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从黑格尔的一个误解看卢梭的“公意”听课笔记(2019.7.28)
黑格尔: 契约关系基于共同意志(可能是暂时的)不等于普遍意志(卢梭:公意_普遍意志 ,众意_多数人的意志) 举例: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人的论点是共同意志/众意,人的言论自由属于普遍意志/公意 契约只能是建立在市民社会上的财产关系 国家具有神性不可追问 批判: 国家是公权力,可以追问 社会契约论: 公权力建立在私权力之上(让渡) 争论焦点: 国家能不能由契约建立? 黑格尔的误解: 契约不只限于财产例如宗教立约(精神立约):即使是神也可以与人订约(新约、旧约、犹太教割礼) 黑格尔忽略了美国历史(1620年五月花号契约、独立宣言、1787宪法可以看作是国家契约) 黑格尔: 国家由高于普遍意识的神建立,而普遍意志降格为共同意志会导致法国大革命式的恐怖 国家的改善与公民无关,是神的事业(方式是历史迭代战争淘汰)(无不义之战) 对应地: 卢梭:将国家建立在社会契约上有助于其 改善 #p2# 黑格尔误解的原因: 公意在法文中即位普遍意志,但卢梭在行文中为通俗化而时与众意混用 德法双语中词语释义的差别 卢梭的本意: 卢梭不会傻到人为能在少数服从多数的众意的基础上建立国家 公意高出众意一个层级,是哲学上的理念,伦理学的标准,不可操作的 卢梭的理论(自然状态、最初契约、契约建立民主国家的概念)建立在理性推论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按照社会契约建立的国家一定是动乱不安的因为她汇集了人性的恶(“只有神民一样的人民才能完全享受民主制”)且人民也常常被愚弄。 结论: 卢梭不应该为法国大革命负责,相反,他的理论预见了这一场灾祸 卢梭公意的两大来源: 理性与情感 卢梭补充了人的自然权利: 自然状态中的天赋权利 与 社会生活中建立起来的超感情的权利(人权) 另有论者称卢梭是极权主义的开端? 非也。卢梭确实曾用“迫使他自由”的语句,但愿意是当一个人自由与另一对象建立起契约而自己不遵守时,需要“迫使他自由”,尽管这种说法被那些认为迫使就不是自由的人看来具有极权主义意味(极权主义就是迫使人人都自由)但我们必须承认民主国家也需要“迫使他自由”以保障真正的自由(积极的自由)。(这一段是我自己总结的) 邓老师的深化: 经验主义哲学家缺乏理性推断,认为不受限制才是自由是错误的(是消极的自由)。其实消极的自由中就包含积极的自由,没有积极的自由,消极的自由就不成自由。 卢梭公意的第二来源:感情 理性具有专业性(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和律师) 只有理性不足以支持公意(理性回得出:犯法获益若大于受罚就可以犯法) 人是有欲望的情感动物 情感有时会与理性冲突,但有一种情感不会:_信仰 对正义的信仰,对神的信仰(上帝是最高正义化身)(伏尔泰:“即使没有上帝,我们也要造一个上帝出来”) 理性的推理是由信仰保证的(大前提) 举例:我虽然不懂法条,但我相信正义,于是请教律师。 卢梭的主张: 主权者根据风俗习惯以及社会性(最高层次的,非自然情感)的感情建立“公民宗教”(这个理念同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许多理念一样也是抽象的哲学理念不是指现实可行的一种真的宗教) 宗教的目的是帮助道德和帮助社会 提倡宗教宽容 (邓老师:不管原始宗教还是现代宗教,都包含公民宗教的因素,使人适合于公民社会) 卢梭把法律分成四大类: 国家法(政治法) 民法(民事法) 刑法 内心法(心法)(最重要)(“人心中有一杆秤”) 综上结论,邓老师说: 黑格尔对卢梭是有误解的,说明黑格尔的国家学说落后于卢梭(也落后于在国家学说上跟卢梭相似的康德,而康德正是法国革命学说在德国的继承者,黑格尔比之二者缺乏超前行与更具现实性也在于考虑到当时德国国情) 黑格尔对法国革命虽然像伯克、托克维尔等保守主义者那样加以批评(我这里注一下子吧,伯克是我昨天转发的每日一读中沉思录的作者,托克维尔是最早研究美国民主的政治学大师)但也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积极意义,这种评价是正确的 法国大革命忽视了人性本恶(像文革一样,社会革命变成了道德革命,误认为消灭掉所有坏人,社会就会变好)。(康德认为人类思想由恶向善) 我们需要有理想,哪怕是空想也比没有好,欲求得社会纯洁会带来灾难,但只有有了理想我们才能把现有社会向理想改进。 最后后后一行表达我对邓晓芒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