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不起眼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小物件?
查看话题 >办公室三件套(鼠标、键盘、耳机,主要是鼠标)测评
前两天做了个调查:
最近划水写作计划:A. 游戏机选购;B. 办公室三件套鼠标选购;C. 存钱策略 2.0;D. (今天看友邻广播有感)求职 networking 如何快速 fail. 大家比较想看哪一个?
虽然大家回复来看 C、D 占绝对优势(A8 B6 C17 D21),但是因为写作难度比较高我还是偷懒先私心写 B 了哈哈哈。大家的心声我已经听到了 though,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回复,受宠若惊。

事情是这样的,Amazon prime day,我被朋友拉入坑剁手,因为 deal 太好买了个罗技 MX Master 2S(上图)。其实本来我不需要新鼠标的,一直用的都是 M705 也很满意,纯粹是抱着抢不到 deal 不开心的心态买的。买了之后发现了一堆利弊,于是又来回折腾换了三个鼠标,终于换到比较满意的了,加之之前也立过 flag 要写键盘,就不如一起写了吧。
鼠标
绝大多数办公室工作,鼠标应该是各行业通用的使用最频繁的输入设备之一了。有一个趁手的鼠标对手腕健康、工作效率至关重要。而个人手型、偏好、职业需求又完全不同,因此没有一款绝对完美的鼠标。这里就拿我最近试用(都超过一天以上)过的三款鼠标和之前一直在用的 M705 来做个比较供大家参考吧。

MX Master 2S
这是一款做工非常扎实的鼠标。官网上原价 $99.99,因为已经除了一段时间了,Amazon 官方的价位是 $67.99,很多地方卖到 70 多的也有。Prime day deal 是 $39.99。 天猫上第三方价格基本稳定在 ¥500~600。
这是我多年来第一支接触的多功能鼠标(之前用了很多年大众款 M705,公司发的也是,体感球诸如 M570 之类的除外),所以一下就被功能之多惊艳了。

先看看这有多少按钮就知道了。
Smart Shift - 这是我现在最怀念的功能。鼠标的滚轮都有断续和连续滚动两种手感嘛,一般的鼠标都要按滚轮或者滚轮下面的键来切换这两种模式。Master 2S 是我用到唯一一个可以自动切换的:平时是断续滚动,如果“甩”着大幅度滚动一下的话会自动切换成连续滚动,上网的人都知道很多页面经常想快速滑动很大一片用这个模式很方便。现在有了 smart shift 你连按按钮切换模式那一下都可以省了。实际体验非常连贯。
Gesture Button - 位于上图 3 拇指位置,默认在 Mac 上按住向左右上下滑的话,跟触摸板“四指滑动“是等效的,即左右-切换桌面,上下-平铺/复原所有应用。因为我工作的习惯是把编辑器/IDE 全屏在一个桌面,网页在主桌面,所以外接键盘的话就要用快捷键切换桌面了(command + shift + 方向键,后面讲到用 HHKB 的话加上 Fn 要按四个键完成这个操作)。按的键多是一个不便,最主要的是右手就要从鼠标挪到键盘上,如果在来回切换浏览的场景就非常不便了。有了 gesture button 就特别方便。
横向滚轮 - 这个其实 M705 这种基础款就有,把滚轮横向拨动即可,我居然从来没发现过。在 MX Master 2S 上这个操作可以用拇指 thumb wheel 完成(上图9)。
前后翻页 - (上图 10),这个大多数鼠标如 M705 也有,我居然又没发现过……
Master 2S 相比一代主要的卖点:Flow。可以多台已配对的电脑上无缝拖拽文件(移动、复制粘贴等)。因为我是在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外加也只有一台笔记本,所以没有怎么试用这个功能。
另一个主要卖点是高 DPI,简而言之就是精度高,我用过的其他三款都是 1000,它有 4000。对于需要精准作图的职业或者竞技游戏玩家应该很有用,我的职业没什么体现就不多说了。
另外,罗技现在比较现代的几款鼠标 grip 部分从原来的廉价孔洞橡胶改成了高大上的多边形,我非常喜欢。
gesture button 这个功能要用的话要下载客户端 logitech option。这是一个 generic 客户端,所有罗技鼠标基本都能用。把玩了一下才发现可以 customize 的地方非常多。比如 Master 2S 就给了很大自由,几乎每个 button 都可以自定义。App 本身 UX 也做的比较现代。


