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声里斜阳暮 ——《斜阳》新版后记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多年来,他的一些代表作,零星被几家出版社译介过来,逐渐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阶层的欢迎。六年前,重庆出版社委托我编选《太宰治系列》,我自己担任代表作《斜阳》的翻译。这本书的翻译过程比较顺利,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和曲折。读者朋友的反响尚好,真想多译几本,但正逢集中译三岛,一时腾不出手来,遂割爱。
太宰治(1909-1948),日本无赖派(或新戏作派)代表作家。本名津岛修治,生于青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大地主家庭。父亲源右卫门是贵族院议员和众议院议员,当地名士,被称呼为金木老爷。太宰治是父母的第六个儿子,兄弟姐妹十一人,他最小。父亲经常忙于事业,母亲病弱,太宰治从小是在叔母和保姆的照料下成长的。1927年,太宰治在弘前高中读书,听到自己崇仰的天才作家芥川龙之介自杀的消息,精神受到极大冲击。1930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科,不久中退。投入左翼运动,后“转向”。1930年,于银座的“好莱坞”邂逅广岛高中生才媛、某画家情妇田边渥美,二人到镰仓海滨情死,田边殒命,太宰存活。小说《叶》、《小丑之花》、《狂言之神》和《跑吧,梅洛斯》,都有“入水自杀”的情节描写。太宰后来师事著名作家佐藤春夫、井伏鳟二。太宰治自幼经受北国海疆粗犷荒瀚的自然风土的熏陶和没落贵族斜阳晚照家风的影响,养成了奇诡多变、放荡不羁、时而骄矜、时而自卑的性格。三十九年短暂的一生,偕同女人五次自杀,四次情死未遂,最后同山崎富容于玉川上水投水身亡。说来凑巧,两人投水一周后的6月19日,正值太宰治三十九岁生日。这天一早,遗体被打捞上岸,遵照他生前的遗愿,葬于东京三鹰黄檗宗禅林寺,座落于明治文豪森鸥外墓正对面。翌年这一天,举办周年祭纪念活动,从此定名为“樱桃忌”。每年6月19日,仰慕作家盛名的文学青年,云集禅林寺或玉川上水,缅怀悲悼,风光长存。
纵观太宰文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1909-1929):青年时代的太宰治,游戏人生,数度自杀,思想支离破碎,精神极不安宁,可称为“叛逆和反抗”的时代。这期间的作品以《晚年》作品集为首,还有《逆行》、《小丑之花》、《玩具》、《猿岛》、《创世纪》、《二十世纪旗手》和《HUMAN LOST》等,内容多属于描写个人生活的私小说范畴。中期(1930-1945):太宰同石原(津岛)美知子结婚后,在亲友和社会的救援下,不安的灵魂渐趋稳定,立志做一名“市井的小说家”。这个时期的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多彩,文字细腻,佳作叠出。举其要者有《富岳百景》、《跑吧,梅洛斯》、《女生徒》、《新哈姆莱特》、《正义和微笑》、《归去来》、《右大臣实朝》、《故乡》和《潘多拉的盒子》等。这一系列作品内容多触及严肃的社会问题,但格调明朗而不沉郁,行文轻捷而不浮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后期(1946-1948),战后三年,战争的创伤再度引起作家精神的不安定,这是太宰文学走向成熟和个体毁灭的悲壮的时期。作为作家,三十九岁,正是创作思想渐趋稳固、成就一代文名的大好年代。不料这颗文坛明星,为他的“粉丝”留下《维庸的妻子》、《樱桃》、《斜阳》和《人间失格》等,猝然陨落。连载中的《Good-by》,即刻断弦,遂成绝响。
日本太宰文学研究家、中央大学教授渡部芳纪,将太宰治誉为“心灵的王者”,他认为太宰治作为一名作家的基本人格类型,属于“赠你一朵蒲公英的”心中怀有幸福感的人(《叶樱与魔笛》),向过路人(读者)献上一支美妙音曲的街头音乐家(《鸥》、《想起善藏》)。太宰文学所具有的善性,来自作家的“原罪的自觉”,所谓“多罪者,爱亦深”。当然,这不等于说一切罪犯都有深爱,而仅限于那些犯罪后能深刻反省的人。太宰治曾经对弟子们谈及自己的文学理想,他说:芭蕉(江户前期俳谐作家——笔者),闲寂、简素,喜爱纤细的余情,最后达到“轻妙”之境地。新的艺术进取的方向即为轻妙。好比剑道,气力顿时集中于手腕。那种感觉啊,苦恼下沉,心地澄明。(中略)若论音乐,好似莫扎特。(桂英澄《箱根的太宰治》)太宰治轻妙而明朗的作品中,从文学形象的角度分析,同时又脱不出前期难解、后期颓废的反俗的情调。小说《维庸的妻子》,暗喻“放荡男人的妻子”。其依托对象为15世纪法国抒情诗人弗朗索瓦·维龙(Francois Villon 1431-约1463)。此人在巴黎大学求学期间,频频交往妓女、流氓,1455年在一次社会骚乱中杀死司祭,逃往巴黎郊外,参加盗窃集团,获罪入狱,后遇赦。1462年,因再次犯强盗杀人罪,被宣告施以绞刑,后减为10年期流放,不久便杳无消息。2009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三十三届世界电影节,由根岸吉太郎导演、松高子和浅野忠信主演的同名电影《维庸的妻子》,荣获最佳导演奖。
