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这个关于解救叛逆中年人的综艺(一)
“到今時今日,依然會有人問我,何謂Rock & Roll精神?這個問題,我答了三十幾年。回想起來,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句不難誰的話:獨立的精神,抗拒建制,自由,愛,勇往直前。其實何止是Rock & Roll,我們做人不是本來就應該這樣的嗎?——《天與地》 ”
一、关于商业性
乐队综艺来了之后,很多人开始谈起乐队应不应该商业化,摇滚乐应不应该进入市场,中国的摇滚乐为什么没有成为市场主流?
网易音乐有一个纪录片《少年心气》,中国摇滚乐的三十年,基本还能露面的所有摇滚音乐人都露面了,已经成为教科书的所谓中国摇滚乐黄金时代的那些摇滚明星们基本都一一出场。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做音乐?推广摇滚乐?
他们还在真正热爱摇滚乐的人心中,在激情岁月褪去的怀念中,在涤荡人心的音乐里,偶尔在各种偶然的曝光采访中,总之不在市场流量里。
老崔还在演出,以他的地位,大可以激流勇退,做万人景仰的神,但他还在演出,叶景滢有句话说的很好,老崔还在做推广摇滚乐的事情,他一直没有停下来。老崔说,神,你们谁愿意做谁去,我是人。
有人成仙,有人疯了,有人去了。
彭磊一唱变成了真,这大概是“魔岩三杰”现在的写照了,红磡之后再无黄金岁月,至于今天,我们也再无幸被灯塔沐浴了。
郑钧开始参加各种综艺节目,他说太神奇了,你吃饭过日子,居然有人d付钱。你心中的那些人也要过日子,他们也得上厕所,你不受不了可以不看,但他们不干,他们受不了。
汪峰说当他知道一场音乐节所有人的收入不都不及他一个人,他觉得很羞愧,但他也要更多的资本支持好的音乐。
当我们还在讨论中国的摇滚乐应不应该商业化的时候,市场早就给出了答案。真正好的音乐不商业没有人听,你爱听的恰恰也是市场营销的结果。当你还固执的认为,小众音乐不应该商业化的时候,你又有么有能力接受真正的好音乐呢?又或者对不同的音乐形式有没有包容性呢?
他们不商业,夜叉、脑浊、扭机、醒山、瘦人、鲍家街43号、指南针、九宝、眼镜蛇、战斧、达达、二手、地下婴儿、野孩子,甚至有人都没有听过几乎快到顶的谢天笑、李志、万晓利、痛仰、新裤子和海龟。太多太多了,没有人知道。
说到底,大众消费的市场里,大众的接受力和欣赏力是有限的。
这才是商业化真正悲哀的地方。
click#15被淘汰的时候,FUNK还没有被大部分人听过,这些节奏和形式在他们的耳朵里还是陌生的。他们的接受和欣赏能力依然是有限的。所以乔杉说,这两个孩子也不管我们的观众能不能听懂。
喜欢听好音乐的不需要通过营销他们一样可以听到好的音乐,营销之后,是大部分人听不懂好的音乐,接受不了其他的音乐形式。某种程度讲,大众又是盲目的,他们没有选择和判断,营销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取向爱好。
原来向市场和大众妥协,向金钱低头是,向大众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低头,不是表达自我的、更有水准的、更代表艺术的音乐,而是做大众能听懂的音乐。
二、综艺的价值
当一些人在制造流量跻身市场洪流中的时候,永远有人以独立思考的姿态在市场背后反思主流。
存在即是合理,只要有市场需求,任何存在形式都是合理的。我们不能以一概论说所有流量都是庸俗的,它即使庸俗,也是大部分的追求,更不能说抵制流量就是高雅的,当然不乏以艺术之名傍身的庸俗之辈。
从综艺的热度来看,也仅仅只是让小众的自我表达投射某一些小众群体,去音乐节的人永远没有看电影的人多,去live house的人永远没有去夜店的人多,听独立音乐的人永远没有t唱ktv金曲的人多,能理解摇滚乐思考性的人永远没有喜欢模仿网红的人多。
这有点像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矛盾,虽然任何标准都没有高低,只有左右,但艺术总有高雅和低俗d之分,在摇滚乐商业化的路上,不是大众无法接受和理解,是我们的文化土壤和市场没有培养起有理解能力和接受品味的观众。
当一个足够好的作品却被掩盖在地下的时候,他们没有被更多的共鸣捧起的时候,大家都会说,大众的品味就是这样。
但,没有品味的观众从哪儿来的?中国摇滚乐三十年了,黄金时代都有大量的听众,现在为什么没有了呢?
