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2次被通缉,1972年,毛主席却派人去纽约拜访他
原创文/小七赵
“你们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的中国人该不该愤怒?” 他一字一顿,强忍着愤怒,眼睛凌厉地扫向前排的日本代表。刹那间,掌声如雷。 这是电影《我的1919》的片段,也是100年前引发“五四运动”的巴黎和会真实的一幕。 面对强硬不低头,以勇敢和风骨震惊世界的这个中国人,名叫顾维钧。 01 少年立志,奋力拼搏 1888年1月29日,上海的一座老房子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亲为他取名维钧字少川,“秉国之钧,四方思维”意思是掌握国家政权,维系四方安宁。 顾维钧自幼聪颖过人,4岁入私塾读书,11岁时随姐夫进入英华书院,接受新式教育。 小时候,他就一腔热血,爱打抱不平。 有一天,在上海的外白渡桥上,他看见一名中国车夫很费力地拉着黄包车在上坡,车里面坐着一个穿西装的英国人,正在挥舞着鞭子抽打满脸是汗的车夫。小顾维钧走上前,气愤地指着英国人说:Are you a gentleman?(你还算是个绅士吗?)。 英国人撇了他一眼,悻悻地放下了鞭子。 上海租界,有很多外国人在横行霸道,这对顾维钧幼小的心灵,影响很大。 他暗自立志,将来一定要从事外交政治,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世界上为中国说话。 几年后,16岁的顾维钧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里, 他主修国际法和外交课程,他能在八周内,把别人学习四年的拉丁课程全部完成,并通过考试。 大学四年,顾维钧获得了文学学士,政治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称他为:“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他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把他的梦想尽快变成现实。上天也总会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民国元年,年仅24岁的顾维钧回国,任袁世凯英文秘书兼国务总理唐绍仪秘书,同年8月,兼任外交部秘书,从此,他开始了传奇的外交生涯。 02 巴黎和会,四面受敌,孤勇奋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作为战胜国,中国派出外交代表团参加和会,顾维钧是其中一位代表。 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民国政府签下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然而,这个所谓的战后和平会议,却是大国操纵世界与分赃的工具,中国也被看成是刀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身为战胜国毫无尊严。 中国应该出席五名代表,却被告知只有两个席位,和战败国相同。 英美法想把德国强占的山东和中国特权,作为礼物转送给日本。 规定紧迫的时间段,让中国来不及做抗议答辩。 国际形势严峻,四面受敌。但是,带给顾维钧痛苦和压力的,不仅是世界对中国的孤立,还有内部对他的孤立。 中国的五个代表为了争名夺利,忙于嫉妒和内讧,没有团队精神,没有了国家使命。 顾维钧说:我不能让一战的14万华工白白去欧洲战场,也不能让多为山东的上万个英魂哭泣。 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代表中国,就中国的领土和权益在和会上发言。 他厉言批驳了日本无耻的侵略行为,凭借自己对国际法则的深厚功底,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力证中国的合法权益。 他慷慨陈词的发言震惊四座。顾维钧回忆录里描述:我刚一讲完,全场就鼓起掌来,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等,分别走过来和我握手表示祝贺,并称“这一发言是对中国观点的卓越论述”。 这是中国面对西方强权第一次发出抗议的声音,这是中国外交第一次在世界上挺起腰杆。正因为他们昨天的努力和不屈,才有我们今天的昂首挺胸。 然而,弱国无外交,无论顾维钧怎样努力和勇气,到了四月份,因为分赃不均,意大利在争吵中退出和会。日本借机要挟欧洲各国,假如山东问题得不到满足,将会效仿意大利退出和会。欧洲几个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 愤怒瞬间席卷整个中国,国内传来一浪又一浪的抗议呼声,五四运动一触即发。 