那为什么要换掉呢: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这个鼠标太大了。我手掌比较小,即便指头长,也够不到滚轮的二分之一,不过手整体的大小应该是亚裔女性中中等偏上的,小时候别的小朋友还在 struggle 够 8 度的时候我已经轻松 9 度无压力了。而之前的 M705 可以完全覆盖。即便可以通过调节滚轮速度,只能够到一半也非常不爽。在被迫用了两天中指还够不全滚轮之后我终于放弃了,打算转手试试别的,于是就瞄准了喜欢的 youtuber 和友邻们推荐的另一款鼠标—— Anywhere 2S。
总结一下优缺点:
Pros - Smart Shift 令滚轮从连续到断续的切换非常顺滑方便,提升网页和文档阅读效率 - Gesture Button (Mac)切换桌面和应用非常方便,大幅提升工作效率,Windows 应该也有不同的功能 - 侧滚轮横向滚动,比横拨主滚轮更便捷 - 包括浏览器前进后退、gesture button、中键等都可以自定义 - Grip 多边形现代化设计美观大方
Cons - 太大,不能完全自由操作滚轮(决定性因素) - Gesture button 的手感一般,要用力按下,需要习惯 - 采用充电而非电池,micro USB 口,这个因人而异吧对我来说是个缺点 - 便携性较差,接收器不能收纳在机身内 - 原价比较贵(第一段讲过了)
趣闻:我后来把这鼠标卖了,还赚了八刀多……
Anywhere 2S


这个鼠标的卖点是不妥协功能的情况下便携。从上图也能看出,提及非常的小,相对比较扁,也没有扁到像苹果 magic mouse 那种不能用的程度。Amazon 上稳定在 $49.99,官网价 $79.99,算是比较平价但也绝不能算性价比。

按钮比 Master 2S 少了一些,但是其实重要的功能至少了一个 Smart Shift。同 Master 2S 一样,这个鼠标的各种按钮也是可以自定义的。
因为 compact 了很多,所以滚轮中键变成了滚轮断续/连续模式切换,不能 remap。所以想用 gesture button 的话,只能用 2,所以换的时候还要把手收回来。侧面的前进后退键,也落在了我拇指能够到范围之外,前进后退也要把指头收回来一下,效率降低很多。于是在大家的建议下,我又 move on 了。
Pros - 同上 Gesture Button (Mac)切换桌面和应用非常方便,大幅提升工作效率,Windows 应该也有不同的功能 - Grip 多边形现代化设计美观大方 - 便携,易掌控
Cons - 太小,很多按钮如前后键、gesture button 都要手一下手指才按得到, - 可以 map 的键比较少,只能用中键当 gesture button,没有手感 - 同上,采用充电而非电池,micro USB 口,这个因人而异吧对我来说是个缺点 - 以便携味主打居然接收器也不能收纳在机身内 - 因为扁平可能会有人觉得收不支撑不好,经常要把整个鼠标夹起来操作
M720
最后通过友邻的推荐,我又买了一支 M720. 终于在功能和大小上找到了适合我的平衡。


这个鼠标的关键点在大小跟 M705 差不多,很适合我的手感。可以 map 的键也比较多,能满足我的需求。不知道是不是出的比较早,都没有像前两个鼠标一样的 getting started 介绍网页,上图还是从说明书里截的。亚麻卖 $31.99,原价也才 $49.99,比较平价。

