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四十年》,国家与人的四十年。
总制片人 郭胜
电影《我们的四十年》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电影,是我很久之前想拍摄的一部有关河南的电影想法衍生出来的,从融资到拍摄,困难重重,千辛万苦,好在把电影拍出来了,没想到,电影的最终形式跟《我和我的祖国》竟然一样,也是多段式呈现。想说明,我的片子在《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就有了,我们俩之间真的是没有互相通气,都是怀着同样的初心创作,诗人可以饮酒写诗,讴歌祖国大好河山,我们电影人也只有通过电影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情怀了。
这部电影从创作到拍摄完成,有不少人帮助,我都铭记在心。在片尾的制片人特别感谢里面,也都有提名。跟多的细节,我会放到人生自传里面写出来。以下撰文是当时为了应某报社记者的邀请,写的一些东西,一并发了,言为心声,主旋律电影,我们做的跟其他人不一样。我们在鸡蛋壳里做道场,还做的一板一眼,片子入围美国蒙哥马利国际电影节,也是一个褒奖。主旋律入围电影节,不多的哈。
以下是正文:
作为河南电影人,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把片子拍好,文艺工作者归根到底就是手艺人,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与时代同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一、 坚持与时代同伐,我们用电影人用电影与整个时代做关照,用我们的作品展现时代的风貌。《我们的四十年》就是讴歌我们祖国改革开放的电影作品,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是当代中国变化最大的四十年,物质生活的显著提高对人们生活影响很大。我们用生活的断面来展现“变”与“不变”,把河南的故事讲给世界听,让电影的画面跳动时代的旋律。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只有聚焦在我们熟悉的生活,才能让故事动人、动情。离开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所有的创作都变成了闭门造车,瞎编乱造。《我们的四十年》里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学戏的学生、卖牛肉汤的父子俩,交通警察,以及生活个性独立的女司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可能就是你我的同事、朋友,邻居、也可能是我们的亲人。这样的故事我们最熟悉,把镜头聚焦在他们身上,画面不假,声音不假,用一个“真”字,来表现河南这片土地上的人物情感,来展现我们河南这块热土的波澜画卷。
三、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精神大餐更应该让有自律要求的创作人员来创作,不搞注水创作,不搞虚假创作,花时间花精力反复打磨,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功名诱惑。《我们的四十年》前期拍摄时间是4个月,后期制作是4个月。最远跑到美国取景,在创作上精益就求,不敢掉以轻心,时刻怀着敬畏的态度去创作。同时,该项目的导演李易祥、鲍振江、霍猛都是在国内外拿过电影专项大奖的人,他们或侧重表演、或侧重导演,用打磨艺术精品的心志来完成拍摄,他们是当下“电影豫军”最辉煌的生力军,是当代国内电影界最优秀的创作人才,他们的艺术水准就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水准。
四、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艺术创作讲究心正。电影是我们内心的传声筒,内心肮脏龌龊拍不出正能量的东西,自身的修为很重要,做电影就是把“真善美”放在首位,三段故事《包龙图》(开封)、《洛城父子》(洛阳)、《郑州爱情故事》(郑州)分别聚焦在友情、亲情和爱情三个方面,用独特的视听语言来展现我们的生活与情感。每位导演都用自己多年的艺术积淀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