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世界文化遗产——罗斯基尔德大教堂
如果哈姆雷特确有其人,如果古老的丹麦王国真的有过这么一位复仇王子,那么,不管他的灵魂今天已在天国,或者还在满世界游荡,他的骨骸最有可能就在一处净土安息。那就是罗斯基尔德大教堂。
尘归尘,土归土
我们从哪里来,又回到那里去。当然,还有一些名字会留下来。罗斯基尔德教堂,不但是送人上天入地的圣堂,也是让后人记住那些不朽名字的神殿,所谓历史,曾是怎样?该是怎样?这是一座用时光煅烧堆砌的殿堂,如果你喜欢这块土地,关注他的历史,你就该来这里,你若有一问,他就有一答。佛自拈花微笑,哲则低头不 语,只有游人嘻嘻哈哈笑过走过,有心无心,念念有词……
罗斯基尔德教堂的历史几乎与丹麦信奉基督教的岁月一样长,在这里安息着21位丹麦国王,几乎每一位都曾统治过远远大于今日丹麦的疆土。
当他们的血液还在沸腾时,曾经让半个欧洲都为之颤抖,那是与维京海盗一脉相承的血液,而今,热血凝成泥土,甲胄变作玩具,城堡上演童话,一拨又一拨的异乡客千里迢迢远渡重洋赶到丹麦,只是为了看美人鱼,找丑小鸭,当新港的黄昏飘溢着啤酒的微醺,克里斯蒂安港的大麻正悄悄在销魂抛锚。
而罗斯基尔德港湾,却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起伏荡漾,夕阳似血,海色如魂,海讲维京人的故事,风念安徒生的童话,只有红砖砌就的大教堂,把历史打开一丝缝隙,向世人透露时光怎样垒成砖石,海盗如何叙述童话……



克里斯蒂安四世礼拜堂外景 罗斯基尔德大教堂鸟瞰图

大教堂正面图
要真正了解一座有着几乎有一千年历史的古迹无疑是困难的,那些明的暗的角落,虚的实的空间,秘密也许在某个石缝里发芽,爱和恨已被精雕细刻供人赏玩,而那些曾经如日中天的皇室权贵也变得与普通百姓一样卑微,生前种种已经沉淀为死后点滴,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照到他们的墓碑前,只够瞻仰者看清他们的名字。
如此一个时空隧道,苦的自然是来去匆匆的游人,我们既不能走进时光的深处,一探历史的究竟,也不可能穷有限的时光,听闻探摸无尽的往昔。我们只能尽可能,去瞻仰一些大教堂中最值得一探究竟的地方。
1. 玛格丽特一世女王灵柩
在大教堂祭坛屏风之后,便是玛格丽特一世女王灵柩。如果在罗斯基尔德大教堂众多灵柩中只选一位瞻仰,那毫无疑问应该是伟大的玛格丽特一世。
一个女人如果登上了通常只有男人呼风唤雨的地位,往往都有远超过男人之能,玛格丽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她在二十二岁之前,只是丹麦王无数儿女中最年幼的一位,一个带着5岁的小孩的年轻母亲,而在二十年间,就创建了卡尔玛联盟,一跃成为整个北欧的统治者。她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儿子推到前台,先获得丹麦王冠,再继承挪威王位,儿子去世后,她又找到自己年幼的侄子,让他戴上了瑞典,丹麦和挪威的王冠,成为她呼风唤雨的道具。

玛格丽特一世于1412年 在远征途中染上了可怕的鼠疫身亡,按照她遗愿,她起先被安葬在索勒修道院。但是一年后,权高位重的罗斯基尔德大主教将女王的棺椁强行迁移到了罗斯基尔德。
棺椁之上以雪花石膏雕刻的女王全身像无疑不是女王安息时的样子,毕竟当时的她已经是年近六十的人了。
关于她的外貌,史书的记载很有意思:女王皮肤微黑,颇具男子气概。尽管权倾一世,但是玛格丽特却是一个极其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她经常去修道院休息,并要求僧侣们只把她作为一个修女来接待。告别时并与所有的僧人一一吻手。还曾嗔怪一个僧侣,不该对她那么卑恭,把手先在斗蓬里呵暖了再伸给她。