需要注意的是,跟大众款 M705 相比,M705 “重心”比较靠前,M720 则比较靠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同样的大小,M705 滚轮容易够,M720 虎口处支撑比较好,说着说有点顶,这个看个人喜好。
另外一个亮点是它的 gesture button 在拇指位了,手感也非常好,用来换桌面非常方便。
Pros - 同上 Gesture Button (Mac)切换桌面和应用非常方便,大幅提升工作效率,Windows 应该也有不同的功能 - Gesture button 拇指按键手感佳,轻重适中,操作起来非常舒适,经常切桌面玩,有一种拿着卡牌甩的感觉。 - 因为解放了 geature button 到大拇指,middle button 可以设置成 smart zoom, minimize,play / pause 都很好用 (我用的 play & pause, 左手本来就在键盘上可以最小化了,减少右手移动、寻找、点击时间) - Grip 虽然不是多边形设计,但比 M705 那个老年孔洞好看一些,手感也很不错,是软糯厚实的,没有塑料感 - 大小刚好,前进后退和滚轮都能方便地按到不需要改变姿势 - 只需要一节电池 - 接收器可以收纳在机身内 - 性价比极高
Cons - 设计老旧,非多边形切割 grip - 虎口处比较顶,这个看个人爱好
M705
说说大众款 M705 吧,家里和公司默认都是这款,续航长,价格便宜($24.99),手感极佳用很久都不会累。
缺点也显而易见:只有前后键、中滚轮横拨,几乎没什么自定义空间,属于基础款。
另外也没有一键切换不同设备的功能(上面几台都有)
键盘
偷懒环节。前阵子买了 HHKB。因为记性差不想折磨自己,所以买了有刻字版(很多人对 HHKB 第一印象是无印刻)。手感确实出众,但是因为追求 compact 所以很多功能键只能用快捷键实现了。虽然说用熟了也不会特别困扰,不过经常需要数字的行业可能就不太适合了。
我是一个机械键盘黑,当年在知乎上大撕过机械键盘粉。HHKB 作为静电容键盘跟机械键盘起来手感绵长厚重沉稳许多,不会累,但是得到了差不多的打字如飞爽快的感觉。另外当然,声音比很多机械键盘小很多,适合办公室,不过也不至于像薄膜键盘一样无声。
其实我本人挺喜欢薄膜键盘的,但是用上 HHKB 之后测了一下打字速度,没有比我薄膜键盘低太多,加上手感,就原谅它了。
Pros: - Compact - 手感 - 美貌(感觉这是第一要务) - 打字效率不低
Cons: - 有线,如果对桌面整洁性要求比较高的话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 down side - 需要记快捷键才能高效使用 - 需要调整几个设置才能正常使用(但是已经在科学上网的话资料非常好找) - 贵
耳机
偷懒环节,直接复制粘贴上次的测评了:
不要耳挂因为不怎么运动觉得麻烦不如耳塞方便。纯无线式用久了偶尔换回项链式觉得还蛮好用的,至少挂着走来走去和戴耳机/不戴转换比较方便(其实就是手痒了想买东西)。看重续航和音质,最好 C 口实在不行 micro usb 也行 lightning 口不考虑。所以征询了大家推荐和总结后,我最后买了一加云耳 2(Oneplus Bullets Wireless 2)。
优点(依次): 1. 续航,网上说12、3 小时没问题,我周四、周五上班用了两天,从 100% 用到 60%。 2. USB-C 口充电,告别万年 micro usb 和傻逼 lightning。 3. 充电速度跟一加手机的卖点一样快充非常牛逼。我还没有测试,但是据说充 10 分钟能听 10 小时。 4. 自动播放、暂停、连接、关机。像很多项链式无线耳机一样,两个耳机中间有磁铁,放在脖子上的磁铁吸起来的时候耳机自动关机。 5. 功能键快速切换两台连接设备。现在很多蓝牙 5.0 的耳机都能连接多台设备,但是通常是同时连接两台,比如上班时候手机和电脑。一加这条耳机有快捷键可以在两台设备之间切换,非常方便,很适合上班的场景。 6. 音质不错。拿赵鹏和梁静茹(此处有对 beats X 的吐槽: https://douc.cc/2UEVIm)试了一下,低音不咋激进但是厚重沉稳,中高音清丽柔亮。 7. 比较舒服,我个人而言没有我那条 bose soundsport 有线舒服(我猜无线版应该差不多),但也适合上班长时间佩戴。网上很多测评说是他们带过最舒服的。 8. 看 YouTube 几乎没有延迟。对比起来,我的 Jabra Elite 65T active (纯无线)看 YouTube 有肉眼可见的延迟。 9. 送了个挺靠谱的收纳盒。扔包里不用担心扯到。 10. 跟一加手机配对过程无缝 (AirPods style,见图 3)。 11. 价格不错($99,国内买更便宜)
缺点: 1. 磁铁磁力一般,有时候不小心拽到会打开。 我放在包里已经自己开了好几次了,就会自己连上设备然后没电。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收纳才行。 2. 续航不是白来的,电池块很大,虽然挂在脖子上不会有感觉但是拿着还是有体会的。 3. 线偏长,有点担心甩到。 4. 线控手感有点谜,要用力按。 5. 线控有个谜之延迟,不知道能不能通过软件更新解决。 之前的广播也说过,纯无线式用久了偶尔换回项链式觉得还蛮好用的,至少挂着走来走去和戴耳机/不戴转换比较方便,上班出去上个厕所、划个水戴着就走了,不用到处找盒子放下,中途想手机看个视频就很方便了,很适合上班。有需求的友邻即便不用一加的手机也可以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