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堪回,来者皆要杀——松本清张《砂器》

给一部悬疑小说写书评总是要特别注意,避免逗露关键的情节让没读过的读者提前知道答案。这是我阅读的松本清张的第三本小说,他的的三部最经典的代表作《点与线》、《零的焦点》之后的又一部经典名作。一个夜晚读完这部作品,虽然松本清楚从来不渲染血腥暴力与性,但是他的作品还是给我一种强列的紧张感。
松本清张的作品有着典型的昭和时代晚期的社会特点,通过案件的侦破揭示社会问题是他开创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一大特点,虽然时代变迁,社会问题有变化,但是他的人物架构与故事情节还是影视作品一直喜欢改编的对象。一场残忍的凶杀案,死者被仍在火车站铁轨,面部全部被毁,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能让凶手下如此狠手?一位职业警察通过蛛丝马迹的线索不断探寻,牵涉出一个社会名流拼命掩盖的过去。昭和时代的大轰炸、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上流社会的争名逐利、艺术圈内的倾轧与不堪。每一个死者都有一段光鲜背后不可告人的阴私,而凶手本人也是如此。
书中杀人的首发非常独特,对声音音波的操纵与精准设计,以前在悬疑小说中还从未读过。作为一个侦探也要有许多综合的知识背景,书中向我们介绍了日本方言的微妙与差异,对办案突破的作用以及音响学的许多知识。小说里面我们也随着线索不断地猜测真凶,也经历着误导与调整,特别是在子夜时候阅读这样的作品,让我睡意全无,甚至能感受到一种恐惧的气氛,这种阅读体验已经很久没有了。这故事有些地方会让我想起《人证》这部日本电影,同样都是昭和时代晚期,凶手都想拼命掩盖自己的过去,他们从底层爬到社会的顶层,拥有了这个社会的浮华光鲜,也生怕被揭出过去的不堪,于是杀人成了他们掩盖自己往事的手段。某种意义上来说《零的焦点》中的真凶也是如此,不想被别人知道自己做过“潘潘女郎”的往事,用杀人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松本清张的笔下,并没有天生的坏人,但是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畸形的社会环境与遗留的历史问题塑造的畸形的人性,最终在特定的环境下激发出人性的邪恶,罪犯也有某种令人同情与惋惜的地方,而作家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做一种对时代与个体命运的反思。三本小说读下来,让我对这位日本作家非常感兴趣,还想把他更多的作品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