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6.8万元的风筝真的是风筝吗?

7月20日,LV设计了一款售价6.8万元的风筝,是能飞的那种。消息一出,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有些网友直呼:这哪是风筝啊,这是我的命啊;有人觉得产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并不对等。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这款高额价格的风筝品牌效应占很大一部分原因,而风筝制作技艺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的价值是无价的,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文化传承。
让我们跟着杜景耀老师,一起了解凭记忆流传至今的于氏风筝文化格局;一起了解什么样的风筝才是好风筝;一起了解风筝是如何选材的?一起了解风筝背后的那些故事......

嘉宾介绍
王磊:孙氏剪纸第四代传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朝阳区文联会员
杜景耀: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于氏风筝艺术第五代传人;北京市朝阳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
宸冰:老爷子您是于氏风筝的再传人,你先给我们介绍介绍这于氏风筝。
杜景耀:于氏风筝,清中前期出现,我师爷在十岁时开始做学徒,那是他出生是1908年到1920年的时候,那会儿开始在风筝铺学徒,一直延续到战争年代了,就是那会铺子就关掉了,到解放以后退休,他就是凭记忆恢复了于氏风筝,我师父也学习了很多年,我实际上玩风筝大约有30年左右,正经学这个于氏风筝有15年到20年。

宸冰:所以之前您不是学这一派。
杜景耀:之前很多风筝都是自己做着玩,后来认识我师父,拜师学艺后,开始正经做风筝。于氏风筝和其它风筝不太一样,都叫沙燕儿,外观造型与其他风筝不一样,看上去更挺拔精神。制作技法在尺寸和形象上比较特殊,扎出的架子左右膀卸下来基本上能重叠在一起,膀稍儿尖,俗称“枣核膀”,头比一般的风筝偏大一点叫“罄锥头”;后来改叫罗汉头。

宸冰:您自己觉得您后来拜师后学做的风筝,跟您自个儿玩的时候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
杜景耀:这差别可太大了,不仅仅是风筝造型的差别。过去玩没有目的,就是玩玩而已,下班以后带着孩子放放。后来步入于氏风筝,里边文化太多,很多东西我不了解:一个风筝的画法,为什么这么画?它的讲法是什么.....咱们俗称说“蛤蟆燕”,就是癞蛤蟆,也叫蟾蜍,画上莲花,就叫蟾莲益寿。比如画八个颜色不一样的蝙蝠,就叫赤橙黄绿蓝靛紫,这七色中有一个是重色的,稍微偏淡一点的叫八蝠七将或者七彩八蝠七将。很多讲法最开始不知道。

宸冰:看着好看,我们也是外行看热闹,其实它里面有很多讲究。
杜景耀:一个风筝一个故事,一个风筝一个讲法。
宸冰:您是之前学过绘画吗?因为我们觉得风筝上面的画不好画。
杜景耀:是不好画,绘画是我翻书、看一些绘画的书,自己慢慢练,这么多年完全是靠自己练出来的。

宸冰:这个真的挺难的,因为我觉得画风筝,有点工笔花鸟的意思。
杜景耀:它是沾工笔的,但不是纯工笔画。风筝讲究浓墨重彩。
宸冰:民间艺术的传承存在一个问题——收徒难。但不是谁愿意拜师,谁就真能成。师父最后选中您来继承这个,您觉得是因为什么?
杜景耀:当初没有什么想法,后来想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刻苦,工作之余不干别的就是风筝。我总觉得既然喜欢风筝就一学到底。我本身对这个手工比较感兴趣,我九岁就在北京少年宫开始学习航模。

宸冰:您从航模到风筝一直没离开在天上飞翔的感觉,航模和风筝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杜景耀: 都会降落,飞机有动力,风筝没有动力借于风,风相当给它一个动力 。
宸冰:我们小时候也放过风筝,风筝的好坏除了看它好不好看,跟能不能放得多高有关系吗?评判标准是什么呢?
杜景耀:有关系,这个评判标准细讲就太多。