2. 三王小教堂及身高柱
三王礼拜堂尽管面积不大,但却是北欧诸国最具北方文艺复兴风格气息的建筑。尤其是克里斯蒂安三世和腓特烈二世的纪念碑,雕工精美、美轮美奂,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无与伦比,就是在欧洲的皇家陵寝中也相当罕见。
与这二位国王相比,在他们中间的丹麦奥尔登王朝的创建者克里斯蒂安一世及王后仅仅只有二块大理石板覆盖的陵墓就相对过于朴素了。在三王礼拜堂中也是整个大教堂中最吸引游人目光的是礼拜堂中央的一根红色花岗岩石柱,上面刻画着每一位曾经造访过这里的国王们的身高。
我们在石柱上可以豁然看见俄罗斯彼得大帝(2.08米)、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7,3)以及现任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182)的名字。

菲特烈二世祈祷像




中间即为国王身高柱
3. 《国王站在桅杆边》
如果您到哥本哈根,一个大写的C再加一个4的徽章几乎到处可见,这就是丹麦王国历史中的明星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徽章。
这位喜欢梳着“清汤挂面”外加小辫子发式的大块头,十一岁登基,整整在国王的宝座上坐了60年。一生有着三大爱好:生孩子,造房子和与人打仗,尤其喜欢和瑞典人打,前二个嗜好似乎功德圆满,他一生中生子无数,合法的非法的生了个不计其数,有个绰号叫 “百子国王”,房子也盖得很是不少,今天丹麦的许多著名景点譬如:玫瑰宫,腓特烈堡宫,圆塔天文台,证卷交易所,都是这个胖子的杰作。
不过第三个爱好却比较令人失望,一个强大的丹麦王国在他老人家治下,一步一步走入衰落。这幅《国王站在桅杆边》在丹麦相当著名,丹麦有二首国歌,其中一首就是描写这个场面。
这也是丹麦举国男女老少尽人皆知的一段历史,大约说的是在1643年一次与瑞典的海战中,国王亲自出征,激战中克里斯蒂安身负重伤,随从和将士一时都被吓得不知所措,但是克里斯蒂安居然又站立起来,包扎了伤口,挺立在桅杆边上继续大呼小叫地指挥作战。丹麦将士士气大振,一举获胜。国王这个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几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丹麦人的斗志。
但是当时的真实形势其实远比后人渲染的要来得严峻和糟糕,在这场海战之前,丹麦人已经四面楚歌,就连日德兰半岛上都四处飘扬着蓝底黄十字架的瑞典旗,克里斯蒂安除了西兰岛,菲英岛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岛屿外已经别无退路。
这一场海战已经成了丹麦王国的生死存亡之战。海战之后,克里斯蒂安也不得不签署了屈辱的布罗姆塞布罗条约,割地让权,让波罗的海从此成了瑞典的内海,丹麦王国的黄金时代也就此告终。
但就在这场海战中,当时已67岁的克里斯蒂安的表现确实是无可挑剔,战后也不失豪迈和幽默,据说当时他身受二十多处重伤,并失去右眼。由于受伤的眼睛已经坏死,御医不得不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为他施行手术,国王一边忍住剧痛一边还和医生开玩笑:把摘下的眼球收好了,回到哥本哈根正好做个耳环,送给皇后。

4. 主祭台屏风
主祭台上金碧辉煌,精雕细刻着多幅圣经故事主题的祭坛屏风可以说是丹麦黄金时代的见证。这座屏风原是波兰格但斯克1560年时于法兰德斯的安特卫普工匠专门定制的,并委托西班牙商船负责运送。但在通过厄勒海峡时,被当时这个海域的绝对霸权丹麦海关以报税过低为由扣为己有,从此成了装饰罗斯基尔德教堂的宝物。


5. 克里斯蒂安四世灵柩
在克里斯蒂安四世礼拜堂中摆放着五具棺椁,作为丹麦历史中最喜好奢华的克里斯蒂安四世的棺椁显得异常朴素,与他的身份和个性十分不符。
其实这位国王的晚年相当凄惨,与瑞典的战争失败后,国库已空,他住在腓特烈堡宫中,变卖了所有的珠宝和银器,但依旧摆脱不了困境,打仗是不用提了,房子也是盖不起了,甚至连宫殿过冬火炉用煤的费用都没了着落。沮丧的老人只能打起精神,再接再厉又生了二个儿子聊以慰籍。
1647年,一场大火将他耗尽心血建造的兵工厂也付之一炬,其中还有他为自己的陵墓精心准备的雪花石膏雕像及纪念碑。他变得彻底一无所有了,1648年2月,一辆雪橇在冰天雪地里将奄奄一息的国王拉回哥本哈根的罗森堡宫,就在365年前的今天,克里斯蒂安四世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位国王已经几乎被人遗忘,他的礼拜堂里除了几具棺木外空空荡荡。直到十九世纪,克里斯蒂安八世才又想起了这位先人,让人以浪漫主义的风格重新装饰礼拜堂,增添了拱顶的群星和二壁的大型壁画。以及一尊雕像。