虽然有电子和盗版的冲击,但不得不说的,人们听到的音乐形式越来越多了,新鲜的音乐每天都有,没有绝对的大众需求了,需求都被群体化了,小众和大众都成为了相对的词语,任何音乐形式代表的都是某一类的群体。
我们只是在惋惜,音乐性、表达性和思考性都不太强的东西可以被营销火热,真正优秀的东西却只被小部分人的耳朵里,并且表达平台是那么狭窄。
《乐队的夏天》真正让夏天来临的出去营销和市场推广平台的搭建,更重要的可能是,他们以不同的乐队形式,推广了一些毛皮的专业知识,培养了一些人的耳朵。
如果摇滚乐也烂大街了,每个人都在嘶吼《飞得更高》的时候,它未必不庸俗,但《一无所有》《无地自容》《梦回唐朝》烂大街的时候,甚至《男孩别哭》《夜空中最亮的星》《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白日梦蓝》也要烂大街了,却依然不会觉得它是新的《老鼠爱大米》。
如果有更多的乐队能够有更开放的表达平台,让他们被有自己的听众,并且能够让更多的人拥有能听好音乐的耳朵,可能夏天真的会来。
那么综艺的意义,不是像市场妥协,而是在市场中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只是在得到应得的价值认可。
这一点都不庸俗。
可能某种艺术需要价值的认可,但价值永远无法衡量全部的艺术价值。
三、音乐性
其实我更喜欢《乐队的夏天》第一期,反复看了很多遍,虽然有很多好乐队依然没来,虽然无意间大家还是会讨论,这些乐队是不是堕落了。也会听到很多人在评论,年轻的乐队来找曝光,老的乐队大家各有各的生意,这也是生意的一部分。
但,不得不说,他让更多的人知道了punk、Reggae、后摇、土摇、金属、Emo、英伦这些基本的摇滚音乐类型,虽然还有很多很多类型任然没来,虽然醒山都被剪掉了,虽然他们都戴着袖套遮着纹身,虽然他们都把长发盘起,虽然他们看起来都已经太正常了。
但依然不能不说,节目最重要的内容是,把很多好的音乐让更多人听到了,让这些基本的概念让更多人理解了。
当大家开始在朋友圈转发他们的音乐,不管是复古的迪斯科,还是嘶吼的老摇滚,还是摇摆的雷鬼,这些好听的东西正在进入更多人的耳朵。
大众的耳朵是需要培养的,这样才不断的有更多的音乐i形式被接受和喜爱。好的音乐才会有生存发展的土壤。
新裤子走起来了,虽然他们本身已经比太多地下乐队红太多,但真正让大家觉得能走起来的不还是足够好的音乐本身么?
面孔说我们的使命完成了,是,中国摇滚乐的现在和未来,完整的嫁接了。
未来可能真的来了。
好的内容就是好的音乐。
四、活着的方法
当摇滚乐队开始走向市场的时候,第一面对的是流量,不得不承认,虽然听众确实比在live house和音乐节只听音乐的歌迷多了太多,但仍然又大部分歌迷是冲着陈辉的颜值去的,是冲着彭磊的幽默去的,是冲着石璐的酷劲儿去的,真正听音乐的人还是太少了。
虽然这也是活着的方法,一个乐手的才华、个性、颜值都成为了人格魅力的一部分,但还是来一些更好的音乐吧。别把最根本的东西丢了。
这才是真正的歌迷担心的问题,就像也有人数,台湾人毁了“魔岩三杰”,红磡是一场梦。
培养健康的有质量有鉴赏力的歌迷,可能也成为了一些音乐人的责任。
坚持出好足够好的音乐吧!
五、最后
“到今時今日,依然會有人問我,何謂Rock & Roll精神?這個問題,我答了三十幾年。回想起來,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句不難誰的話:獨立的精神,抗拒建制,自由,愛,勇往直前。其實何止是Rock & Roll,我們做人不是本來就應該這樣的嗎?——《天與地》 ”
被封的《天与地》里说的一样,今天,我们依然这样认为。
这是摇滚给我们的天与地。
当我们在怀念摇滚岁月,当我们在音乐里情不自禁的流泪的时候,就如我们当年在台下苦苦的喊着安可一样,我们只是那些在已经落幕的音乐中还做着热烈的梦的人。
青春不再
梦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