宸冰:实际上评判就是大块的,比如我们去买风筝的时候应该怎么判断这是一个好风筝。
杜景耀:你根据风筝的大小,翻过来看竹架子的软硬度,软硬度一般拿手轻轻一挤就可以知道了,得有弹性。特别硬的话就放不起来,它就完全顶着劲,没有力量;但过软也不行,放起来就背过去了,只剩两条腿了。另外竹子质量的好坏,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它的重心位置。一般来讲,都是在中线偏下一点的位置,重心就基本平衡,在中线的话就歪了。

宸冰:那要去拴它的那个点,一定得是在这个后面一点。
杜景耀:不是拴的点是这样,这就是拴好的,这是大约就是平放以后有一点倾角就行,这个线是活的,也根据放飞的效果以后,它上下可调,应该怎么调,这都是经验。
宸冰:您做的时候这个这竹皮是从哪儿找的?这都是自己弄的?
杜景耀:有专门卖竹子的。差不多十几公分粗到20公分粗的那个竹筒。买回来后劈成宽的竹板,然后自己截长短,一根一根劈,劈开了以后还得把瓤子去掉,这些都是竹皮、没有瓤,竹瓤就都扔了。

宸冰:这个画风筝的纸有什么讲究吗?
杜景耀:过去是高粱纸,过去老房子没有那么多玻璃,都是四楞那个窗户,又抗风 又耐寒。这些年变化太多了,最早的高档风筝使用的是丝绢,着色鲜艳亮丽,更能体现中国风筝的魅力,但是丝绢太贵,像现在的风筝大多属于无纺布。

宸冰:我看成宣纸了,这不是宣纸吗?
杜景耀:宣纸太脆了不能做风筝,无纺布是那种撕不烂的。薄薄的一层上边挂一层胶。
宸冰:然后您直接在上面画吗,颜料用的是什么颜料呢?
杜景耀:国画颜料就行,有时候用一些广告色。

宸冰:这个材质、画的颜料都会影响它的飞行吗?
杜景耀:一般来讲,根据风筝的大小,选择无纺布的薄厚。还不能画得过厚,有些人画的特别厚,我说你不是画风筝,这是刮腻子。应该是灯一照还得是透的。
宸冰:如果我们自己要做的话,无纺布这些东西是现成裁好卖的,还是得自己弄?
杜景耀:都得自个儿弄,自己裁、自己画、自己弄。做完骨架以后画这个画面。
宸冰:您画之前一般打稿吗?
杜景耀:打稿。打完稿以后,过稿时把这个东西铺到稿子上拿墨笔勾线时,往往有时在过线过程中觉得哪里不对需要改,就直接在上头改了,改不好这张料子就废了得重新再来。完了再审底稿,一点一点的审,审完后最终结果就是改稿。有时根据于氏风筝的特点设计出来一个风筝后,要看很多天,不是今天画完就完了。
宸冰:选材质、设计、画画、感觉这真是技术活,那重点跟师父学什么呢?
杜景耀:其实最重要的是骨架,另外学的就是格局。任何一个风筝,任何一个流派的风筝,它都有它自己的格局,有些格局是不能变的,变了以后老的那个味儿就没了。

宸冰:于氏风筝和潍坊风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杜景耀:和潍坊风筝没有可比性。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




宸冰:除了放风筝外,风筝还可以作为装饰品在家里悬挂呢?
杜景耀: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愿望和追求不一样,现在很多人家里都挂风筝,尤其是喜欢风筝的人,过去风筝只是为了放一放、玩一玩。一般来讲都是太大的不挂,占地方。

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
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风筝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开始普及,国内外的风筝比赛促进了风筝这项活动的普及。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一种装饰品,摆设在家里,这不失为另外一种传承的方式。
目前,在风筝的制作上,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往往考虑产出成本的降低和数量的增加,忽视了传统风筝的艺术内涵,尤其是近年来国际交流的增加,外地风筝和国外风筝的大量进入以及尼龙布、碳素钢管等新材料的大量使用,削弱了中国特色风筝的特色。而且由于年轻人现在扎制传统风筝的很少,传承的断代不可避免地迟早将会发生。
希望风筝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期得到更好地继承、创新与发展。
对文章感兴趣的,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宸冰读书。查看更多采访内容!