《斜阳》中的女主人公和子的原型,本名太田静子,1941年在朋友家中偶遇太宰治,一见钟情。此后两人常常书信来往,堕入爱河,不得自拔。1944年,太宰到小田原车站同静子相会,并一起探望住院的静子的母亲,然后前往静子住处下曾我。太宰再次到下曾我会见静子是战后1947年,为了创作《斜阳》而去向静子借阅日记。太宰治绝命前的一两年间,原配美知子和情妇静子同时怀妊,第二年分别生下女儿,这就是后来的著名作家津岛佑子和太田治子。
《斜阳》一作,堪称日本战后社会的夕照图,国民精神变异的告白书。《斜阳》全书,始终贯穿着一条爱与恨的主调,一首浸染着情与泪的交响乐。这一点,或许就是这部作品博得广泛好评的主要原因。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作者太宰治的两个女儿,以满足众多网友的关切。
津島佑子(tsushimayuko,1947、3、30 – 2016、2、18),作家。本名津島里子。太宰治和津島美知子次女。生于東京都北多摩郡三鷹町。国際評価很高,作品被翻译为英語、中国语、法语、意大利语、荷兰语等。一岁时失去父亲,生活在所谓“母子家庭”中,同母亲、哥哥相依为命。1966年,进入白百合女子大学文学部英文科,1969年4月,进入明治大学大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业,]1971年,出版处女作品集『狂欢节』。1972年5月,長女出生。其後与夫不和,離婚。1976年8月,長子出生,不到十岁,因呼吸困难而早夭。为此,津岛佑子写了回忆文章《为夜光追寻》《走向白昼》等作品。1991年,海湾戦争爆发,她和作家柄谷行人、中上健次、田中康夫等人发表《反对海湾戦争文学家声明》。1998年,以家人、生与死,以及语言障碍等已逝事物为题材开始构思,花五年时间完成集大成之作《火山―山猿記》,荣获谷崎潤一郎奖和野間文芸奖。这部作品成为2006年NHK电视系列小说《一闪純情》的故事依据。
津岛佑子担当的文化界职务有: 2000-2014, 野間文芸奖選考委員;2000-2015,川端康成文学奖選考(评审)委員;2002-2012,读卖文学奖選考委員;2007—2014,朝日奖選考委員……。她的胞姊津島園子是原衆議院議員并两度任厚生大臣的津島雄二之妻。
2016年2月18日,津岛佑子因患肺癌而死,享年六十八岁。 关于父亲太宰治;她在《有山之家,有井之家》书信集中写道:“说到父亲,我不希望任何人问起他。我要是回答父亲不在了,别人还会问,他怎么啦?我只得回答:死于事故。人家还会问,什么事故?我便苦于回答了。因为“自杀”这两个字对于我来说,实在难以说出口。即使现在,我还是不愿提起这个词儿。况且,他和另外一个女子一起自杀,这本来就是个秘密。”“我进幼儿园时问过母亲,父亲是怎么死的。母亲想了片刻,回答说,哦,心脏停跳了。” “父亲是作家,家里有好多书,所以,我很早就知道了。不过,再多些我就不知道了。父亲的亲戚,由于父亲主动同他们断绝来往,我从来没见过。只是有一次,我被迫坐在收音机前,收听儿童节目,那是父亲写的小说。我深感惊奇,这可是很难得的事啊!广播完毕,我一时犯起踌躇,当着母亲的面,是该说这事儿有意思,还是该说这事儿叫人挺生气呢?”“后来,我还知道了父亲跟别的女人生下一个女儿,同我是异母姊妹关系。对此,我从感情上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因为过些时候,指不定还会有不相识的异母兄弟或异母姐妹接连不断地出现呢,我且继续等待着好了。”她还在《看到透明空间的时候》一书中写道:“只因太宰治是我父亲,他的作品我很早就阅读了。(中略)对于喜欢芥川和谷崎的我来说,是把太宰的作品同芥川并列在一起阅读的。”……
太田 治子( otaharuko),作家、美术评论家。1947年11月12日,生于神奈川県小田原市。母亲是代表作《斜阳》主人公“和子”的原型太田静子。当时已有妻室的太宰,同立志于文学事业的静子产生爱情,为两人生下的女儿名字里留下一个“治”字,以志不忘。翌年,太宰携情妇在玉川上水投水殉情,其后,治子遂从事厨娘和宿舍炊事维持生计。在母亲静子和舅父们的呵护和培养下,经青叶女子学园而毕业于明治学院大学英美文学专业。1967年,她所写作的游记《津軽》,荣获《婦人公論》読者奖。
在母亲静子影响下,女儿治子自幼亲近绘画,1976年始担当长达三年的NHK《日曜美術館》第一代助理员。她对美術的造詣很深,写了好多有关美術的书籍和文章。 1982年11月24日,母亲静子去世,享年六十九岁。1986年,撰写回忆母亲的文章《心灵的映像》,获第一届坪田譲治文学奖,不久又入选直木賞候補作。治子因自己出生特殊,同时又专心护理患肝癌的母亲长期独身,将近四十岁才结婚。1987年女儿万里子诞生,2004年离婚,其后专心从事文笔事业。
陈德文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日本名人看川端 (16人喜欢)
- 依旧龙言又夺心——芥川龙之介随笔集《痴语》译后 (3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