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岁月也无法侵蚀的美丽
平时我经常夸伯顿青年和中年时的美貌,昨天聊到他的眼睛,小伙伴提到,他在《1984》里眼睛美得特别惊心。我觉得我倒是有必要专门讲一下他晚年的模样了。
从74年到84年,在他的最后十年里,因为容貌的过早衰败,衰老速度不可思议,受尽了媒体甚至是来自于同行的奚落和指责。
在绘声绘色,极其详尽地描述他的外貌,进行全方位的攻击和羞辱的同时,他们还指责他堕落,没有维持他的容貌,“他已经彻底放弃他的脸了!”
伯顿从不回应,更是从不还击这些羞辱,一直保持沉默。
直到死前半个月,他才在极度伤感的情况下,对弟弟说,他很害怕看到报纸上对他的评价,每次看到,都是又生气,又害怕。
想想看,伯顿从60年时就开始“我极其讨厌我的脸”了,那时候他还是个大帅哥,就如此地不自信,经常在接受采访时表现为局促不安的样子。
泰勒甚至发现他经常捂着脸面对记者的镜头,只因为右脸的麻子更多。泰勒费了很大力气才说服他鼓起勇气面对镜头,把手放下来。
那么,可想而知,在最后十年里,别说外界对他的外貌羞辱了,就算他自己面对镜子里的自己,也只会感到深重的厌恶吧。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一直不能停止工作,一直必须面对镜头,私生活依旧被狗仔队骚扰,被偷拍。
在82年拍摄《瓦格纳》期间,记者跟班采访他,他面无表情地望着化妆镜里自己那张苍白消瘦的脸,说道,“我讨厌我的头发,讨厌我的脸;我讨厌我的身体,讨厌我的声音。我讨厌我的一切,我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自己。”
毫无疑问,年老色衰以后,他已经因此极其厌恶自己了,而来自于外面的诸多奚落之声,只会越发让他确定,他变丑之后真的很惹人讨厌。
讨人喜欢,是伯顿的毕生事业,他一直在致力于此。这也是泰勒在52年时对他印象不好,觉得他过于轻浮的原因,“只要稍微有一点漂亮的女孩儿,他就会发疯一样地与之调情。” 童年和少年时期多次被驱逐,寄人篱下多次被殴打虐待的浓重阴影,让他极度渴求爱,时时刻刻都需要感受到他被身边的人爱着的滋味。我想,这也是晚年的他明明可以请保姆护工伺候,却一定要娶个妻子伺候他的原因了。
70年时泰勒用厌恶的眼神盯着他,说她不再爱他了,他为此痛苦得要命,在日记里绝望地写道,“她说的是真话。我们的婚姻虽然还在,爱情却不在了。”
55年金斯兰去剧院观看了他的《亨利五世》,回来后特别崇拜他,不断赞美他。他很高兴,却并没有说谦虚的话,而是催促她接着夸,“再多一点,再多一点,我要更多的赞美!”
说到底,还是一个需要看别人的眼色和评价而活着的人,就像70年在《恶人》片场,一个采访他的记者所点评的那样,“理查德伯顿极其脆弱,敏感得出奇。” 青中年时期尚且如此呢,何况晚年?
在晚年,爱情折磨、膝下凄凉、百病缠身、容貌衰败、外界恶评、自我怀疑和憎恶、戒不掉的酒、药物依赖……把他蚕食得千疮百孔。
就像他在《1984》里的这个眼神。

此时,他已经决定在不久之后就结束自己的生命。即使是他扮演的奥勃良正在刑讯温斯顿,他的眼神也根本不是奥勃良,而是一个正在走向生命终点理查德伯顿。
虽然充满痛苦,但依旧很美。
虽然是一张老人的脸,眼睛却丝毫没有老年人的浑浊模糊,依旧和他年轻时一样,干净、剔透、明亮。甚至,仍然依稀可见孩童一样的纯善美。
它在镜头前微微转动的样子,一如他在52年《断肠花》里的那双泪光点点的眼睛。
上帝夺走了他曾经惊艳了这个世界的英俊容貌,却到底还是把它留了下来,因为就像卡拉斯对他的赞美那样,“你的眼睛很美,里面住着你的灵魂。”
灵魂不灭,眼睛的美丽也不会消失,这是残酷的岁月也无法侵蚀掉的美丽。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