,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每次收到上小学的女儿的成绩短信,她胸口就像堵了块石头,和女儿一说话,就会变成一场赤裸裸的语言迫害,事后悔恨不已
我知道,他们夫妻俩都太焦虑了。
一
30岁以上的,像张雪和她老公这么焦虑的,很多。
之前看过一些资料, 2018年,国家卫健委估算,全国至少有8000万人患有焦虑或抑郁症。这是看得见的数字,事实上,没有走进咨询室或心理医院的,不知还有多少人,要靠着相声段子或深夜电台才能熬过去。
关于这一点,过去我只会认为,一个有太多机会又高度竞争的时代,肯定会让人焦虑。那种人人都想要升官发财住大房子,让孩子从小入读名校的价值观,也是催生焦虑的罪魁祸首。
小宽老师则让我意识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常常不能自我接纳,内心价值感很低,才滋生了无穷焦虑和抑郁。
关于自我接纳,小宽老师好像比国内其他老师都要挖得更深。她的公号文几乎都是围绕如何建立核心自我,不要活在他人的评价和标准中,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要爱自己等等主题来写的。因为她发现,我们中国人,真正能够自我接纳,不依附别人的眼光和评价而活的,特别少。
二
比如,两性关系中的焦虑,很多都是由于不安全感造成的。
小宽老师的来访者,一位精明强干的女士,家里家外一把好手,好像生活没有什么事情会难倒她,前一阵,仅仅因为老公在外面喝点红酒,就把自己搞得神经紧绷,几近崩溃。
原来,她的老公最近爱上了喝红酒,隔三差五就和几个好友晚饭喝点红酒。虽然喝得不多,可是很投入,酒桌上又比较吵,有时就会听不到她打的电话声。
她试过半小时里面打十个电话,老公都听不见,有时隔一会才回电话,有时就没回电话。她每次都会对老公大发脾气,一改平时的温和懂事,像“泼妇”一样。后来,她对老公三令五申,说一定要立刻接她电话,要不就不许出去喝酒吃饭了
这就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能嗅到失控、崩溃甚至一种毁灭的味道。
三
工作和生活中的焦虑,也和人们对自己永远不满,想要追求完美的自己,想要“绝对的控制”有关。从小是个弃儿的乔布斯,他在工作上,对待员工,可以说是极度严苛挑剔。他的确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产品,但50多岁就患病去世了。很多心理学家去分析他的时候,会认为他最终是用疾病攻击了自己:我对自己如此的不满意,以至于我要让自己罹患一种疾病,当作对自己的惩罚。
怎样减少这种因为绝对的控制带来的焦虑感呢?
答案就是要分清楚哪些是你能掌控的,哪些是你不能掌控的。
比如,过程是你能掌控的,而结果就不是你能掌控的。你选择此刻要看一本书,下午要写完一份文档,做完一个表格,或者做一个计划;今天要去吃一顿这样的饭,就算我今天吃不成,我明天也可以吃。这样一些此刻的体验,是可以掌控的。但是考试满分,kpi圆满超额完成,领导无比赏识,成为全国首富,这些结果你是无法去绝对掌控的。
四
为人父母的焦虑,主要是因为“过多的爱”,让父母想控制全世界去配合孩子的成长,又想控制孩子的全部去赢得全世界。
就像《妈妈是超人》里的马雅舒,她害怕孩子在家里撞到家具再受伤,为了解决这个焦虑,竟然把家里客厅所有的家具都撤掉了,一件不留,全家人坐在地上吃饭;带孩子去菜市场,见到孩子要碰到鱼或者肉类,害怕孩子感染细菌,马上惊呼不要!
这样的妈妈一触即发的焦虑的情绪,只能给孩子一个哪里也不能去哪里都不能碰的不怎么愉快的童年,这种焦虑的阴影,可能一生都会笼罩在孩子身上。
所以,关于绝对控制,小宽老师提醒说,一旦涉及到他人,哪怕那个人是你的孩子,你的伴侣,你也要明白你是无法掌控的,因为他不会完全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他有他的自由意志。
五
其实,化解焦虑,光是明白了这些道理,是不够的。
因为,许多人焦虑情绪的最底层,还包裹着他童年被对待的方式,那可能是被层层掩盖了的创伤,那些被父母或被重要他人控制、斥骂、严苛对待而失去自己,变得价值感很低的痛苦。这些,是需要去通过咨询或是看一些书,听一些课,慢慢去疗愈的。
在小宽老师的陪伴下,张雪慢慢意识到,他和老公都是不懂如何爱自己的,没有活出自己的人。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他们一直在逼自己让别人满意:公公的一贯严苛造就了老公面对权威的紧张,拼命要让上司满意的想法,给自己带来无穷压力,几乎毁掉健康;自己对孩子的淹没式的爱和控制,来自于自己的低价值,潜意识中想要借助孩子的成功来弥补自己人生的失落感。
张雪说,和心理咨询师呆在一起时很舒服的。她们太能够共情。又能够像剥洋葱一样,把我们的焦虑抑郁或烦躁一层层剥开,帮我们找到那些搅乱了我们内心的东西,将它拔掉。
“重点不是,你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你,而是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你。你能否接受这样一个完美的自己呢?这种接受,就是对你自己的爱了。”
张雪最后复制了小宽老师的这段话,分享给了我。
附:
周小宽,知名心理咨询师,百万粉丝心理公众号人气TOP3作者,个人公众号“周小宽”(ID:xiaokuanjoy)。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点特别,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已出版新书《你不必更好,也很好》。微信公众号:周小宽。
她总结自己多年咨询经验和写作经历,首次在喜马拉雅FM上推出了自己的音频课程——《周小宽心理疗愈50讲》。
她希望,她能用自己的声音化解更多人的焦虑,帮助他们轻松生活,爱自己。
课程中,周小宽征得所有来访者的同意,引入了100多个真实的故事作为案例,以人为镜、抽丝剥茧,破解生活不安、焦虑、委屈、乏累的根本原因。还引入了大量心理练习与训练,帮助大家即学即用,提高心理能量,找到那个久违了的、真实的自己。
50天,带你做一次深度全面的心灵体检。停止自我束缚、自我消耗、自我绑架。
这一次,只为轻松做一回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