中间有银饰的为克里斯蒂安四世棺柩

菲特烈三世铜棺一侧的精美海神雕像



6. 蓝牙大王安葬地
在祭台北侧墙上绘制着丹麦第一位基督教国王蓝牙大王哈罗德的肖像,早在公元十世纪,哈罗德一世就在罗斯基尔德建造了一座木质教堂,并在死后被安葬在那座教堂之中。
据说就在这幅肖像画的下方就是当年这位蓝牙大王的安息地。但是后人从来没有找到过任何与那座木质教堂有关的踪迹,更不用说哈罗德一世的遗骸了。
这幅肖像无疑是大大美化了哈罗德,在玛格丽特一世之前,丹麦王室有着一个很有趣的传统,这可能也与海盗的习惯有关,几乎每一个国王都会有一个绰号,譬如说蓝牙,今天已经很难搞清楚为什么哈罗德会得到这样一个绰号,牙齿怎么会变蓝色?难道是他从来不刷牙?
蓝牙大王的结局并不完满,信奉基督教后,开始爱好和平的哈罗德受到了他儿子“八字胡须”斯文的挑战,父子反目大打出手,在一次挑灯夜战之后,筋疲力尽的蓝牙大王刚下战船,就被黑暗处飕地飞来一箭射中,几天后不治身亡,但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他威风凛凛的绰号。

7. 海军上将纪念碑
海军上将加斯特·尤艾尔的墓碑是大概是整个教堂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座。
在1715年对瑞典海军的一次海战中,丹麦海军经过苦战终于获得了胜利,海军上将尤艾尔走出舱门登上甲板,想分享一下官兵们的欢庆胜利的喜悦,但是突然一颗炮弹恍若天外飞来,不偏不倚正好击中尤艾尔的脑壳,直接把上将永远地送进了罗斯基尔德大教堂。
如今,海军上将墓碑的一侧悬挂着他生前的佩剑,而下方墙上就豁然镶嵌着那颗夺走上将生命的黑黝黝的炮弹。

8. 国王包厢

在天主之前,高低贵贱本应一视平等,但自1536年开始,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丹麦教会脱离罗马天主教会实行改宗,并奉国王为教主。丹麦国王自此成了教会的首脑。即便参加弥撒,也要显得与众不同了,这座极尽奢华的包厢就是为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来此做弥撒专门打造的。
9. 教堂壁画(教皇路修斯及小魔鬼梯梯费留斯)
相比起西班牙意大利那些天主教堂中美轮美奂的装饰,北欧教堂无疑都显得十分简朴。即便是贵为皇家陵寝的罗斯基 尔德大教堂也不例外。
但是还是会有一些看点,譬如圣器室中的作为教堂主保神的教皇圣路修斯的头盖骨,据说这是当时修建教堂时,丹麦王室特意派人去罗马迎来的圣物。在教堂的拱顶上还可以看见这位圣人的身着教皇法衣斗龙的形象。

梯梯费留斯
在入口边上的那座圣乔治斗龙的报时钟制作得也相当精致。但相对比较有趣的还要数圣布里吉特礼拜堂天顶中的小魔鬼梯梯费留斯,这是一般教堂中很难见到一个形象,梯梯费留斯据说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魔鬼,专以愚弄文人墨客为乐。
在中世纪,教会中有许多僧侣以抄写典籍经文度日,尽管他们相当虔诚专心,但是有时还是不免会遗漏字母或写错字句,于是,一个小魔鬼就这样应运而生,成为肇事的罪魁祸首,久而久之,他还被称为知识分子的死对头。
但在罗斯基尔德,梯梯费留斯似乎被赋予了另外的功能:在教堂的一角,小魔鬼正拿着羽毛笔记录着那些参加弥撒迟到早退或者不专心的人的名字。
10. 悲痛中的母女像
罗斯基尔德大教堂许多陵墓前都装饰着各种雕像,尽管并非出于大师之手,但也极为精美,例如克里斯蒂安五世和腓特烈四世陵墓上的雕像。但其中最令人过目难忘的还要数克里斯蒂安九世与王后墓前的二尊,那种哀伤之情动人心魂。


这座庄严肃穆的教堂,
包含着丹麦悠远的历史与文化,
如果有机会走进丹麦,
一定不要错过罗斯基尔德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