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 这时的代表团也心灰意冷,有的代表离开了巴黎,总长陆征祥也住进了医院。顾维钧的心在滴血,愤怒在燃烧,从未有过的孤独也在侵蚀着他的心灵。但他依然独自担当起全部职责,一直坚持到签订合约的那一天。退无可退,只有拒签。 1919年6月28号,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全权代表的两个座位上空无一人。 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拒绝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将山东主权让给日本。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他的拒签给以后废除这个条约埋下了有力的伏笔。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负责山东问题并最终虎口夺食的,还是顾维钧,那年他33岁。 04 临危不惧,取证东三省 他说:“我深爱我的祖国,但我不得不在与她远隔千里的地方,为他争取荣誉和权力,这就是外交官。” 去年,中国风动画短片《夜思》刷爆了网络。《夜思》讲述的是顾维钧更为惊险、曲折的一段外交经历。 1931年,他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前往东北调查“九一八”事件和伪满洲国成立的真相。 来到东北后,顾维钧被日方全面24小时“保护”,而且经常受到日方恐吓。得知日本暗杀他的时候,也毫不畏惧。 一天夜里,有人送信,日本人要在顾维钧经常散步的公园里暗杀他。第二天,他却依旧去了公园。果然,行至杂草丛生处,突然冲出来几个日本人,带走了他身边的三个中国学生。 更有一次,日本人想制造第二个“皇姑屯”事件,想在列车上将顾维钧炸死。 他无畏日本人一次次的生命威胁,完成了揭露日本在东三省罪行的长篇备忘录。 他说:“当祖国征召我时,我就是一名战士,义无反顾。”正是他们曾经的努力和牺牲,换来了我们的现世安稳。 05 民国第一案,坚持不损尊严与主权 1923年5月5日,山东微山湖畔,月高风清,一行几百人趁着夜色,卸下了津浦铁路沙沟至临城之间的一段铁轨。6日凌晨,行经此处的二次特别快车出轨,埋伏路边的土匪一哄而上,劫持了车上的旅客30余人。其中有20余名美英意等外国人,混乱之中,英国人Rothman因拒捕而身亡。 这就是历史上的“民国第一大案” 次日消息一出,美、英、意等驻华公使团,向中国政府发出限期救出人质,抚恤死者,惩罚当地官员,保障外国人安全的照会,并提出了苛刻的巨额赔偿。以致酿成重大的外交交涉事件。 已是外交总长的顾维钧有力地声明:“在赔款问题上,中国不负任何责任。但是,中国政府出于对中外被掳人员的深切同情,乐于提供一些救济来支付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并补偿实际遭受的损失。” 他竭力强调,在解决事宜上,不能有损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正是他一次次对“外”勇敢地说“不”,才给我们的民族赢得一步又一步的尊严。 顾维钧说,“一个民族可不是你这一代人,还有子孙后代。 顾维钧也是代表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签上自己名字的人。那一刻,各国代表齐刷刷地站在他的后面,那一刻,中国的外交踏入了世界舞台。 06 “我只心系苍生和民族” 顾维钧先后在七届内阁中出任外交总长,两度出任财政总长,并两次代理内阁总理,堪称民国时期最风光的政坛“不倒翁”。 他忍辱负重,曾两次被通缉为战犯,他不屑党派之争,他只是一名纯粹的外交官,心系苍生,心系民族。 顾维钧的爱国精神,民族大义和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各个党派的崇高敬仰和肯定。 毛泽东曾说:“我敬佩顾维钧先生的外交才华和为人。”并且在1972年,专门派章含之去纽约拜访了顾维钧。 董霖评价他:“毕生致力于国际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其为时之久,功业之隆,近代罕有其匹” 顾维钧一直居住海外,却从不改中国国籍。已经将英语作为日常用语的顾维钧,在暮年又重拾书法,97岁高龄的他,托人带给家乡一幅“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以寄托对祖国的思念。 和煦的阳光下,仿佛听见一位老人在讲: “我记得,嘉定城中古老的法华塔、江南最大的孔庙、城西门的顾家老宅,以及家乡的塌棵菜和罗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