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
《魏纪十》
魏元帝曹奂咸熙元年(公元264年)
丁亥,封刘禅①为安乐公,子孙及群臣封侯者五十余人。晋王②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③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郄正④闻之,谓禅曰:“若王后问⑤,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岷、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禅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郄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⑥
【注释】故事背景:魏景元四年(263年),蜀汉告亡。次年蜀汉后主刘禅被送至魏都洛阳。①刘禅(读如善)(207-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蜀汉第二任皇帝,刘备之子,母昭烈皇后甘夫人。蜀景耀六年,魏灭蜀,刘禅降。②司马昭,魏景元四年(263年),分兵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王。③贾充(217—282年),《世说新语》注:“充字公闾,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父逵,魏豫州刺史。充起家为尚书,迁廷尉,听讼称平。晋受禅,封鲁郡公。充有才识,明达治体,加善刑法,由此与散骑常侍裴楷共定科令,蠲除密网,以为《晋律》。薨,赠太宰。”其女为惠帝后贾南风。④郄(读如戏)正(?—278年),三国时蜀国官吏、文学家。本名纂,字令先。河南偃师人。祖俭,灵帝末益州刺史。少以父死母嫁,单茕只立,而安贫好学,博览坟籍。后主刘禅降,为撰写降书。后主东迁洛阳,郄正舍妻子单身随侍。⑤以后再问。⑥民间谚语“扶不起的刘阿斗”似与此则故事相呼应。然诸葛亮曾评价刘禅:“天资聪敏,爱德下士”。他的乐不思蜀,焉知不是装疯卖傻?不如此,他何以颐养天年且得善终?综观历史,或许刘禅是最聪明的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